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業應

【摘要】文章選擇三峽庫區重慶市涪陵區為研究區域,選用ADF檢驗和E-G兩步法協整檢驗及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等計量經濟學檢驗模型對涪陵區2004-2014年旅游發展、經濟增長和第三產業增長之間的動態關系進行定量研究。研究結果表明:(1)涪陵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第三產業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且存在經濟增長到旅游業發展單項Granger因果關系和旅游業發展到第三產業增長的單項Granger因果關系,但與國際、國內部分學者研究結論不同表現在,尚不存在旅游業發展到經濟增長或第三產業增長到旅游業發展的單項Granger因果關系;(2)涪陵經濟增長和第三產業增長對旅游業發展的彈性系數分別為0.1297和0.1413,第三產業增長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比整個經濟增長的影響要顯著。研究結論旨在為涪陵經濟和旅游業的協調、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的政策啟示,同時研究成果也可以為相似背景區域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旅游發展;經濟增長;第三產業增長;Granger因果檢驗;涪陵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3.010
旅游業在國家或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已被諸多學者論述,其在許多國家已成為經濟收入、就業、企業增長和基礎設施開發的主要來源[1]。當前,國內外學者對旅游業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且取得了諸多成果。諸如:Balaguer,Cantavella-Jorda[2]通過建立有關國內生產總值、國際旅游收入和實際有效利率等三個變量,構建時序模型探討了1975-1997年西班牙的旅游業和經濟增長的關系,結果顯示旅游業和經濟增長存在統計學上協整關系,研究結果也表明了旅游業促進經濟增長的研究假設。然而學者Oh[3]根據韓國1975-2001 年時序分析指出旅游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貢獻的關系,研究發現旅游導致經濟增長的假設不成立,旅游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不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國內學者閆敏[4]等運用投入產出法分析了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指出旅游業的產業化對國民經濟的增長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楊勇[5],劉長生[6]等研究指出我國經濟增長與旅游業發展之間存在一種長期均衡和雙向因果關系,然而旅游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小于經濟增長對旅游業發展的貢獻;但是柳思維、吳忠才[7]等學者研究表明,只存在區域經濟增長與國內旅游收入單向的因果關系;劉長生、簡玉峰[8]等學者研究也表明,我國不同經濟區域之間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表現出較強的地理差異性。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旅游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成果碩豐,但是并未取得一致意見。國外的研究比較深入充分,主要涉及研究中考慮樣本量、長短期經濟波動及不同國家對研究結果的影響,但是,國外學者對中國的同類研究幾乎沒有。國內研究主要從國家宏觀層面或省級層面進行研究,尚缺乏對西部典型旅游城市的城市層面進行研究,同時,研究中也缺乏對第三產業變量的引入,相關研究表明,旅游發展與第三產業增長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揭示旅游業對經濟增長影響的顯著性。鑒于此,文章運用計量經濟學模型檢驗方法,以三峽庫區重慶市涪陵區2004-2014年的相關指標數據來檢驗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第三產業增長之間的長短期均衡關系。研究三峽庫區旅游業的發展,必然帶動相關行業尤其是第三產業的發展,這有利于調整優化整個經濟的產業結構,成為庫區產業轉型問題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實現現階段“三區一城,幸福涪陵”的必然要求,同時,研究成果也可以為相似背景區域提供一定參考。
一、研究區域概況
推進旅游產業發展是縮小城鄉差距,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也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必經之路。涪陵區是重慶市下轄區,三峽庫區腹地,位于長江、烏江交匯處,有川東南門戶之稱;經濟上處于長江經濟帶、烏江干流開發區、武陵山扶貧開發區的結合部,有承東啟西和沿長江、烏江輻射的戰略地位。涪陵是重慶旅游“一心兩帶”的戰略支點,處于長江三峽黃金旅游線,為烏江流域的物資集散地,其有發展旅游的獨特地理優勢,旅游資源豐富,尤以獨特的人文旅游資源見長,也是全國聞名的“中國榨菜之鄉”。 2014年,涪陵接待游客757.9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8.92億元,同比增長19.7%,占全區生產總值的5.14%。
二、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 研究方法
文章選用 ADF 檢驗和E-G 兩步法協整檢驗及格蘭杰因果檢驗等計量經濟學檢驗模型對涪陵區旅游發展與經濟增長、第三產業增長之間的動態關系進行定量研究。首先,對涪陵旅游業發展、經濟增長和第三產業增長等3個序列數據應用ADF檢驗法進行單位根檢驗,以確定其序列的平穩性,具體模型見參考文獻[9];其次,構建Engle-Granger協整模型對變量協整關系進行檢驗,以確定三者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具體模型參見參考文獻[10];最后,構建格蘭杰因果模型對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驗證。
(二) 變量選取與數據說明
文章選取2004-2014年涪陵區的相關數據為研究時間段;選取變量:實際旅游總收入(LY)、實際區域生產總值(GDP)和實際第三產業增加值(GF)作為旅游發展、經濟增長和第三產業增長的代理變量。
為保證數據的可比性、代表性,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實際旅游業總收入(LY)作為評價旅游業發展的指標,并根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將其換算為以1995年不變價格進行計算;經濟增長用實際區域生產總值(GDP)來表示,并根據國民生產總值指數將GDP轉化為1995年不變價格進行計算;第三產業產值也是根據國民生產總值指數將其轉化為1995年不變價格進行計算(見表1)。
為了消除時間序列的異方差,對3個代理變量統一進行自然對數處理,對數轉換后的變量的回歸分析可用來解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彈性。最終獲得Ln LY、Ln GDP 和Ln GF為變量符號的3組新序列,以作為計量研究的基礎數據。
