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自我決定理論,采用感知到的自主支持問卷、自我決定問卷、擇業效能感問卷對河南省8所高校1285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探究三者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1)大學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與其自我決定有極其顯著的正相關;(2)大學生的自我決定與其擇業效能感有極其顯著的正相關;(3)大學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與其擇業效能感有極其顯著正相關;(4)大學生的自我決定在其感知到的自主支持和擇業效能感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關鍵詞 感知到的自主支持 自我決定 擇業效能感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0.081
Abstract Basing on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w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Self-determination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by using scales to investigate 1285 college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college students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Self-determination;(2)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determination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3)the college students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4)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determination played a part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ir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and their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Keywords autonomy support; self-determination;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college student
班杜拉在1982年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論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Hackett和Betz運用這一概念來研究職業領域中的問題,在與職業成熟理論結合之后,提出了擇業效能感的概念。擇業效能感指的是個體對自己實施和堅持與擇業相關行為的能力的信念,對現實與擇業相關任務所需能力的自我知覺,和自我效能感在職業選擇中的體現。擇業效能感對個體的求職有重大影響,它不僅影響著個體職業技能和職業探索性的發展、職業目標的實現,還決定著個體對擇業活動的參與、投入程度及堅定性(沈秋紅、孫琴、邵榮,2009),并會促進個體職業選擇、職業決策、求職能力的提升以及求職目標的調整(劉風,2009)。可見,較高的擇業效能感可以有效減輕個體的就業壓力,使個體成功就業。同時,關于擇業效能感的影響因素的研究則發現,大五人格與擇業效能感有密切聯系(陳瑞瑞、馮鴻滔、左占偉,2006;邢強、馬瑛琪2009);外向性與擇業效能感存在著正相關(龍燕梅,2003);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與擇業效能感各維度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何開蓮、楊麗娜、何劍、龍霖、李泉清,2015)。來自父母、老師、朋友、權威的鼓勵都有利于擇業效能的提高,通過勸說性的建議、引導來提高個體的擇業效能感(郭敏,2011;劉風,2009)。
德西和瑞恩(Deci &Ryan,1985)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提出了對人格新的解釋,這一理論認為,自我決定作為個體相對持久的人格特質指的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為和生活。自我決定這一人格特質會影響人的終生發展。面對升學和就業等重要的人生轉折點,自我決定的人格特質會幫助個體更好地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由此,我們假定,自我決定的人格會影響個體的擇業效能感,自我決定能力越強,個體的擇業效能感越高。
自主支持指的是接受他人的觀點、承認他人的感受、提供給他們相關信息和選擇的機會、將強迫和命令最小化。自主支持的環境被個體感知到后,將會有利于個體產生自我決定的人格。感知到父母自主支持的兒童,會發現父母比較尊重自己、鼓勵自己獨立解決問題、重視自己的自我創造、肯定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并且發現父母很少通過懲罰、施壓和控制性報酬的方式來約束自己,因而個體的行為和認知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自我決定能力更強。進而,我們推斷,感知到自主支持較高的兒童,在擇業問題上,也會堅定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能力、搜集相關的信息、解決擇業中遇到的問題,進而產生高的擇業效能感。
綜上,以往關于擇業效能感影響因素的研究,人格因素更多的是大五人格,支持因素更多的是社會支持,而關于自主支持和自我決定人格與擇業效能感的關系的研究還相對較少。以往研究表明,自主支持的環境會促使個體產生更多的自我決定,我們推斷自主支持的環境也會使個體產生高的擇業效能感,自我決定的人格也會使個體產生高的擇業效能感,并假定自我決定在自主支持的環境影響擇業效能感之間起部分中介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量表對大學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自我決定、擇業效能感進行了測量,并探討三者之間的關系,以豐富擇業效能感的研究,進而為提高大學生的擇業效能感提供一定的參考和依據,為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力提供新的思路。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抽取河南師范大學、河南農業大學、黃淮學院、公安高專、商丘醫專、鄭州師范大學、中州大學、洛陽師范大學、洛陽理工學院、南陽師范學院的在校大學生。發放問卷1500份,回收問卷1311份,回收率87.4%。根據測謊題剔除無效問卷26份,最后剩余有效問卷1285份,有效率98%。
