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乾英
重慶市綦江區打通第二小學
?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余乾英
重慶市綦江區打通第二小學
21世紀需要人們從小就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要求學習的欲望不是功利性的而是情感性的。本文主要論述了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和具有實踐效果的相關措施。
情感教學是教學的手段,同樣也是教學的目的,無論是在教學的實施環節還是教學目的的實現上,都需要情感教育的落實。情感教育在根本上來講,就是在考慮知識因素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來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心態。所以它是一種真正立足于人的教學,以培養健全的人格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語文課本身就是一門充滿了情感因素的課程,教師與學生是有著豐富情感的社會個體,所以情感教育可以說很容易的就會被融化貫通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而且,隨著新課標的改革落實,情感性目標也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指標,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關注,同時語文的教學素材中涉及范圍廣泛,包括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多種形式,將親情、友情、愛情、愛國之情等貫穿其中,這為語文情感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課堂上的重要教學策略。然而,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小學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方式存在兩個問題:第一,教師不能夠準確無誤的把握文章的情感主線,教學邏輯煩瑣不清晰,很難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思路品讀文章。而且教學方式呆滯死板、單一無趣,使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第二,教師將“情感模式”轉變成為了“煽情”,夸大文章中表達的情感,將學生感動得“一塌糊涂”。但是,雖然幾乎每一位學生都對老師解讀課文和挖掘情感的能力很欽佩,被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感動不已,但是在課下,當學生們仔細體會回味文章中的精神情感的時候,卻會發現精神情感其實很空洞,老師只注重了將基層情感夸大,而忽略了對其深層次精神內涵的理解,導致學生經常會產生一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感覺。當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盡人意,情感教育理念沒有被全面貫徹,而且即使是在情感教育的課堂上,教育結果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對其進行仔細分析,可以發現,主要原因是教師對情感教育的內涵沒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師的講解線路不正確,我們怎么能期望學生可以正確接受情感教育。由此可知,提高教師自身對小學語文課堂情感教育理念的認識迫在眉睫。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既是教學手段又是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策略,促進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
1.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增加多媒體教學元素,給學生以直觀的體驗。
小學生形象思維比較活躍,在語文情感教學中,我們可以增加多媒體元素,給學生創設情境,把語言文字轉化為圖片、聲音、視頻,通過這些多媒體設備,使靜止的書頁轉化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情境。語文教育就是需要引導學生體會情感因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共鳴。通過創設情景,可以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可以說是“觸景生情”。例如:教師在講授《開國大典》時,我們可以在教學內容中采用多媒體,將開過大典的情景再現,讓學生對開國大典的盛況親身體會,在看過這樣的盛況之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就會身臨其境,愛國情感被完全激發。又如在教學《草原》課文時,我們可以預先收集大草原的美景素材,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視頻。這些素材最好是選取一些獲獎作品,本身也充滿著自身的情感。通過向學生播放這些素材,可以讓學生對草原有直觀的體驗,對草原乃至大自然產生情感,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對作者的感情很容易產生共鳴。
2.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由于小學生的閱歷不豐富,情感單純也比較淺顯,因此,小學生很容易進入到文章中,思緒跟著課文內容轉動,被文章中的一系列事件熏陶和感染,被文章中的人物帶動情緒。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在準確領悟到課文情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現實生活中創設一個情感適宜的、背景相符的、時間和地點與課文相近的情境,使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習課文。同時,對于小說類的文章,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讀。根據文章內容,安排不同的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譬如,在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有一篇課文,題目是《蘑菇該獎給誰》。在進行這篇文章的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們預先設定一個情境: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一個和睦的小兔家庭,家里有個女主人,是兔媽媽,兔媽媽有兩個兔寶寶,分別是小黑兔和小白兔,他們過著幸福的生活。為了孩子們的健康著想,兔媽媽要求兩個兔寶寶每天清晨都要去練習跑步。一天早上,兔媽媽出去給孩子們采蘑菇做早飯,臨走時囑咐小黑兔和小白兔……接下來有學生們毛遂自薦或者互相推薦,選擇三名學生走上講臺,分別扮演小黑兔、小白兔和兔媽媽,進行分角色朗讀和表演。創設諸如此類的情景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們對文章情感的理解,身臨其境,也加深了對文章的印象,能夠大大提高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教學質量。對于詩歌類的文章,可以組織學生分節進行有感情朗讀,身臨其境的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以及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例如,在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有一篇詩歌,題目是《鮮花和星星》。那么,在課前,教師可以準備一些鮮花,再用亮色的手工紙剪裁一些星星,在課前將鮮花和星星布置到教室中。利用文章中內容創設相近的情境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提高課堂趣味性,也可以使得學生對課文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意識,更能夠提高學生在語文方面的情感領悟。
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地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增加多媒體元素,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更加貼近生活的教學方法來開展小學語文的情感教學,注重培養學生情感,使小學生人文情懷得以培養,從而塑造小學生的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