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章
初中階段是素質教育的基礎階段,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的關鍵時期,數學教學質量會直接影響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而科學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則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成效的關鍵,對此,教師要善于靈活地應用數學教學方法,并在教學實踐中積累和總結科學的數學教學手段,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追求高效數學課堂的建立。
1.互動教學法
互動教學法是一種高效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是新課程背景下大力提倡的教學手段,更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初中數學教學中如果單純依靠教師講解灌輸,就會加大學生學習和理解上的難度,不利于學生理解復雜的數學知識內容。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善于運用互動教學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鍛煉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使學生更深層次地對問題進行探討和理解,這樣學生的主體價值就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互動氛圍,鼓勵學生參與師生探討活動,引導學生共同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思考問題,并在師生討論和探究之下解決數學難題。例如,講解圓與直線的關系時,教師可以針對本課重點內容引導學生對以下幾個主要問題進行積極探討,加強教師及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圓與直線有哪幾種位置關系?就圓與點的位置關系而言,圓的半徑和圓心到直線之間的距離存在著何種數量關系?針對這兩個主要問題,學生如果一味獨立思考,就難以全面概括和解決這一問題,而通過學生之間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及和教師有效互動的方法,能更加全面地分析問題,補足已漏的知識點,從而全面概括和解決數學問題?;咏虒W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同時在增強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高效的數學教學方法,能夠根據數學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在融入情境的過程中深層次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對抽象知識和問題的解決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數學教學,選擇學生感興趣、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及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內容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確立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給予學生正確的學習指導,幫助學生內化知識和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情境教學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基本應用思路是:第一步,從初中數學教學及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并根據數學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第二步,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增強學生的學習和情感體驗,使學生對問題進行有效猜想。第三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數學思維,引導學生深入研究數學問題。第四步,引導學生將解決問題中獲取的學習方法和知識進行靈活應用,進而達到觸類旁通的程度。例如,學習絕對值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情境: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圖片,圖片中兔子和烏龜分別在原點的左側和右側,并引導學生思考兔子和烏龜分別距離遠點多遠?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和探討問題加深學生對絕對值概念的理解,接下來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數字包括正數、負數和零,引導學生根據絕對值概念求數字的絕對值,并通過發散和擴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掌握原數字和絕對值之間的關系。
3.分層教學法
新課程改革強調初中數學教學必須立足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習層次不同的學生都擁有同等發展機會,并通過教師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整體學習水平。因此,分層教學法是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高效方法,在教學中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并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滿足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教師應用分層教學法開展教學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成,也就是對不同層次學生制定差異性的教學目標,在評估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基礎上將學生分層,并根據學生層次的差異設計難度不同的教學目標,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第二,對作業設計進行分層,在應用作業檢驗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通過分層作業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技巧與方法。分層次作業設計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使得學習層次較低的學生從中汲取學習動力,而學習層次較高的學生獲得深層次發展。第三,對教學評價進行分層,不再是一味打壓和批評學生,而是對評價過程進行分層,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并從中獲得有效的教學反饋信息,使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反饋進行反思,從而對數學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實現高效教學目標。
初中教育在國民基礎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數學學科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學生數學素質和能力發展,關系到素質教育開展的成效。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要求,善于探究和應用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靈活運用互動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教學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