文/陳海葉
覃光躍:做群眾的“貼心人”
文/陳海葉

▲辦公中的覃光躍
【小檔案】
覃光躍
職務:德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科科長、德陽市勞動監察支隊支隊長
感言:群眾臉上的笑容就是勞動保障人的笑容,他們有了笑容,一個共產黨員才真正有了幸福感。
1984年11月14日凌晨,河南省鄭州酒精廠原料堆跺自燃,嚴重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覃光躍所在的鄭州高射炮兵學校13中隊2區隊第一時間投入救援。當時,區隊長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沖在隊伍的最前面,躍上20多米高、濃煙滾滾的原料堆跺實施救援。這幅畫面讓覃光躍至今難忘。
1985年5月,覃光躍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隨后31年的歲月里,區隊長火光中的高大身影始終激勵著覃光躍不斷前行。每當有人問他:“老覃,你什么事情都往前沖,到底圖啥子?”他總是淡淡一笑:“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不往前沖,誰往前沖?”
2001年9月,覃光躍在從軍21年后,轉業到德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德陽市勞動保障局),先后從事勞動爭議仲裁、行政審批和勞動保障監察等工作。
從成為一名勞動監察人員那天開始,覃光躍就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為此,他下大力氣組織全體隊員,認真學習勞動監察法規和政策,并利用執法的機會向廣大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廣泛宣傳勞動法,做到“邊監察、邊宣傳”。
他發揮雷厲風行、敢闖善闖的軍人風格,帶領市勞動監察支隊的同志們主動作為,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強力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管理;通過率先實施勞動用工年度審查分類管理,建立勞動用工單位誠信檔案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市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得到了進一步規范。
為了維護農民工的切身利益,覃光躍舉起勞動監察這柄“利劍”,砍向了惡意欠薪行為。他牽頭建立起欠薪早排查、早預防、早處置的“三早機制”,并親自帶隊深入一線工地與農民工座談交流摸清實際情況,對存在欠薪隱患的企業實施臺賬管理、動態重點監控;他還建立起欠薪治理“三集中工作機制”,在元旦、春節等信訪敏感時期,召集住建、公安、工會、司法、群工等部門聯合集中辦公,實行集中受理、集中處理欠薪案件,這一工作模式得到了省人社廳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廣。
除了當好指揮員,他在工作中更是處處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凡是疑難案件、群體性案件,尤其是突發群體性糾紛,他都深入一線,有效化解了100多起因拖欠工程款導致拖欠民工工資而引發的群體性糾紛。在他的領導下,全市沒有發生一起因欠薪而引發民工到省集訪事件。
2015年8月的一天,德陽一公司因誤工費結算糾紛引發了欠薪事件,三名女性民工情緒激動地爬上工地航車討要工資,隨時都可能摔下來,形勢危急。接報后,覃光躍組織人員火速趕往現場,他一邊“苦口婆心”勸說,一邊安排隊員做好安全防護措施。“當時航車離地面有7米高,她們在高處,我在航車低處,向她們勸說必須一直仰著頭,扯起嗓子說話,她們才能聽到。”隨著時間的推移,覃光躍已經脖子酸軟、口干舌燥,但三名女民工依然不肯下來。無奈之下,覃光躍運用多種途徑,歷經幾番周折,最終聯系上了企業負責人。經過5個小時的協商溝通后,三名女民工終于接受了他的協商方案,安全下到地面,而此時,覃光躍的嘴唇早已干裂出血。

▲幫迷失老人回家
