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潔
【摘要】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政治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具備正確的思想觀念與良好的公民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養成,更好地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需要。如何在思想品德課堂實踐中加強中學生道德品質養成,成為人們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圍繞創設恰當情境、重視自身體驗及科學評價等方面展開論述,希望對以后政治教學中學生道德品質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中學生政治課堂情感滲透途徑探究
一、 創設恰當的情境,激發學生內心情感
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會依賴于特定的情境并產生特定的情緒表現,通過內心情感驅動產生相應的外在行為,從而激勵主體內在品質的形成與發展。中學生處于身心及思維發展的特殊時期,極易受到特定環境的影響,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具體實際積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內心情感,通過積極思維產生情感,促進自身道德品質的形成。
如在《人格不可辱》一節學習中,教師首先播放用現代多媒體制作的課件來引入課題。
老師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嘗試說一說《水滸傳》中人物的姓名及相關綽號,同學們通過思考交流展示,有的說出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還有的說出豹子頭林沖、小李廣花榮……老師由小說中的人物綽號引到實際生活中有些明星也有綽號,比如“外星人”羅納爾多、“戰神”巴蒂斯圖塔、“飛人”喬丹等,問我們班級中同學有綽號嗎?
同學們一下熱鬧起來,相互指著說別人外號。有的說:“大頭×××、小懶漢××。”
老師接著問同學們是如何看待這些綽號的呢?請談談你的看法。
同學們通過互動展示,有的說綽號都是根據一個人的特征取的,很生動形象,都非常有意思;也有的說綽號是對一個人的不尊重,它會侵犯一個人的人格尊嚴,同學們不要再起綽號,而用名字更好。
老師及時進行總結:“同學說得很好,每一個人都有名字,不僅是符號還會有更深的寓意,并不是說所有綽號都有侮辱性,但通過剛才同學列舉班級內的綽號與小說中名人綽號相比較,同學們起的綽號或多或少都帶有人為傾向,不合適在許多場合用。名人的綽號是被多數人在公共場合認可的,它可以很好地突出一個人在某個方面的個性特征,更具有藝術性。”
引導學生談談從中有何新的認識,有的說聽了老師的分析,從中明白了綽號不能隨意起,要受到一定場合的限制,否則就是對一個人的不尊重,還會對人格尊嚴造成侵犯;還有的說以后同學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師隨之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遇到有些同學做侵犯自己尊嚴的事,你該怎么辦?
有的說隨他叫好了,反正無所謂,都是同學,說得太直接弄得同學關系不好;還有的說我會當面對他說不要再說綽號了,這是對我的不尊重,如果他不聽我就會告訴老師。
老師再進行歸納:“面對別人給你起綽號,你可以有以下選擇:微笑面對、一笑而過、樂觀對待、友善相處、勇敢面對。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采取相應的辦法去解決,不要過于激動或軟弱,相信同學們會找到處理的好辦法。”
本節中通過現代技術手段播放《水滸傳》及名人綽號引入話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由名人的綽號引到學生之間的綽號,讓學生明確綽號的性質及注意問題,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互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在學習中認識到自尊及人格尊嚴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如何保護自身及他人的人格尊嚴,學生在特定情境中加深了“人格不可辱”主題內容的理解,強化了學生道德品質意識。
二、 重視實踐感悟,強化學生內心體驗
新課程改革精神突出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中實踐能力培養,它要求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能自主參與、積極探究、互動體驗、交流展示,在活動中讓自身的認知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及表達能力得到訓練,更好促進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養成,也促進學生道德情感的體驗,強化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教學實踐中要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積極指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體驗,更好地增強學生內心情感體驗。
如在學習《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節中,指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老師先導入,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到商店購買物品,從吃、穿、行等各個方面,同學們學習了消費者要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課下同學們自由組成學習小組,開展市場商品調查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看哪一個小組收獲最大。
學生經過一段時間活動開展后展示成果,課上及時進行總結。
第一小組通過調查總結:“我們小組著重圍繞食品方面展開調查,在各大超市中發現許多商品包裝規范,上面的信息完整,與我們學習的相同,包括商品生產日期、產地、保質期、生產許可證、安全產品編號等信息,這些都是作為消費者要了解的最基本的信息。”
第二學小組:“我們小組圍繞路邊的地攤商品展開調查,發現這里的許多商品都是一些‘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及無安全生產編號等信息,這些商品存有較大的危害,同學們一定不要買這些垃圾產品,以免對大家造成傷害。”
……
老師根據同學們調查總結的情況及時給予評價,并適時引出同學們在生活中遇到這些問題,如自身權益受到傷害時該采取怎么辦法來對待,讓學生展開交流互動。
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與互動交流,學生從中總結首先要樹立同不良行為做斗爭的思想意識,不要存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僥幸心理,要積極向工商部門、消費者協會等執法部門進行舉報,樹立社會責任意識,不要讓這些不良行為危害到更多的人。也要積極向身邊的人宣傳消費者權益的相關知識,為和諧社會的構建貢獻力量。
本節課通過指導學生開展商品社會調查綜合活動,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將知識與實際有機結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從中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促進自身道德思維品質的發展,也是對自身的認知、思考、概括、表達等綜合能力一次較好的鍛煉,學生較好地完成了一次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作業。
三、 科學進行評價,升華學生內心情感
新的課程改革完善了學生的評價體系,注重對學生科學化、人性化、多元化及動態化的評價,改變了傳統的單一、呆板的評價方式,它對激勵學生內心情感,促進學生的意識轉變,從而自覺主動地進行自我完善,加強自身整體發展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首先是評價科學準確,突出針對性。評價中要結合學生自身實際,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因人而異進行個性評價,促進學生內心情感的升華。如在學習《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文中,王曉談了自己的看法:“每個人都有長處,既然能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上天對我們的信任,可能你的家庭會有不幸,也有可能你的自身存有殘缺,但絲毫不影響到你的成功,就像有人說的,上天為你關閉了一扇門,同時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的。”老師要結合學生的發言及時評價,這位同學說得很富有哲理,告誡同學們要積極面對生活,張海迪、海倫、貝多芬等都是有力的證明。這正如王曉同學開朗的性格一樣,讓我們的人生道路充滿正能量。
其次是要含蓄,體現藝術性。評價過于直白或深奧都不能讓學生在內心情感得到觸動,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我們要結合實際進行有效評價。如班級內李明同學成績雖然不錯,但交流意識不強,互動活動參與不好,政治課堂中適時進行引導。如我們班級中有些同學依靠自己個人努力取得了較好成績,老師向這樣的同學祝賀,現代社會是一個加強信息交流的年代,尤其是網絡發展要求我們加強互動,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生活。如果這樣的同學在個人努力基礎上,加強合作互動交流,必將取得更好的成績,還能鍛煉自身的綜合能力,以后無論是上大學還是參加工作,都能成為優秀的工作者。李明同學一聽老師話中有話,立即明白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內心受到極大的情感觸動,在后來的政治課堂中改變自身,積極參與互動,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與提升。
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加強個性情感滲透教育,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樹立特定情感意識,進行自我轉變,在特定的情境中、實踐中及科學評價中得到發展與提升,讓情感促進行為習慣的養成,讓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為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胡愛英,張景欽.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探究式學習[J].新課程(中旬),2014(1).
[2] 李明亮.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初探[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12).
[3] 姜長智.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方法[J].神州,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