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研
說到日常采購,還是家門口有個超市最便捷。而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的各個社區里,卻有著一種“另類”的超市——“遠教超市”。宣化區立足“黨員干部受教育、人民群眾得實惠”這一遠教服務宗旨,將遠教站點打造成了服務黨員群眾的便民站。
打造“五星級”站點,
把“超市”開到家門口
“IPTV遠教終端的功能太強大了,不管啥課件在里面都能找到,而且網速特別快,一點都不卡。”大倉蓋鎮羊房堡村站點管理員、大學生村官武成利興奮地向聯通公司安裝人員說著遠教終端的使用感想。按照因地制宜、分步推進的原則,宣化區對全區320個遠教站點改版升級,確保遠教站點進社區、進村、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進基地,同時每個站點要達到有場所、有設備、有制度、有人員、有標志的“五星級”標準,真正做到遠教站點有人管、管得好、管長遠。
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把對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與對農民群眾的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對黨員干部進行政治理論輔導、工作業務培訓,拓展培訓內容,豐富服務形式,依托站點開展“遠程教育培訓周”“遠程教育送科技、送信息、送文化、送娛樂”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有針對性地播放適合本地實際的種植、養殖專題課件,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增強他們的致富本領,把遠教站點這個小平臺變為促進農民增收、促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大舞臺。
實行“菜單式”教學,
讓群眾自由“選購”
“蛋白桑富含植物蛋白,動物普遍喜食,與草料、玉米等飼料混合喂養畜禽,是解決禁牧后村民養殖的有效途徑。同時,飼料桑節水抗旱,適應性強,還能防沙治沙,是首選的生態扶貧項目。”這是農技老師在全區種養殖類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班上為學員們介紹的內容。像這樣將培訓課程設置與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的培訓會議,宣化區已經舉辦過幾十次,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宣化區進一步創新了培訓教學方式,實行“一定、二挑、三拓寬”:“一定”是定“菜單”,遵循各鄉鎮、各街道實際和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在教學內容上做文章,實行“菜單式”培訓。“二挑”是挑老師,建立師資庫,聘請農業專家教授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升培訓檔次;挑基地,有針對性地選擇科技含量高的教學、實訓及參觀學習基地,有目的地更新學員產業發展理念和提質增效意識,向科技要效益,以質量求發展。“三拓寬”是拓寬致富思路,拓寬致富渠道,拓寬知識技能。在這種新方式下,自2016年以來,全區共組織各類農業種養殖培訓班30期,現場教學58次,科技趕集送技術下鄉16場,編發鄉土教材8000冊,發放明白紙30000份,受訓人數達70000余人次。
及時送“貨”上門,
提供“零距離”服務
“你看這張卡,這是上次老師來咱們村講課時給我們發的。你記下卡上的電話,要是遇到啥難題,就給區里老師打電話問問。”趙川鎮李大人村李翠芳正在向鄰居李桂蓮介紹區委組織部發放的“遠教幫扶聯系卡”。為了讓農民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可以“足不出戶學知識,拿起電話找專家”,宣化區按照“科技人員直接進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入腦”的標準,組織專家為農民群眾提供手把手、面對面的科技培訓服務,切實解決農民群眾在生產中遇到的難題。
宣化區遠程辦將遠教課堂從教室搬到田間地頭,把本地有影響的致富帶頭人的產業基地作為遠教輔助培訓點,讓致富帶頭人現身說法引導基層群眾。目前,已經建立了長效跟蹤服務機制,向群眾發放印有農業技術人才姓名、服務項目、聯系方式、服務承諾等內容的“遠教幫扶聯系卡”8000多張,提供各類種養殖新技術的咨詢指導。截至目前,已為群眾答疑解惑700余次。
(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委組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