解決勞動者訴求、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是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的核心職責。覃光躍帶領監察支隊,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理念,始終將維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13年蘆山“4·20”地震后,31名雅安民工的討薪事件讓覃光躍記憶猶新。那是4月20日下午,一名說話帶著雅安口音的中年男子來到支隊,激動地對監察員說:“我來自雅安,地震把家全毀了,與親人也失去了聯系,我要馬上回去找他們,請你們幫幫忙把我的工錢結了。”這名農民工叫楊仕成,在德陽一建筑工地打工,聽說家鄉遭難,非常著急,想要結工資回家。由于事出突然,包工頭一時湊不齊工錢,難以結賬。和楊仕成一起討要工錢的,還有其他30名同鄉。
“這筆錢雖然不多,但卻是災區農民工兄弟探望家人、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救命錢啊。”對于楊仕成等人的擔憂與不安,覃光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立即安排監察員,及時聯系到這部分民工所在項目總承包企業負責人,并承諾協調總承包企業在兩天之內,將應領的工資送到民工手中。在得知民工們歸家心切,而當天已沒有長途汽車返鄉的情況后,他又立即協調總承包企業調派車輛送民工先行返家。
由于事發突然,沒有民工們每人的具體工程量,也沒有詳細的工資明細。覃光躍只有組織人員,先對民工工資進行清算,并通過電話與每個民工進行核對。“當時他們已經回家了,很多人的信號都不好,有時候聯系一個民工都要輾轉幾次,工作量非常大。”
等到將31人全都清算完畢,已是次日上午9點。而當覃光躍一行滿懷信心的到銀行取款時,又遇到了新情況——由于支取金額大,企業沒有提前提出申請,按銀行的規定不能取款。覃光躍請求銀行給予特殊支持,一番周折后,終于在下午成功取到工資款。
隨后,覃光躍和隊員、企業代表一行,踏上了艱難的送款路。楊仕成和其他30名同鄉工友都住在山區,道路崎嶇,加之地震影響,車輛通行十分不便。到了晚上,沒有手電筒,覃光躍一行只能借助手機的微光,高一腳低一腳在山間穿行。“有的民工住得很偏僻,路不能通車,走到他們家里還需要爬坡上坎走半小時。”一路顛簸,盡管已是筋疲力盡,但覃光躍依然堅持要將工資送到每個民工手中。等他送完最后一名民工工資,已是凌晨2點。覃光躍表示,雖然一身疲憊,但看到民工拿到工資時滿臉的感激之情,一身的勞累瞬間就煙消云散。
如今,回想起這次經歷,覃光躍仍感慨不已:“勞動者的事無小事,勞動監察人更不能失信于民。”多年來,正是秉承這樣的信念,他帶領全市勞動保障監察隊伍不分晝夜,妥善處置了2764件欠薪案件,為12萬余名農民工追回8.3億元工資。
勞動保障監察支隊長這個崗位,長期面對企業單位和勞動者,隨時都可能面對利益的誘惑。不知有多少次,拿到工錢的農民工、受到幫助的用工單位找到覃光躍要表示“一點意思”,更有企業前來拉關系“走后門”,覃光躍都始終秉承一名多年老黨員的黨性,一一拒之門外。
2013年的一天,正值四川省評選“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到了勞動保障部門審查環節,覃光躍細心地發現一家企業并沒有完全為所有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因此該企業不具備參選資格。就在覃光躍按照規定準備出具審查意見時,該企業負責人悄悄找到他,隨手遞上一個鼓鼓的大信封,請求他“高抬貴手,網開一面”。覃光躍當即表示:“企業的誠信不是靠偷奸耍滑,是靠實際行動!”最終,該企業被取消了參選資格。
這樣的事情多了,就有人覺得覃光躍太不近人情,對他頗有微詞,但覃光躍卻不以為意:“我是執法者,做人做事要有一把‘尺子’,用‘尺子’衡量自己才能行得正,坐得端。”正是因為有了這把“尺子”,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在他帶領下從未出現過“吃、拿、卡、要”等違法違紀現象,為全市人社系統樹立了一個風清氣正的形象。
由于工作表現出色,覃光躍先后被德陽市委授予“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和“處置極重災區涉校問題工作先進個人”;被評為省、市“先進個人”“優秀公務員”和“優秀黨員”。
回顧31年的黨員生涯,覃光躍感慨萬千:“當我被組織列為黨員考察培養對象時,我想到的是平時不僅要守規矩,關鍵時刻更要沖得上;當我被群眾感激地緊握住雙手時,我想到的是勤政于民,甘于奉獻;當我的工作得到黨組織肯定并獲得這些榮譽時,我想到的是做合格黨員,永遠在路上。”
(本文圖片由德陽人社局勞動監察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