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星
摘 要:探究式教學法在教學中的使用,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會計基礎知識和會計基本技能。文章就探究式教學法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使用進行探討,以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基礎會計;探究式;教學方法;運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8.3;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6-0090-01
一、“基礎會計”課程特點
“基礎會計”是中職會計專業的基礎課程,這門課程主要教授會計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內容,如果學生學習不好本課程,會直接影響到其他會計專業課程的學習。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包括:會計概念、會計職能、會計對象、會計基本假設、會計要素及會計等式、借貸記賬法下各階段經濟業務的核算、記賬憑證的填制、會計賬簿的登記、財產清查的內容、會計報表的編制和會計核算形式。這門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各種核算方法,擁有處理各種會計經濟業務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是實用性很強的一門課程。
二、探究式教學
我國越來越重視對探究式學習的研究,已從對知識學習的死記硬背,轉變為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樂于探究學習內容,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中職會計探究式教學中,強調“主體活動引導式探究”,從某一項目、任務著手,向學生拋出問題,這些問題是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也是通過他們自身已有的知識能夠解決的問題。學生在自我探究、自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主動學習,解決問題,完成任務,能掌握相關的財會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
三、探究式教學方法在一節具體“基礎會計”課程中的設計
以“基礎會計”課程中一節具體的課——“實際成本法下材料采購業務的賬務處理”為例,闡述了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學生會對經濟業務進行核算是會計最基本的技能。本節課后,學生要掌握實際成本法下材料采購成本的構成,熟練設置賬戶,編制會計分錄。按照探究式教學的基本步驟進行探究式教學,學生是依靠自己一步一步掌握,掌握較好,不易忘記。以下是具體的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材料采購成本的構成,掌握實際成本法下材料采購業務的賬戶設置,能根據經濟業務正確編制會計分錄。過程與方法:在正確編制會計分錄的過程中,掌握實際成本法下材料采購業務的核算;初步學會運用、驗證、歸納總結的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運用探究法學習實際成本法下材料采購業務的賬務處理的過程中,體會到正確填制會計分錄的喜悅。
2. 設計思路
學生根據自己所具有的知識和學習中積累的知識,完成系列情境問題:企業購入材料,會帶來哪些變化;編制會計分錄的三個過程;實際的賬務處理;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延伸。
3.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器材
教學重點:實際成本法下材料采購業務的賬務處理。教學難點:能正確編制會計分錄進行業務核算。教學器材:多媒體教學設備。
4.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起興趣。在生活中買東西,會給人們帶來哪些變化呢?探究企業購入材料,會給企業帶來哪些變化?(2)學生交流討論,初步解決問題。探究:編制會計分錄的三個過程如何用會計語言進行描述、企業購入材料會帶來怎樣的變化。首先,確定會計科目。核算材料科目,核算錢科目,核算債務科目,核算增值稅科目。其次,確定記賬方向。材料增加記的方向,錢減少記的方向,債務增加記的方向,應交稅費減少記的方向。再次,確定賬戶金額。例1:企業購入A材料一批,買價3000元,運輸費100元,入庫前的整理費50元。哪些費用要計入采購成本?材料的采購成本包括:材料買價、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等。(3)運用探究解決實際賬務處理問題。實際成本法下材料購入的賬務處理:學生在賬務處理模擬平臺,完成四筆材料購入業務的核算,提交后可查看正確答案。(4)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在購入材料中,會出現兩大類、三小類種情況。材料已驗收入庫:款項已付、款項未付。材料尚未驗收入庫:款項已經支付。對于不同的情況,學生要根據實際業務,做好賬務處理。(5)總結、反饋與評價。歸納出材料采購成本構成、實際成本法下購入材料設置的賬戶,進行賬務處理。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同時引出下節課的內容。有些企業選擇用實際成本法核算材料購入,也有企業選擇計劃成本核算材料購入,下一次課將學習相關內容。
四、結束語
教師在使用探究式教學法設計課程時,要注意能創設情境,引起學生興趣;問題要難易適中,學生通過探究能完成;將理論要運用于實踐,探究以致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學,為中職學生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鮑建青.基于探究式教學觀的案例教學研究——基于《基礎會計》[J].財會通訊,2011(06).
[2]孫薇薇.探究式教學在中職會計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11).
[3]劉婷.職校會計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法的探討[J].職業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