1.2 研究工具
1.2.1 感知到的自主支持量表
自編感知到的自主支持量表。借鑒國外“The Perceptions of Parents Scales”,結合我國實際,對題目進行了修改,并在此基礎上,編制了感知到的同學自主支持量表。經過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最終形成的問卷包含15道題目,三個分量表(感知到的母親自主支持、感知到的父親自主支持和感知到的同學自主支持),問卷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各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分別為:0.718,0.721,0.787;分半信度分別為:0.694,0.699,0.707。
1.2.2 自我決定量表
改編的自我決定量表。對Sheldon&Deci 1996年編制的“The Self-Determination Scale”進行了修訂和改編,使其更符合中國人的特點。最終形成的量表有8個題目,兩個分量表各4個題目,項目分析和因素分析表明量表效度良好。總量表和兩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0.798,0.755,0.716;分半信度分別為:0.827,0.777,0.678;重測信度分別為:0.759,0749,0.642。
1.2.3 擇業效能感量表
在以往對擇業效能感研究的基礎上,自編了大學生擇業效能感問卷,最初編制的量表包含34道題目,經過項目分析和因素分析,最終形成的量表包含27道題目。因子1命名為自我評價,4題;因子2命名為獲取信息,7題;因子3命名為確定目標,6題;因子4命名為職業規劃,5題;因子5命名為問題解決,5題。項目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分析結果表明,擇業效能感問卷總分和各因子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分別為:0.908,0.733,0.722,0.808,0.725,0.715;分半信度系數分別為:0.860,0.692,0.683,0.808,0.652,0.643,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1.3 數據分析
將數據輸入SPSS13.0,同時采用Amos17.0進行統計處理。
2 研究結果
2.1 大學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與其自我決定的相關
感知到的自主支持和自我決定的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表明,大學生感知到的母親自主支持、父親自主支持、同學自主支持和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自主選擇和自我決定得分均呈極其顯著的正相關。
2.2 大學生自我決定與其擇業效能感的相關
大學生自我決定與擇業效能感的相關分析結果(見表2)表明,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自主選擇及自我決定與大學生的擇業效能感總分及其五個維度之間均呈極其顯著的正相關。
2.3 大學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與其擇業效能感的相關
大學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與擇業效能感的相關分析結果(見表3)表明,大學生感知到的母親自主支持、父親自主支持、同學自主支持與大學生的擇業效能感總分及其5個維度得分之間均存在極其顯著的正相關。
2.4 大學生自我決定的中介效應檢驗
將感知到的自主支持作為自變量,將擇業效能感作為因變量,將自我決定作為中介變量,來構建模型,以檢驗自我決定的中介作用。結果見表4和圖1。表4的結果表明,中介效應模型擬合很好。由圖1可知,感知到的自主支持對自我決定產生極其顯著的正向影響,其路徑系數為0.64(P<0.001),自我決定對擇業效能感產生極其顯著的正向影響,其路徑系數為0.38(P<0.001),而感知到的自主支持還會對擇業效能感產生極其顯著的正向影響,其路徑系數為0.23(P<0.001),因此,自我決定在感知到的自主支持影響擇業效能感之間起著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應值為0.2432(0.64€?.38),而總效應值為0.4732(0.23+0.64€?.38),中介效應值可以占到總效應值的51.39%。
3 討論
3.1 大學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與自我決定的關系
表1的結果表明,大學生感知到的母親自主支持、父親自主支持和同學自主支持越高,其自我意識得分越高,自主選擇得分越高,自我決定水平越高。父母是大學生的原生家庭,對大學生的人格有巨大影響,這一研究結果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同學是大學生生活的當前環境,對大學生人格也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一結果是對感知到的自主支持影響自我決定的補充。當大學生感知到父母和同學的自主支持時,他會覺得父母和同學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并感覺到父母和同學對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和決定自己行為的鼓勵和支持,進而他們不會因為自己對自己的看法和父母同學對自己的看法相沖突而矛盾,會形成對自我恰當的認識;也不用顧慮自己的選擇和決定會受到父母和同學的干擾,于是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為,最終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3.2 大學生自我決定與擇業效能感的關系
