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惠萍
摘 要:優化是指通過改革、創新而達到的最佳教學狀態,目的就是要確保課程價值最大化,同時,也為學生健全地發展做好保障工作。所以,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一線歷史教師要認真學習課改基本理念,要有意識地做好課堂各方面的優化工作,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歷史課堂中輕松地掌握歷史知識,鍛煉歷史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優化;高中歷史;課改
所謂的優化就是要實現最優化,對于歷史教學來說也是一樣,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并在不斷優化的過程中實現最優化,這樣才能確保高效歷史課堂順利實現,才能展現歷史課程存在的價值,才能為學生健全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要有效地將新的教學思想與歷史教學的各個環節結合在一起,并確保歷史課堂在優化中實現價值最大化。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環節的優化為例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逐漸優化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課前預習
良好預習習慣的養成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保障,也是高效課堂順利實現不可缺少的一個因素。但是,在高考的壓力下,在沉重的課業負擔下,大部分學生是沒有預習意識的,也是不利于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的。再加上,預習方式單一,即:簡單地泛讀教材,導致很多學生根本看不到這一環節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通過組織多種預習活動來不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同時也為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前提工作。
例如,在教學《從蒸汽機到互聯網》時,我選擇了“知識拓展”的預習活動,鼓勵學生通過網絡搜集從“蒸汽機到互聯網”的相關知識,自主搜集蒸汽時代的生活等相關知識,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而且還能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寶庫,同時也能調動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了解、探索這節課知識形成的過程,進而逐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并為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基礎性工作。
二、導入環節
一節課的導入是關系整個課堂成敗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但事實上,很多老師并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導入,該如何選擇導入的方式,所以,大部分的課堂導入就是開門見山,這樣根本展示不了導入的價值,也不利于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提高,更不利于學生健全地發展。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用正確的思想來優化導入環節,優化導入方式,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高效的歷史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才能做好高效課堂的第一步。
例如,在教學《解放戰爭》時,為了提高課堂的導入質量,也為了構建出高效的歷史課堂,我們要有意識地優化導入環節,選擇恰當的導入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所以,我選擇了“片段”導入法,即:借助短視頻向學生播放了解放戰爭期間的紀錄片,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將抽象的歷史事件形象化,而且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對提高導入環節的質量,充分發揮課堂導入的價值作出貢獻,以確保高效的歷史課堂順利實現。
三、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影響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優化教學方法也就成為重中之重。那么,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優化教學方法呢?在筆者看來,教學方法的優化首先要從思想上做出改變,即: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思想,也就是說,我們要堅持以“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來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并與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真正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才能促使學生真正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
還以教學《解放戰爭》為例,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方法,也為了鍛煉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為了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在順利地導入新課之后,我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對歷史的了解來聯系教材進行自主學習,并對“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進行重新認識,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提高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四、課堂環境
良好的環境是影響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教學過程中需要優化的內容之一。一直以來,我們的歷史教學采取的都是簡單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比較沉悶,尤其是教師在檢查學生是否對上節課所學內容已經掌握的時候,學生的緊張程度會達到最高點,這樣的課堂環境是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的,也是不利于歷史課程價值實現的。所以,在進行課堂環境的優化時,我們可以從教師的課堂評價、教學方法的選擇、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的應用以及教師的課堂語言應用、教學的授課語氣等著手,這些因素能從不同程度上創造輕松的課堂環境,同時,也能降低學生的緊張程度,進而為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保障工作。
總之,作為課改下的歷史教師,我們要做好各方面的優化工作,這樣才能保障新的理念落實到歷史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真正構建出高效的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劉濤.優化高中歷史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A),2014(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