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吳文浩
摘 要: 針對我國農機化發展現狀,本文通過對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等有農業機電專業的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針對發現的農機類大學生專業創業方面的問題,本文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分析,借鑒了全國高校創新創業50強學校——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的經驗,提出了高職院農機類創業教育三點舉措:一是創業素質拓展與專業技能培養相結合,打造“1+0.2+1+0.8”四階段培養模式;二是創業教育與專業學習相結合,開創農機“三階段三步走”專業創業教學模式;三是一二課堂結合,建立農機第二課堂教育實踐體系,以期幫助解決農機類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 農業機電類 專業創業教育 江蘇牧院
一、我國農機化發展概述
農業現代化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技,更加需要人才。目前我國農機類人才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總量不足,遠遠不能適應現代高效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二是文化層次低,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農機實用人才總數的8%左右,綜合業務水平低;三是結構不合理,年齡偏大,而且行業、產業上不合理,大多集中在農機具操作手方面。而對農業大學生的教育發展正好滿足了農業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對農機類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既能擴大農業專業學習群體又能帶領農民致富,是推動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農機類大學生創業實證分析
我國大學生創業起步較晚,1998年清華大學舉行了首屆“清華大學創業設計大賽”,將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活動推動了一大步。之后,教育部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決定出臺一項保留學籍創業政策,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但盡管如此,筆者通過查閱數據發現,目前廣東省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只有1%;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也只有4%。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深入分析了農業機電類學生創業現狀,以為提高農業機電類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奠定了基礎。
(一)問卷調查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選擇了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等具有農業機電專業的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同時通過遠程訪問了一些其他高職農業院校農業機電類的學生。本次調查問卷共發出800份,實際回收780份,問卷有效率為97.5%。調查內容包括對創業的認識、對創業的打算、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對學校創業輔導的認識及對農機類創業培訓的建議等內容,問卷分析主要采用了SPSS17.0軟件。
(二)問卷統計分析
1.對創業的認識
大學生由于吸收的知識渠道不同導致對創業知識的了解程度、理解程度有所區別。調查顯示,農機類大學生對創業的了解多源自教師授課、媒體社會宣傳和家庭影響,他們對創業十分了解的占5%,一般了解的占57.2%,對創業知識不是很了解的占28.8%,由于對創業知識了解的匱乏,導致大家對創業的理解不盡相同。
2.對創業教育的認識
(1)創業課程開設與創業教材提供
學校開設創業課程和發放創業教材是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基礎,能夠一定程度上引導大學生創業動機的形成,還能夠促進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高。據調查顯示,19%的學生認為學校開設了創業課程且提供創業教材,30.9%的學生認為學校開設了創業課程,未提供創業教材,46%的學生認為學校未開設創業課程,也未提供創業教材。由此可見,農機類學校對于創業教材的提供及創業課程的開設情況不是很樂觀。
(2)學校開設創業課程的內容和方式
雖然現代新媒體技術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但大學生獲取創業類知識大多數還是通過教師授課獲得的,對于學校開設的創業指導課程,學生還是更加注重市場營銷、人際溝通技巧、創業實例、創業機會與環境分析等方面的知識,對于授課方式,學生還是希望專家或創業者本人講授,并且定期提供講座,以分析實體模型為課程主體。同時,通過調查發現,農機類學生最需要獲得的是培養創業意識、創業能力;企業運營管理;提供創業實戰機會等方面的創業教育。
(三)農機類大學生創業所面臨的問題。
以調查問卷和案例訪談的分析為基礎,結合當前農機類大學生創業實際,筆者總結出當前農機類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問題。
1.大學生創業意識淡薄,創業素質欠缺。
目前農機類大學生創業意識淡薄。究其原因,和大學生所處環境相關,大學生一直待在象牙塔中,難以感受到真實社會的競爭壓力和就業壓力。并且學校中的創業氛圍缺乏,直接導致農機類大學生創業意識淡薄。
2.創業課程體系不夠完善,有待優化。
部分農機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合理:其一,注重專業課程,忽視基礎課程。高職院校農類大學生的創業教育課程中專業課比較多,基礎課比較少,造成了大學生知識面比較狹窄,人才技能單一,不利于大學生人文素質的養成;其二,注重實踐課,忽視理論課。各個學校在開展農機類創業教育相關課程時,多數是看中了實踐的力量,對于理論課程重視力度小。其三,創業方面的課程開設較少。關于創業教育的課程一般有KBA課程模式、強化班模式、公共選修課模式,而整體的創業教育課程幾乎沒有系統開設。
四、高職院農機類創業教育舉措
針對農機類大學生創業教育中面臨的大學生創業意識淡薄、創業素質欠缺,專業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創業教育實踐與社會實際出現代溝,以及創業理論與創業實戰的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本文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農機類專業的實情為基礎提出了高職院農機類創業教育相關舉措:一是創業素質拓展與專業技能培養相結合,打造“1+0.2+1+0.8”四階段培養模式;二是創業教育與專業學習相結合,開創農機“三階段三步走”專業創業教學模式;三是一二課堂結合,建立農機第二課堂教育實踐體系,以期能幫助解決農機類大學生創業所面臨的問題。
(一)創業素質拓展與專業技能培養相結合,打造“1+0.2+1+0.8”四階段培養模式。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農機專業為讓學生提前感知企業職場氛圍,拓展創業素質,加強專業實踐能力和社會能力培養,創建了“1+0.2+1+0.8”四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其是“2+1”基礎上演變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一種新模式,是產學研合作辦學的一種新形式。2年在校學習,1年在企業進行,分兩次實施,二年級0.2(2個月)和三年級0.8(約8個月)。農機專業于2011年開始實施“1+0.2+1+0.8”四段制人才模式的改革,與江蘇宇成動力有限公司協商并簽訂合作協議,選派優秀教師帶領學生赴企業進行輔崗實訓0.2(2個月)。學生實訓回校后能根據自身的情況自主調整專業學習計劃,為創業素質和技能的提高與就業選擇打下基礎。