表2的結果表明,大學生的自我決定水平越高,擇業效能感越高。自我決定得分高的大學生,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適合什么、能做什么,進而獨立意識較強,能夠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清晰規劃,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路、堅持自己的人生路。因而在面對職業決策時,他們的自我評價能力較高,對自己的興趣、特長、能力等各方面有準確的評估,會對自己感興趣的職業進行充分的了解,收集大量的信息,在此基礎上,將自身特點與職業特點進行最好的匹配從而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他們擁有較高的職業規劃能力,會設定出屬于自己的一份職業規劃,并且依照自身的規劃來付出相應的行動努力。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認可自己的行為和選擇,所表現出來的問題解決能力也相對較高,在遇到困難時,會想盡辦法克服,而不會輕易放棄。綜合來說,自我決定越高的大學生其擇業效能感越高。
3.3 大學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與擇業效能感的關系
表3的結果表明,大學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程度越高,大學生的擇業效能感越高。自主支持的環境使大學生感覺到母親、父親、同學對自己選擇的尊重,因而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自主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表現在選擇職業過程中就是,個體能夠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評價,能夠積極主動地搜集與就業相關的信息,確立適合自己的就業目標,對自己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并能夠自主解決就業中遇到的問題,具有較高的擇業效能感。
3.4 大學生自我決定的中介效應
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我們發現,自我決定在大學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與擇業效能感之間的確起部分中介作用。這說明大學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既可以直接對其擇業效能感產生影響,也可以通過影響自我決定這一人格特質進而影響其擇業效能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越高,學生會感受到更大的自由,會對自己形成正確的評價,會主動去獲取信息,為未來確定目標,做出規劃,遇到問題,能夠獨立地解決問題,因此其擇業效能感較高。同時,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越高,孩子不容易受外界的干擾,會對自我有清晰的認識,會遵從內心真正的選擇,進而產生高的自我決定,這種高的自我決定,也會促進個體對自身就業的把握,進而產生高的擇業效能感。
參考文獻
[1] Hackett G,Betz N.A Self-Efficacy Approach to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Wome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1(18):326-339.
[2] 喬曉熔.大學生自我決定問卷的修訂與改編[J].文教資料,2014.22:128-130.
[3] 喬曉熔.大學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問卷的修訂與編制[J].文教資料,2014.20:158-160.
[4] http://www.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org
[5] Deci E.L.,& Ryan R.M.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 New York: Plenum,1985b.
[6] 呂曉萍,張玉.大學生擇業效能感量表的編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5):624-626.
[7] 沈秋紅,孫琴,邵榮.大學生擇業效能感的差異及提升途徑[J].教育學術月刊,2009.6:51-53.
[8] 劉風.職業自我效能理論與大學生就業[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53-156.
[9] 趙維燕,李盟,李青青,等.大學生情緒智力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8(23):1178-1182.
[10] 陳瑞瑞,馮鴻滔,左占偉.大學生大五人格特質與擇業效能感關系研究[J].石 家莊學院學報,2006.8(6):93-98.
[11] 邢強,馬瑛琪.大學本科生大五人格與擇業效能感的關系研究[J].山西財經 大學學報,2009.12(2):66-71.
[12] 龍燕梅.大學生擇業效能感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3.
[13] 何開蓮,楊麗娜,何劍,等.不同層次護理學生擇業效能感與社會支持的相關 性研究[J].中國病案,2015.16(3):83-85.
[14] 郭敏.大學生職業指導應對大學生就業焦慮現象的思考[J].經濟視角,2011. 2:138-139.
[15] 黃瑞楓.國內大學生擇業效能感現狀研究綜述[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 學校學報,2012.129(5):15-17.
[16] 王翔艷,唐本鈺,司繼偉.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擇業焦慮與擇業效能感的關系 [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10):1512-1515.
[17] 羅小漫,何浩,劉文令.心理資本、生命意義感對高職生擇業效能感的影響 [J].教育導刊,2016.3:46-50.
[18] 余莉,李翠景,胡貴章.大學生心理壓力與擇業效能感之間的關系研究[J]. 科教導刊,2016.4:174-175.
[19] 馬定松,秦竹.大學生擇業效能感研究現狀探析.時代教育,2016.2:84-85.
[20] Taylor K M,Betz N E.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3,22: 63-81.
[21] Sheldon K M,Ryan R M, Reis H. What makes for a good day? Competence and autonomy in the day and in the person[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 ogy Bulletin,1996.22:1270-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