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華
河南省商水縣新城辦馬口小學
?
語文課堂互動的價值與策略
孫美華
河南省商水縣新城辦馬口小學
語文課堂互動符合語文學科教學的新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但是,在語文課堂互動的實踐中還存在互動形式單調、互動內容偏頗、互動缺乏深度、互動作用失衡等問題。實現有效語文課堂互動,可以通過提問互動、通過討論互動、通過表演互動。
語文;課堂互動;學生
在新課程下,語文教學強調課堂互動。語文課堂互動符合語文學科教學的新要求,是語文學科教學本身的需要。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語文教學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而語文課堂互動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提供了條件。語文課堂互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重要主體,課堂互動中教師允許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并為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討論創造機會,對于學生課堂上不合理的觀點、看法,教師表示理解和同情,對于學生創新的想法表示贊賞和激勵,學生不再因為害怕出錯而沉默,他們在課堂中得到老師的包容和理解,體驗到思維飛翔的喜悅。
2.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新課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轉變學習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具體指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情感、學習意志、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影響著教學效果、效率、效能。學生因素和教師因素是影響學習方式轉變的主要因素??茖W合理的語文課堂互動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課堂互動中扮演的角色是組織者、設計者、輔助者、引導者。教師的角色既是教學者也是學習者,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伙伴。這種情況下學生知識的獲得不是被動的而是積極的主動的。
3.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良好的課堂互動中師生關系是融洽的,師生之間是一種民主、自由、平等、對話的關系。這種師生關系使得課堂氣氛活躍舒適,學生敢于表達自己,展示個性,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教師為學生交往創造條件,學生在此氛圍中不會因為說錯而緊張。由于彼此的信任和理解,教師和學生交往的心理障礙得到破除,更加促使學生樂于、愿意與教師交往,善于和教師溝通。
1.互動形式單調。當前小學語文課堂,老師普遍使用個體和集體、個體和個體互動模式,而老師和學生團體、學生團體和學生團體、學生團體和個體等多維的互動模式嚴重不足。筆者觀察發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時間占14%。實際上,外國教育專家把學生之間的互動擺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認為這種互動方式是一種未被開發的寶貴資源,也就意味著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是課堂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2.互動內容偏頗。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是人際交往的一種,只是形式比較特殊,它具有多種多樣的內容。一般來講,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內容主要有三種:認知互動、情意互動以及行為互動。因為知識的掌握是現代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同時把情感態度的形成作為促進認知行為的次要目標,語文課堂上學生之間缺少必要的內心溝通,老師沒有做到和學生交換感情,沒有顧及學會個性化展示。
3.互動缺乏深度。當前小學語文課堂的互動層次比較淺,缺少深層次的研究,思維的碰撞、矛盾的激化幾乎沒有,學生情感幾乎沒有任何的波動,整個課堂的教學環境比較平緩,甚至傾向于死板,如溪流般潺潺細流,缺乏大海般的波瀾壯闊。這對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很不利。
4.互動作用失衡。當前,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尚未完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大都是老師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屈居“服從”地位,指向學生的信息源過于單一,老師在師生的互動中過于強勢。事實上,人在交往過程中,實施交往的對方都應該具有交互性,師生之間的交往更是如此,在這個交互體系中要養成包容、共享的氛圍,而這恰恰是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互動過程中所欠缺的。
1.通過提問互動。小學語文教學中常用的互動形式是提問互動,這要求教師預先設計好問題,然后在課堂上采用候答、叫答或理答等不同互動方式來解決問題。候答是為了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思考問題,而叫答是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互動當中,理答則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常用理答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如,在《臥薪嘗膽》教學中,教師問“勾踐為什么要臥薪嘗膽?”這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根據課文找到答案,但教師進一步地提出“你知道與臥薪嘗膽意思相近的成語嗎?”學生思維都會圍繞這個難題展開,教師便可以適時地講述“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鼓勵學生勤奮學習。
2.通過討論互動。討論互動也必須以合適的主題為基礎,既要符合教學內容,又要引起學生的興趣。課堂討論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把不同的討論結果匯總起來,教師再給予積極客觀的評價。如在《木蘭從軍》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之前的《沉香救母》,以“我為父母做的小事”為主體來展開討論,小組的學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關愛父母的小行為,然后推選出對父母最好的同學,各個小組再來對比,看看同學們都幫父母做了哪些事。這個主題可概括兩篇課文的思想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能夠讓學生在掌握課文知識的同時加深對孝道的理解。
3.通過表演互動。表演互動是為了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參與或觀看表演時加深對課文的影響,更好地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意思。例如,《狐假虎威》這則寓言的教學,教師要提前選定表演的學生,指導他們如何表現動物們內心的感受,表演要盡可能使用豐富的道具,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播放有趣的背景音效,讓學生仿佛在看一幕舞臺劇。表演的效果越好,互動教學的效率也就越高。
[1]常清.小學語文初任教師課堂師生互動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4.
[2]單國兵.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探析[J].成才之路,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