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力 袁紅玲 吳劍林
【摘 要】 目的:觀察電針脊神經根外出口聯合杠桿定位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方法:選取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觀察兩組疼痛評分和復發率情況。結果:觀察組疼痛評分(25±03)分,復發率為0%,均優于對照組的(42±06)分和7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電針脊神經根外出口聯合杠桿定位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癥狀緩解明顯,復發率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電針;脊神經根外出口;杠桿定位手法;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圖分類號】R2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20-0105-02
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治療存在一些的爭論,對于治療方法的探索仍然在繼續,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固定的體位休息、推拿按摩、牽引、藥物注射、中藥內服、中藥外用、針灸理療、腰部肌肉鍛煉、有氧運動、減輕體重和手術治療等[1]。筆者運用電針脊神經根外出口聯合杠桿定位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治療方式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50~76歲,平均年齡(598±125)歲,病程06~16年,平均病程(67±21)年,腰椎病變情況:單側神經根受到壓迫者25例,雙側神經根受到壓迫者15例;觀察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51~77歲,平均年齡(596±119)歲,病程05~15年,平均病程(70±23)年,腰椎病變情況:單側神經根受到壓迫者26例,雙側神經根受到壓迫者1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參照《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診斷標準進行確診[2],治療依從性良好的患者,排除標準:排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婦女,排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排除腎、肝、造血系統疾病患者,排除神經官能癥和精神疾病患者,排除椎間盤突出物鈣化、椎管狹窄、側隱窩狹窄、干性坐骨神經痛、脊椎結核、脊椎腫瘤和骨髓炎患者,排除治療期間出現迅速肌力消失或者馬尾壓迫癥狀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超短波、電針和牽引治療,其中超短波(汕頭醫療設備廠,DC-C-C型對號式超短波治療儀)是針對患者腰部發病節段進行治療,分別取雙側同節段的夾脊穴、患側的環跳、昆侖、委中及陽陵泉進行電針(汕頭市醫用設備廠,805-AII電針儀)治療,1次/d,通過微電腦牽引治療儀(臺灣聯興義器股份公司,Digit Traction 900索引儀)對患者進行骨盆和胸背部的對抗牽拉治療,每次治療30min,1次/d,各類治療方法均連續治療10d。
觀察組采用電針脊神經根外出口聯合杠桿定位手法治療,患者取俯臥位,通過點、揉、按的手法,對病變的椎間盤節段和上下節段周圍軟組織進行放松,然后患者再取俯臥張口位,保持全身肌肉放松,充分暴露腰部,然后將雙側下肢交叉,采用右手肘部鷹嘴定位著力作用在患者的腰部患椎處,用兩只手握住患者兩側踝關節。通過力臂,促使腰椎形成過伸屈運動,然后用力向后上方向扳提,當扳提過伸遇到一定的阻力時,通過巧力寸勁進行快速扳動,隔天進行1次。電針脊神經根外出口時,保持患者俯臥位,根據腰椎間盤突出位置,選取病變節段患側脊神經外出口的體表投影位置,局部皮膚進行常規消毒,采用毫針直刺,進針的深度45~65mm,利用手法進行微調,促使針尖經過橫突間,到達脊神經外出口,采用雀啄法直到患者有針感向下肢的遠端有放射,向外旁開1cm處,以旁針刺法刺入第二枚毫針,保持針刺方向、深度、針感和第一針相同,兩針連線和脊柱保持垂直,兩針得氣之后,接通電針儀,強度、頻率保持感覺合適,電針治療1次/d,每次治療20min,連續治療10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疼痛評分和復發率情況。疼痛評分采用數字分級法(NRS),采用0~10的數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最劇烈疼痛,讓患者根據自身感覺圈出一個最可以正確代表疼痛的數字。復發率的觀察是兩組患者在痊愈3個月后進行復發率的電話隨訪調查。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疼痛評分(25±03)分,復發率為0%,均優于對照組的(42±06)分和7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臨床常見疾患,其形成原因多是腰椎間盤的髓核、纖維環和軟骨板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變化,在外力因素影響下,腰椎間盤的纖維環發生破裂,髓核組織在破裂處突出或者脫出到后方或者椎管內,相鄰近的脊神經根受到刺激或者壓迫,從而形成腰部疼痛,患者的一側下肢或者雙側下肢發生麻木、疼痛等臨床表現[3]。腰椎間盤突出癥多是腰4~腰5、腰5~骶1發生率最高,達到95%左右[4]。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絕大多數通過非手術治療均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甚至是治愈,其治療的原理基本上是通過改變椎間盤組織和受壓迫神經根的相對位置或者促使部分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回納,從而緩解神經根的壓迫,松解神經根的粘連,消除神經根的炎性反應,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5]。
有資料顯示[5],通過杠桿定位手法,髓核應力形成變化,促使髓核向前中部靠攏,密度增大,椎間盤內的負壓升高,椎間盤內壓降低,從而為手法復位創造了一定的有利條件,并且脊神經根外出口用電針刺激,可以有效的消炎和調整腰椎間盤突出的位置,此種方法作用力更加集中,引起的運動節段少,不會發生超限運動,針刺部位更加安全可靠,避免了副損傷的發生,利于脊柱力學結構重新平衡穩定。
本研究結果表明,電針脊神經根外出口聯合杠桿定位手法治療對脊椎小關節紊亂進行調節,針刺脊神經根本身,然后通過針刺進行消炎和神經閃避反應,對神經根和突出物的相對位置進行調整,快速的解除神經根壓迫狀態,緩解神經支配區域軟組織痙攣引起的不適感覺。
綜上所述,電針脊神經根外出口聯合杠桿定位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明顯,復發率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迎春,馮禎根. 頭針結合電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6,35(2):186-188.
[2]呂立江,袁元輝,胡豐亞,等. 杠桿定位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評價及表面肌電神經反饋分析[J].浙江中醫雜志,2015,50(11):794-795.
[3]何苗,李敏清,王剛,等. 電針及其合并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進展[J].`四川中醫,2015,33(11):183-186.
[4]孫亞男,翟楠楠,陳永強,等. 電針結合Turgunmed 訓練系統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6,35(6):722-724.
[5]張素杰,何鵬宇. 電針夾脊穴結合中頻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8例[J].河南中醫,2015,35(6):1427-1429.
(編輯:穆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