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貴川
貴州省荔波高級中學
?
提高學生語文課堂自學效率之我見
何貴川
貴州省荔波高級中學
在科技突飛猛進,知識激增的時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時代教育的強烈要求,培養自學能力也是中學教學的當務之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怎么做呢?
自學能力是指通過自己理解和掌握的知識獨立鉆研,自覺地探索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也就是說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現代科技發達,知識更新快,課堂傳授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學生走上社會還須說話、讀書、作文。所以老師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交給他,而且首先要把學習方法教給他,這樣學生不僅得益一時,而且終身受益。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啟發引導,使學生掌握由已知到未知。”教師要通過心與心的交流,與學生引起情感的共鳴。在備課時,應深入鉆研教材,細心品味并發掘出教材中美的因素來。譬如在教學李煜的《虞美人》時,我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歌曲《虞美人》,營造意境。《虞美人》詞學生大多不了解,《虞美人》歌曲對現在的多數學生來說,也不熟悉,所以學生對此歌曲感覺比較新鮮,這樣就充分調動了他們的探究熱情。在強烈情感共鳴中,我動情地范讀課文。動聽的旋律,優美的詩詞,讓學生如臨其境,輕松掌握了所學內容。
如果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僅僅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也是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這就需要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其學習興趣。語文課中小說、戲劇比較好上,其原因在于小說、戲劇都有著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濃厚。說明文就不同了,不管是平實說明還是生動說明文都比較枯燥。如何引導他們樂意去學呢?這就要求教師根據課文內容來巧設情境了。要嘗試用形式多樣的導入語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熱情和探求知識的主動性。如在教學《我心歸去》一文時,上課前我先請同學們聽一曲小提琴獨奏,馬思聰先生的《思鄉曲》,音樂漸起伴隨音樂開始導入:著名曲作家馬思聰先生雖身處美國卻魂牽夢縈著祖國思鄉是一曲永恒的歌,從古至今多少人留下了思鄉的名篇名作,大家是否可以回憶起來我國古典詩詞中反映家園之思這一主題的名句來呢?思念故鄉、懷念親人,這種情感古今如一,尤其是身在異國他鄉,這種思念更是刻骨銘心,今天我們要來學習著名作家韓少功的作品《我心歸去》,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他身在異鄉時的切身之感。這樣的導入扣人心弦,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深入地鉆研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教學方式多樣化。不同的語文教學目標要求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語文教師在選用教學方法時,首先要把握好教學目標,要選擇與教學目標相對應的教學方法。其次,根據教學內容,把握好重難點,再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因材施教,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注重課堂教學語言。在課堂教學中,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和師生間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師的教學語言生動形象,簡潔精煉,富有啟發性和特色必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運用比喻,比擬等修辭描述形容,激發學生去想象。
要啟發思維能力,教師必須善于提出問題激起學生欲望,讓學生在求知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問題不難也不易,就象樹上的果子,必須跳起來才能摘到手,讓學生有成功的喜悅。通過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語文教學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優化語文教學課堂的重要手段。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啟發思維、發展智力、活躍課堂氣氛;選擇不當則可能弄巧成拙,破壞課堂氣氛。所以,為了更好地發揮課堂提問對學生的作用,優化我們的語文課堂,我認為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做到以下幾方面:1.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有效的課堂提問不能只面向少數優生,而要照顧優生又要照顧中下生,以點帶面,培養優生,轉化差生,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2.提問的時機要恰當。教師提問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狀態、課堂情況,尋找到最佳發問時機,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此,學生會帶著疑問有針對性地去思考,求知欲更強,效果更佳。3.提問要有層次性。
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聽出來的,它必須通過反復實踐,才能真正獲得。教師講授畢竟是從外部傳遞信息,而學生接受的效果如何,都必須通過主觀能動性,經過思維、消化,再進一步練習,所學的知識才能鞏固,才能轉化為能力。教學大綱提出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為教師的嚴格訓練提供了前提。每個單元都有一至二篇基本閱讀課和擴展閱讀課,教師應該通過基本閱讀課教學,讓學生掌握學習這一單元的方法,擴展閱讀課時教師只要設計幾個關鍵性的問題,放手讓學生去獨立閱讀課文。經過初中三年嚴格訓練,學生自學能力一定大大加強,即使畢業走上社會,也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了。目前,這方面的嚴格要求還令人感到憂慮。筆者不久前去聽了一位老師上的擴展閱讀課。那是一篇知識性說明文,老師也設計了一些問題,但卻沒有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而是老師把設計的問題一個一個地解答出來,結果一節語文課只講了一半問題,剩下的一半問題,沒時間完成。問及平時上擴展閱讀課所需時間,答曰:“二至三課時不等”。如此看來,還有些老師根本就不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能否養成自學能力,主要責任在教師身上。教師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能力才不會流于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