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摘要】體驗式學習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和成長規律,是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應積極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體驗教學的樂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有效教學
新課改提倡學生體驗式學習。體驗式學習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和成長規律,是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全力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運用多個感官去體驗學習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體驗式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談幾點自己的淺見。
一、 體驗式學習的益處
隨著新課標理念的深入推進,現在許多教師都致力于對學生的認識、情感和能力的培養,而沒有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過程。而體驗式學習方法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以對知識、生活的體驗和開啟學生智慧為目標,這種學習方法,非常適合小學生的學習成長規律和要求。在體驗式學習中,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充分調動人的腦、眼、手等各種感官,去體驗感受教學過程。體驗式學習能充分發揮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增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效果,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 創設生活式情境,讓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
小學數學內容的教學大多數能夠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開展,讓學生初步體驗數學知識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讓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在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以此來減少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枯燥感和畏懼感,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教師可創設生活式教學情境,讓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一是為學生提供體驗素材。由于小學生生活經驗少,對某些知識的學習沒有感性認識,教師可在課前讓學生參觀有關的教學素材。二是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教師要創設生活式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探索精神、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例如,在講有余數除法時,我們可創設讓學生小強去商店買鉛筆的情境:小強帶11元去買鉛筆,每支鉛筆0.8元,他可以買多少支鉛筆?經過計算,小強知道能買13支筆,余下的0.6元不夠買一支筆了,因為商店不可能把鉛筆分段賣。這樣的事情,學生是有生活經驗和親身經歷的。通過讓學生進行生活化的體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能力。
三、 創設游戲式情境,讓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
小學生天性愛玩,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游戲式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寓教于樂的機會,把書本上的知識講授變成做游戲的過程,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讓學生心情愉悅地學習數學,讓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技能和方法。因此,教師應該有選擇、有創造地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游戲的過程是體驗學習的過程,這種教學形式也正是這個年齡段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通過親手做游戲,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其動手實踐能力。例如,在講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練習時,教師進行演示教學后,讓學生親自動手做游戲,讓學生親手做圖形然后進行平移和旋轉,可以在方格紙上先進行簡單圖形的練習,然后逐漸加深難度,在方格紙上進行圖形平移和旋轉,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做游戲,最終形成對圖形平移和旋轉的全面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得出了學習結論,并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輕松學到復雜的知識。
四、 創設問題式情境,讓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
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就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生活進入課堂,鍛煉學生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又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因此,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設教學情境,也是對體驗式學習的拓展和深化。例如,我們用學生家庭中天天喝牛奶的問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講自己家里訂牛奶的實際問題,一瓶奶多少錢?家里一天喝幾瓶?一天花多少錢?一個月花多少錢?一年花多少錢?也可以根據這個情境,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如一個季度花多少錢?半年花多少錢?以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總之,體驗式學習方法是素質教育的先進理念,它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確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育理念,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緊密聯系生活,多從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體驗數學學習,通過體驗式學習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
【參考文獻】
[1] 勞素華.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學“問”[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7(2).
[2] 單亮.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初探[J].現代教學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