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華
摘 要: 文章針對高中語文新教材的文言文教學改革一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結合高中語文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學特點總結出了幾點可行性較強的措施建議,以期能夠對我國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水平的提高提出一些具有參考性的意見。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新教材 文言文
一、高中語文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學特點
(一)多
在高中語文新教材中增加了古代作品的所占比例,古詩文共占據了全篇目的四成以上。通過對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研究后可知,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不僅要全面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與審美水平,還要讓他們盡可能多地接觸一些古文作品,一方面培養高中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另一方面激發他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
(二)新
首先,相較于傳統的高中文言文教材,新教材中的內容淡化了工具性,著重突出了對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讓他們可以更準確地理解并應用中國的語言文字;其次,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更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再次,重視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與道德修養,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念與道德觀念;最后,鼓勵學生開拓創新,發展健康個性,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深
高中語文新教材中的文言文內容更加深奧,例如由王勃所創作的《滕王閣序》采用了大量的鋪排渲染手法,在每個句子中都蘊藏不同的典故。再例如《莊子·逍遙游》中闡發了老莊的哲理。諸如此類的文章不勝枚舉。
二、高中語文新教材文言文教學的改革方法
(一)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積累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文言文學習的最大難度即為轉換古文與現代文之間的關系,其中不僅包括古語同現代語之間的表述差異,而且包括古人與現代人之間的思想差異。事實上,在面對數量眾多的虛詞與實詞時,很多教育者只能夠采用最基本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多地積累文言文的基礎知識。正如荀子在《勸學》中所說的“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正是這個道理,當基礎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勢必會達到量變到質變的效果。
在日后的文言文課程教學中,教育者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科學地制訂知識積累計劃,幫助他們將零散的古漢語材料系統化處理,建立“文言知識庫”。通過此種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古人的想法與寫作意圖,還可以讓他們熟練掌握虛實詞的意義與用法。例如在文言文中經常會出現的“夫”字,如果是運用在文章開頭處,那么其所起到的作用為平衡句子音節,讓整個句子更加有層次;用在句中則具有代詞作用,可將其理解為“那、那個、那些”。教育者要讓學生多讀、多看、多想,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
(二)要把握住中國漢語文化的變化規律
漢語是中華民族的母語,它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細節中。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需要從基礎開始,其中包括聽、說、讀、寫,這四個部分相輔相成且缺一不可。對于相對煩瑣的文言文課程來說,教育者應當從相對簡單的“詞語”入手,當學生對重點詞語進行逐一了解之后,再進行下一步的句子和段落學習。
相較于現代文來說,文言文學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學生都會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較大的畏難情緒,教育者應當采用一些教學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全面了解到中國古漢語文化的演變與發展規律。此外,為了解決教材內容中沒有涉及的難點問題,教育者還可以在課堂中適當引入一些優秀的文言文詞句,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文言文知識與內涵。
(三)要展現出中國漢語文化的全貌
文言文是傳承與發展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其詳細記錄了我國歷代的發展歷程。高中語文教育者如果想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幾百年前的語言文化,那么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項任務即為賦予他們感悟文字的機會與能力。為此,高中語文新教材中的文言文編寫,需要盡可能凸顯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脈絡,從而向學生展現出中國漢語文化的全部面貌。通過上文的介紹可知,文言文在高中語文新教材中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因此具備引領文化與熏陶思想的重要作用。此外,高中新教材中有關于文言文的注釋與參考部分的內容變得更加詳盡,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文言文內容,還能夠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例如在《勸學》這篇文章中的:“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此句文言文將好馬與劣馬作為比喻,通過其行走路途的遙遠教育人們鍥而不舍的人生道理。高中生通過對此篇文言文的學習不僅可以了解到馬是古人重要的交通工具,還可以理解文本中所蘊含的哲理,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全方位的解讀,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對文言文課程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陳玉倩.高中語文新教材文言文改革探究[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24.
[2]智丁.高中語文新教材文言文教法淺談[J].河南農業,2014(1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