數據來源:《涪陵統計年鑒(2005-2015)》、《2015年涪陵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相關公開數據,3個變量的數據均通過以1995年為基期,計算的可比價而整理得出。
三、旅游發展與經濟增長、第三產業增長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
(一) 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
在檢驗Ln LY、Ln GDP和LnGF等3個變量的協整關系前,需要先用單位根ADF檢驗方法來檢驗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C表示含截距,T表示含趨勢項;滯后階數根據AIC信息準則確定。D2表示變量序列的二階差分。根據表2顯示,Ln LY、Ln GDP 和Ln GF等3個時間序列的水平檢驗在10%的水平上均為非平穩性序列,經過二階差分后,3個變量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均為平穩序列。由此表明,LnLY、LnGDP 和LnGF等3個變量均存在單位根,可以進行變量數據的協整檢驗和格蘭杰因果關系分析檢驗,同時他們之間可能存在某種穩定的關系。
(二) 協整檢驗結果分析
為探求LnLY與LnGDP、LnGF之間的協整關系,計量經濟學中檢驗方法有兩種:E-G(Engle-Granger)兩步檢驗法和Johansen跡檢驗法。本文為了考察變量間的協整關系,故選用E-G(Engle-Granger)法。根據單位根檢驗結果可知,三個變量時間序列均為二階平穩,因此,選用E-G協整檢驗兩分法:
第一步,協整回歸,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計Ln LY分別與Ln GDP和Ln GF之間的方程,借用Eviews 6.0計量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測算,其中括號內的數值為t檢驗值,***表示在1%水平上顯著,結果如下:
第二步,對兩個方程的殘差進行單位根ADF檢驗,主要考察殘差是否為平穩序列,結果如表3所示。通過表3結果顯示:在1%的統計水平上,回歸方程的構建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第三產業增長之間分別存在協整關系,即旅游發展與經濟增長、第三產業增長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同時,這一研究結果也與國際多數學者的研究結論相同。
回歸估計結果顯示,兩個方程的擬合優度較高,整體解釋力較強。回歸方程表明了LnLY與LnGDP和LnGF之間存在長期穩定、均衡的數量關系。回歸系數表明了旅游業產值與區域生產總值、第三產業產值之間的彈性情況。從長期來看,區域生產總值每提高1個百分點,旅游產業總收入會提高0.1297個百分點,進一步表明了區域經濟發展和旅游業發展之間存在某種長期而穩定的聯系或均衡關系,必然在某一方向上存在長期的因果關系;第三產業產值每提高1個百分點,旅游產業總收入提高0.1413個百分點,從而反映出第三產業增長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比整個經濟增長的影響要顯著。
(三)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分析
根據上述檢驗結果顯示: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和第三產業增長存在長期均衡關系。然而,這種關系是否符合時間上的因果作用關系,還有待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關鍵是要先確定滯后期,本文根據AIC和SC最小準則,通過Eviews 6. 0計量軟件中雙變量的向量自回歸模型( VAR) 確定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以及旅游業發展與第三產業增長兩個變量之間的最佳滯后期都為4,檢驗的結果見表4。對于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主要是解決X變量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被過去的Y變量解釋,添加Y變量的滯后值是否使解釋程度提高。如果成立,則說“Y是X的格蘭杰因”或者“Y格蘭杰引起X”。需要注意,這種表達方式并不意味著X是Y的效果或結果。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顯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存在LnGDP到LnLY單項因果關系,表明了經濟增長是旅游業發展的Granger原因,進一步揭示了區域經濟發展對旅游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同時還存在LnLY到LnGF單項因果關系,表明了旅游業對第三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和示范作用,旅游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了大量就業,這一研究結論與學者蘇建軍[11]等研究指出中國旅游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和促進作用結論相一致。
另外,研究指出不存在LnLY到LnGDP和LnGF到LnLY的單項因果關系,也即表明了旅游業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有限,第三產業對旅游業的推動作用有限,這與Balaguer[12]研究結論不同,與國內學者柳思維、吳忠才[13]等研究結論相一致。進一步分析其原因可知,九十年代以來,涪陵確定“工業強區”戰略,工業產值現已占據經濟的半壁江山,即經濟主要依靠工業支撐,經濟發展結構尚處于轉型之中,雖然在1999年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政府關于制定了《重慶市涪陵區旅游業發展綱要(1998—2010年)》,但是旅游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還是沒有受到足夠重視,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的作用還很小,如2014年涪陵區實現旅游總收入38.92億元,僅占全區生產總值的5.14%。因此,旅游業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和刺激效果還較有限。從比較來看,第三產業增長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比整個經濟增長的影響要大。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在借鑒國外相關研究和分析國內以往研究不足的基礎上,通過添加第三產業產值,運用計量經濟學相關統計方法,構建E-G協整模型和Granger因果模型對特色旅游勝地涪陵區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第三產業增長之間的長期均衡和因果反饋作用關系進行了相關檢驗,得出相關結果與幾點意見。
(一) 結論
