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一、案例背景
高職是學生向社會過渡的階段,是培養興趣、責任心的階段。由于每個學生性格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他們表現出的叛逆與煩躁也不盡相同。班主任每天接觸的,是幾十顆等待滋潤的心靈。如何使這一顆顆心靈健康成長?職業學校的教師,不能僅僅以學習如何評價學生,只有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法,因材施教,盡可能地挖掘他們的特長,給他們施展才能的機會,才能培養出健康的心靈。
二、案例呈現
本班一女生,入校之初,言談舉止大方、恰當,雖公眾場合很少說話,但周圍與之熟悉的學生對她有一定的信任度。正值尋找班干部階段,以我的教學經驗,敏銳地感受到這個學生的管理潛質,于是征詢其他學生的意見,與她不熟悉的學生沒有注意到她,而與她同宿舍的學生只說她們喜歡她的為人,其他的也判斷不清。于是我便找該女生談話,告訴她有意將她選為班干部,只要她肯努力,班長都可以。她起初支支吾吾不肯多說,在我的鼓勵下,她告訴我雖然原來當過班長,但時間不長,而且她現在什么班干部都不想當。問她為什么,她只說沒興趣。于是我便給她講道理,告訴她,老師感覺你有這方面的才能,應該鍛煉下自己,對自己走入社會很有用。慢慢地,她告訴我,當也是可以的,就是原來當班干部的時候,關系處理得不是很好,容易得罪人,心里有陰影。得知這一情況后,雖對她了解不多,但從她的談話中,感覺她是個正直、踏實的孩子,于是我便決定先讓她擔任勞動委員一職試試。這個職位,需要公平地協調全班學生勞動,要任勞任怨、認真負責、公平公正、協調力強,但這個相對于班長一職,不需要與外面班級學生接觸太多。針對她原來的管理陰影,任命前我在班級中強調了班干部的重要性及班干部管理的困難,并要求大家務必配合班干部工作,有異議事后與我溝通,同時要求班干部公平、公正,認真負責。該女生任職后,認真思考并虛心請教高年級學生對班級勞動學生分組方案,將所有勞動內容羅列出來,根據班級人數決定每個勞動區域所需人數,然后以抓鬮的形式決定。我認真審閱她制訂的方案,已經詳細周到,就鼓勵她大膽做,再利用班會課,繼續引導班干部在管理上方法要得當,要認真細致;班級學生要尊重、理解班干部,全班學生應該團結一致,共同創造良好的班級風氣。剛開始,有個別學生對自己抓到的勞動分工想逃避,甚至在班級中散布一些不良言論。但是該學生在執行中,就細節問題或者不合理問題,善于制定制度,并公平執行,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的工作絲毫不馬虎,并每天主動留在班級等待檢查,從無怨言,班級也因此沒有扣過分。她的公平、嚴格、認真贏得了同學們的認可,同學越來越服她,威信越來越高,管理也就越來越順利。不久,她便成了同學們最信服的班干部之一。
就在我為之欣慰的時候,有一天,該勞動委員拿著一張扣分單來找我,還沒說話,就哭了。我嚇了一跳,趕忙問怎么了,她回答:我們班級勞動衛生扣了一分,是我不好,沒有檢查好。其實勞動衛生方面的扣分在班級月量化考核中是按20%扣的,也就0.2分。像他們這種五年制大專的一年級學生,正是性格叛逆的階段,也是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初期,開始接觸大量的社會行為,是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作為學校,既有學生必須遵守學習、衛生等方面的要求,又有對他們效仿社會的穿著太露、過分化妝等方面的制度約束。剛剛入校的學生,離開了父母的監督,惰性大顯,遲到早退、衛生不良等現象時有發生,還會時不時挑戰學校的制度化妝、燙發、看學校禁止的書籍。一般情況下,每當學生違反這種制度,總要批評教育他們幾句,對于那些多次觸犯的,甚至給予適當的懲罰,就這樣還是有些學生屢禁屢犯,沒有明顯的進步。現在這個學生因為自己管理職責內扣了班級0.2分便如此內疚,作為班主任的我,感覺到這個學生太過負責,心理壓力太大,必須減壓。于是我問,是誰打掃的?她說,老師,你別問了,怪我沒有檢查好。雖然分數少,但卻是我的失誤。她的話讓我震驚,我震驚她對自己如此嚴格,震驚她勇于擔當的精神,但同時很擔心她,有些學生扣分后毫不在意,而她扣分這么點就到哭的程度,幸虧沒有讓她當班長,否則,班級的任何扣分都讓她壓力很大,這樣的學生一定要給予引導,要多鼓勵。那次,我與她交談了很久,沒有任何的責怪。后來,勞動衛生方面又扣過幾次分,我從沒對她批評過,而且重復告訴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慢慢地,她的抗挫能力大大提高,現在三年級馬上要結束,她再也不會因為扣分而難過,甚至有過一周內扣了6分,這在全班幾乎都是沒有先例的,她只是不好意思和認真改正。
現在的她,在班級威信很高,雖然天資不聰明,但刻苦學習,成績越來越優異。她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但是不會因為參加活動而耽誤學習,即使在省級技能大賽高強度訓練期間的考試,她也利用休息時間積極備考,最終比賽與校內考試均取得優異的成績。
三、案例反思
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神圣而又艱巨的工程,擔負著眾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玉不琢,不成器”。每位老師都是神奇的雕刻家,要雕刻出優秀的作品,就要熟悉材料的特性,因材雕琢。讓我們舉起右手,告訴我們自己:認真負責,因材施教,堅持不懈,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優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