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茵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三小學
?
識字、閱讀、寫作三位一體的語文教學
陸 茵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三小學
過去的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是一年級以教識字為主,二年級下學期開始教閱讀,三年級才開始教寫句子、寫片斷,到四年級才開始教寫文章。識字閱讀寫作割裂開來、語文教學和思維訓練相脫節。人們認為只能如此,而實際上這正是造成“少、慢、差、費”的原因。其根源在于認為兒童學語文是“零”起點。其實,學齡前兒童已經理解、會用3500多漢語詞匯,剛入學兒童已經具有強大的母語基礎只是識字少、不會寫。本文以語言運用為中心這一中心理念,依據識字、閱讀、寫作三位一體的教學原則,研究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跨越式試驗;識字;閱讀;寫作
2004年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主持的“非網絡環境下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試驗”研究在我校進行試驗。我有幸成團隊一員,與課題組的專家一起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探索出了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模式。
跨越式語文教學把“以語言運用為中心”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將識字、閱讀、寫作三者緊密結合,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突破識字關。試驗中我們把課堂教學分為三個環節——按課標要求教學、擴展閱讀、創新寫作。對講讀課文的一、二課時的重點做了不同的定位:
第一課時以教識字為主,識字教學的每個環節都盡可能地放在篇章中進行。具體的流程為:導入新課——讀文學生字(巧記生字)——指導漢字書寫——拓展閱讀(詞、篇擴展)——手寫運用(媒體輔助)。
第二課時以“讀書感悟”為重點,教學流程為:讀編寫的兒歌、故事鞏固識——自學課文——教師導學,深入理解課文——擴展閱讀——有感而發,創新寫作。
第一課時以識字教學為主。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傳統的識字教學,教師認為每節課學生都是從零開始,于是將本課所學生字,不管多少,不管學生會與不會,總是依靠機械乏味的認讀和大量的抄寫來完成。一堂課下來,老師聲嘶力竭,學生苦不堪言,學習熱情就這樣被慢慢耗光。而在跨越式試驗研究中我們打破“零基點”教學觀念,對于學生會的生字絕不再浪費時間單獨去識記,而是在“篇章”中鞏固字音,理解字義,使識字教學變得內容豐富而趣味十足。
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的《失物招領》一課時,我經過課前檢測14個需要會認的生字中學生不熟悉的只有“準、觀、圈”。于是課上利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初讀課文,進行識字、寫字教學。教師把教學重點定位于“準、觀、圈”3個字的識記及寫字上。識字教學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孩子們思維動了起來,有的用猜字謎記憶:“淮河丟了一滴水”,有的用自編的“聊天法”記憶:卷對圈說“大哥,你會轉呼啦圈啦?”有的編順口溜記憶:“又看見就是觀……”孩子們在思為訓練中快樂的識字。同時教師注重對識字方法的提煉與積累,為學生的自主識字打下堅實的基礎。接著利用10分鐘擴展閱讀,孩子們在生字再現率比較高的、內容豐富的5-6篇短文中,通過閱讀鞏固生字。最后利用10分鐘應用生字詞“寫話,編兒歌,編故事”等。學生在運用中領會詞語的意思,加深對詞義的深入理解,提高學習詞語的水平。40分鐘里孩子們在這樣的識字、閱讀、應用中發展著思維,收獲著快樂。二年級結束時他們都能掌握2500個以上的常用漢字。快樂識字,突破閱讀瓶頸。
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二課時以“讀書感悟”為重點,這應是一個書香飄溢的時段。然而傳統的課堂教學40分鐘教師一味講解,面面俱到,無形中束縛了學生的發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試驗中我們抓住語文訓練的三個維度“理解、積累、運用”。“依托教材又超越教材”,抓住重點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悟、品味重點段,在20分鐘內完成課標要求的教學目標,節約下來的時間用于擴展讀與創新寫。我在執教《恐龍的滅絕》的第二課時中,首先播放了一段恐龍生活錄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以填表格形式,鼓勵學生自己讀書、概括恐龍滅絕的原因;匯報時抓住自己支持某種說法的原因進行討論交流,討論交流中規范其語言表達,當學生討論得難解難分時,老師的一句“關于恐龍滅絕的原因還有很多種說法,你們想去了解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又以積極的熱情投入到擴展讀中。利用10分鐘閱讀6至8篇與主題相關的文章,既豐富了知識,擴大了視野,又深化了課標。
大量閱讀形成豐富的語言儲備,大量寫作,從語言的實踐中形成較強的語文能力。試驗班學生升入三年級,在40分鐘內寫都能出300—600字結構完整,語句通順流暢的小文章。每次讀到孩子們閃動著靈性的作品,我都倍感欣慰。“抬頭遙望夜空,我驚喜地發現,今晚的夜色好美,好美!那一顆顆小星星閃著并不太耀眼的光芒,而這無數的光芒卻組成了一幅極其優美的星星圖。”這是他們熱愛自然美景的表述;“小魚不曾和我們說聲“再見”就走了,它那弱小的身軀,圓溜溜的眼睛,快活的身影全都不見了,剩下的只有我們痛苦的哭泣,傷心的淚水,為什么,為什么死神要奪走它的生命?”這是他們珍愛生命的告白;“親愛的媽媽,謝謝你給予了我鮮活的生命,把我帶到了這個充滿溫情的世界;親愛的爸爸,謝謝你給予了我快樂的生活,用你堅實的肩膀托起我的夢想;親愛的老師,謝謝你給予了我知識的力量,讓我在高遠的天空中展翅飛翔。”這是他們真情的流淌、對愛的感恩。在語文的滋養中,他們學會了用慧眼觀察世界,用童心感悟真情,用智慧辨析善惡!他們的筆下綻放著生命的光彩,散發著人性的光輝,善良與仁愛已植根他們心靈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