1. 協整檢驗結果表明,從長期來看,涪陵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第三產業增長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回歸系數表明,區域生產總值每提高1個百分點,旅游產業總收入會提高0.1297個百分點,進一步表明了區域經濟增長和旅游業發展之間存在某種長期而穩定的聯系或均衡關系,必然在某一方向上存在長期的因果關系;第三產業增長每提高1個百分點,旅游產業總收入提高0.1413個百分點。由此可見,伴隨涪陵經濟持續發展,同時加上涪陵作為古巴國古都、北巖點易園和獨特的榨菜文化等人文景觀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文化總體環境,有力促進了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伴隨渝利高鐵、沿江高速、長江水運等綜合交通事業的已逐步發展完善,為涪陵旅游業的發展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2. 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表明,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存在經濟增長到旅游業發展單項Granger因果關系和旅游業發展到第三產業增長的單項Granger因果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增長對旅游業發展的拉動作用,旅游業對第三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另外,不存在旅游業發展到經濟增長和第三產業增長到旅游業發展的單項Granger因果關系。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旅游業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有限,第三產業對旅游業的推動作用有限,這與國外Balaguer研究結論不同,與國內學者柳思維、吳忠才等研究結論相一致。另外,涪陵旅游業對經濟增長尚處于較弱階段,其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建議
1. 建議政府部門在制定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政策時需要考慮旅游發展與經濟增長和第三產業增長之間存在的長期均衡關系,增強發展規劃的長遠性、政策的前瞻性。同時,需要密切關注旅游業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聯動關系,需要適時調整和完善旅游業和經濟發展措施。另外,需要加大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高能耗、高環境污染經濟成分,促成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休閑宜居型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從而大力推動旅游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2. 通過項目融資扶持,即由區政府出資成立國有旅游公司,投資經營旅游大項目;區政府的國有投融資公司優先為旅游大項目企業提供擔保;加大多種形式的融資授信支持,允許享受中小企業貸款的優惠;項目建設暫遇資金困難時區內金融機構應予以信貸支持。
3. 實施協同創新發展戰略,即涪陵區加強與周邊省市區聯系,把該區域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大區域資源整合,提高整體競爭力。區域共建“武陵山旅游發展集團”,消除區域內各省市行政區劃及管理體制壁壘,在旅游文化科技創新及項目開發、市場推介、主題形象宣傳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通過加強區域內外旅游文化科技創新發展的協作配合與統籌聯系,實現資源互惠、信息共享、成果共享、優勢互補。
當前,關于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動態作用關系問題,在國際、國內仍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各國的實證研究結果也存在差異。本文通過添加一個第三產業變量來開展旅游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實證分析,探討了旅游業與第三產業的實證關系,也是本文亮點之處。另外,旅游業的發展與區域人文景觀、傳統文化、季節性、交通等因素緊密相關,應該加以考慮進去,然而如何有效衡量并加以量化分析之間的關系則應有待于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Gee C Y.International Tourism:A Global Perspective [M].Madrid: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1999:20.
[2]Balaguer L,Cantavella-Jorda M.Tourism as a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factor:The Spanish case[J],Applied Economics,2002(7):34-36.
[3]Oh CO.Th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Korean economy [J].Tourism Management,2005(4):26.
[4]閆敏.旅游業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 J].旅游學刊, 1999( 5) :10-15.
[5]楊勇.旅游業與我國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 J] .旅游科學, 2006(2):41-45.
[6]劉長生,簡玉峰.我國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基于不同省份的個體數據和面板數據分析[ J].旅游科學, 2008( 10):20-26.
[7]柳思維,吳忠才.中國旅游業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J] .系統工程,2007( 9) :60-66.
[8]劉長生,簡玉峰.我國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基于不同省份的個體數據和面板數據分析[ J].旅游科學, 2008( 10):20-26.
[9]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34-140.
[10]Engle R F,Granger C W J.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 and testing[J].Econometrica,1987(4):55.
[11]蘇建軍,孫根年,王麗芳. 1982 年以來中國旅游業對第三產業的關聯帶動性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11(8):1047-1055.
[12]Balaguer L,Cantavella-Jorda M.Tourism as a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factor:The Spanish case[J],Applied Economics,2002(7):54-58.
[13]柳思維,吳忠才.中國旅游業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J] .系統工程,2007( 9) :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