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偉
【教學內容】
本設計針對的是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43~45頁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們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學會測量并準確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
2.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判斷等方式,感受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拓寬認識圖形的視野,深化認識空間的觀念。
3.讓學生體會平行四邊形在實際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數學聯系生活的意識,讓學生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時候,通過實際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的學習興趣。
4.學生通過學習四邊形之間的聯系與應用,能準確地用集合圖來表述。
【教學重點】
1.熟知并掌握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概念與特性。
2.了解平行四邊形不穩定性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正方形、長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邊形模具各一個, 平行四邊形掛衣架一個。
【教學課時】
1個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題的導入
同學們,我們今天在課堂開始以前,先做一個游戲好嗎?
“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這個游戲我們在電視上也看到過,叫“你來畫我來猜”。
1.選擇兩名同學站在講臺上,背對黑板。
2.我拿出模板,放在黑板上,讓下面的同學在空中比劃圖形。
3.講臺上的兩名同學根據講臺下學生的比劃猜出圖形的名稱。
4.尋找適當的時機,把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模具放到黑板上。
5.然后,游戲結束,導入這節課的正題。板書寫上平行四邊形。
本活動鑒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學生都喜歡“玩”的形式,通過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游戲,把本節課所要講的內容引出來,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
二、認識平行四邊形
1.讓學生拿出課本,并翻到課本的第43頁。
2.先讓學生速讀本節課的大概內容。
3.運用課件講解,并指名學生,指出平行四邊形的位置。
4.回憶平行四邊形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5.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6.用鼓勵的方式,糾正引導學生想到的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的應用。
7.讓學生討論,平行四邊形與正方形、長方形的區別。
8.出示課件,把設計好的區別表格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填好平行四邊形與正方形、長方形的異同點。
9.學生填寫好后,我再展示標準的填寫內容,讓學生進行對比并改正。
10.填寫結束后,出示課件,讓學生自己指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
下面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
本小節的設計,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行發現生活中平行四邊形的運用。自己通過對比的方法,發現平行四邊形跟正方形、長方形的區別,再跟教師的展示對比,加深對知識的認識。
三、正確理解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1.讓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根據上述知識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畫好,畫歸正)
2.出示平行四邊形模具,然后根據它的不穩定性,讓它發生變化。做這個動作的同時,師:同學們看到變化了嗎?生:變矮了。
3.跟剛才的變化相比,用模具的實例進行教學。是不是上邊跟下邊的距離變短了呢?生:是的。這時,我在拿一條繩子,搭在了平行四邊形的上邊上,繩子垂下去的部分從下邊部分截止。問學生,這個是平行四邊形的什么呢?生:高度。
4.再次強調書本上平行四邊形高的概念,并板書。
5.讓學生根據剛才自己在練習本上畫的平行四邊形,試驗一下,看看能否量出自己畫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度。并用虛線標出。
6.學生畫好后,同桌討論,是不是還可以再畫一條高?或者是可以畫多少條高?還有平行四邊形的底怎樣表示?
7.經過學生的討論,然后跟同桌商定由誰回答問題。
8.拋出問題:(1)平行四邊形的高怎樣畫出來呢?(2)平行四邊形可以有多少條高呢?(3)平行四邊形的底怎樣表示呢?
9.在黑板上畫出幾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自行報名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
10.其余的學生在練習本上做跟講臺上的幾位學生一樣的事情。(教師巡視,指正)
11.總結,糾正學生在畫平行四邊形高的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本節設計的目標:多讓學生動手,讓他們自己發現并解決問題,教師起到輔助、糾正的作用。因為自己總結出來的事情,學生會有一種“發現”的喜悅,并且記憶深刻。
四、研究思考(出示長方形模具,并不斷變化后提出問題)
1.平行四邊形在變化的過程中,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2.在變化的過程中,有多少個平行四邊形出現了呢?
3.總結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
4.學生聯想,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掛衣架、卷閘門等)
五、課堂總結
本節課學完,你學到了什么呢?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