(二)創業教育與專業學習相結合,開創農機“三階段三步走”專業創業教學模式。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納入農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強化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加大創業教育力度,分別在農機類學生第一學期開設了“農機類職業生涯規劃”,第二學期開設了“農機創業心理學”課程,第三學期開設了“農機類營銷學”課程,第四學期開設了“農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第五學期開設了“農機創業實訓”,這些課程能夠真正實現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業素質,增強他們的創業技能,提高他們的創業能力。
對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相互融合,牧院農機專業發展了自己的“三階段三步走”專業創業教學模式(見圖1),該模式分三個階段:基礎訓練階段、綜合應用階段、設計創新階段;基礎訓練階段的三步走分別為:基礎課程、實踐教學、實踐選修。其中,基礎課程的設置上將機械基礎課程融入農機基礎課程中。在實踐教學這塊,我院借助農機相關實驗設備,結合農機教學實際,將農機實踐整合到專業課程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業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二階段是綜合應用階段,分為:課程設計、校外實習、實踐選修三步走。按課程標準評價方式,每個教學項目制定考核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習者盡早掌握專業技能,實踐專業技能,為學生今后的創業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第二步是校外實習,農機類學生在大二時候,院系會選派優秀教師帶領學生赴企業輔崗實訓2個月,實訓期間將協助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共同完成企業文化、車間管理等相關實踐課程,通過校外實習,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最先進的專業知識技能,了解行業的相關動向。綜合應用階段的實踐選修是學生通過基礎訓練階段和校外實習過后,有自己興趣或選擇方向的基礎上,提供給他們的實踐選修,讓學生在確定專業小方向或初步創業方向后,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實踐選修,重點突出地進行專業技能深入學習。
第三階段為設計創新階段,分為:創業實訓、畢業實踐、畢業設計。首先,創業實訓,按照學生的創業意向,系部將為學生模擬真實的創業環境,同時派駐專業的創業實訓導師隨時指導和輔助學生的創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創業的全過程,還會邀請行業的創業專家定時給學生開展創業講座和創業答疑,幫助學生解答創業過程中的疑惑。學生通過創業實訓,已經對相關行業創業有一定的了解,接著,他們會進行畢業實踐,學生會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創業實踐還是就業實踐,最后完成畢業設計。
(三)一二課堂結合,建立農機第二課堂教育實踐體系。
“第一課堂創業教育”是在學校課程體系內開設的創業教育相關課程,這些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創業基礎理論和創業能力指導。第一課堂創業教育旨在保證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系統的基礎創業理論和基本創業能力。“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是指大學生在學習創業教育相關課程之外參與的以學生為主體、與創業教育相關的開放性活動,從而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鍛煉創業能力和提高創業素質。
我院農機專業為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構建了一套農機專業的第二課堂實踐體系(圖2),該體系著重從學生、學校、創業指導中心三方面入手設計學生第二課堂教育實踐活動。學生方面:我系每年都會舉行大學生創業大賽,比賽勝出者會推薦到學校參加校級創業大賽;我系會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業模擬,將學生置身于仿真的創業環境中,展開創業實戰演練。學校方面:我院建設了以畜牧科技示范園和中醫藥示范園為主體的校內實訓基地,系部會定期安排學生去相關校內實訓基地進行創業實訓,同時會安排學生參加校企合作單位的校外實訓。創業指導中心方面:主要是開設大學生素質教育課程,開辦創業講座,系部每學期會安排專門的創業指導師開展兩次創業指導講座,也會定期邀請校外創業專家和企業家來院開展講座。創業指導中心還建立了創業小組,小組每月開展創業研討會。通過開展意識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余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強化了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而且為創業的社會實訓奠定了基礎。
四、結語
當前,隨著全國各高校的大規模擴招,就業壓力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結構和就業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已經成為就業的重要方式。大學生創業必將成為一種新趨勢,因為創業不僅可以發展經濟、緩解就業壓力、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受過高等教育,擁有更加有利的創業機會,也是幾大就業群體中最具有創業潛力的群體。同時,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進一步關注,高職院農機類大學生創業問題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筆者以農業機械化為背景,分析了高職院農機類大學生創業形勢,通過實證分析高職院農機類大學生創業現狀,指出了當前高職院農機類大學生創業所面臨的問題,探討了如何多維度、全方位地促進高職院農機類大學生提升創業水平。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技術學會主編:2010-2011農業工程學科發展報告,中學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2]陶杰,夏春風,沈長生,馬燕平.高職農業院校機電類專業創新教學方向的研究.中國農機化,2011(4).
[3]楊敏麗,白仁樸,劉敏,涂志強.建設現代農業與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農業機械學報,2005(7).
[4]王紅英,徐麗明,王璐.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創新實踐教學模式.中國農機化,2012(2).
[5]白仁樸.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理論體系研究.中國農機化,2011(5).
[6]李家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體系研究.繼續教育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