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婷
“智慧”在《辭海》中的解釋是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的能力。智慧一直是人們日常生活所追求的狀態,教育需要智慧,教學同樣需要智慧。那么如何構建小學智慧數學課堂?筆者將從小學智慧數學課堂的自我解讀、特點剖析及構建智慧課堂的策略研究三方面來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 小學智慧數學課堂的自我解讀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而筆者認為智慧課堂應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來理解。從學生角度,智慧的課堂,學生要對所學知識有興趣,能夠自發、主動的構建知識;每個人都能有所發展,不僅包括知識本身的獲得,更有能力的發展,數學方法的習得,數學的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提升。從教師角度,智慧的課堂不僅能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還能對教學過程有所反思,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發展。
二、 小學智慧數學課堂的特點剖析
基于對智慧數學課堂的理解,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應具備以下特點。
民主。智慧的課堂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教師應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改變傳統課堂中教師權威性,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師生在課堂上平等對話。
靈動。智慧的數學課堂應是充滿趣味的靈動的課堂,這里有學生主動的參與、體驗、感知,有教師巧妙的引導、智慧的提問和生生間的相互補充,還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與探究。智慧的課堂關注兒童生命的成長,讓課堂更具生機,充滿靈性,魅力四射。
高效。智慧的數學課堂不應只是簡單、低效的知識傳授,更應該有能力的提升、思維的發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變。智慧的課堂是高效的,它能讓不同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獲得發展。
三、 小學智慧數學課堂的構建策略
智慧課堂內涵豐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構架智慧數學課堂的策略也不勝枚舉,下面筆者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自身對智慧數學課堂的理解談談自己的方法。
(一) 創設有趣情境,激發學習需求
柴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創設富有童趣的故事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情趣,點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會促使學生帶著問題樂意、自覺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這課,考慮到內容較為枯燥,課前我創設了幾個家電寶寶比賽誰的價格更便宜的情境,并讓學生參與進來當裁判,這樣的舉措很快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需求。而現在部分優秀的低年級課例將所要教學的知識進行統整,編成完整的一個繪本故事,想必出發點也在此吧。
(二) 設計問題探究,促使自我建構
“探究是教學的生命線”,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探索空間,并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在交流中提高,在探索中實現自我建構。在二年級《認識角》一課中,我給學生提供一個活動角,提出問題,怎樣讓這個角變大,怎樣又讓這個角變小,并組織小組合作探究。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很快感悟到兩邊張開角變大,兩邊合攏角變小,并且在匯報時能形象地用手勢來表示,我想他們在探究過程中對角的這一特點已經真正理解并掌握了,這比教師將結論強加給他們來得真實有效。
(三) 組織合作學習,形成學習共體
著名的日本教育學家佐藤學曾大力提倡合作學習,他認為:“合作學習是不可或缺的,通過與他人的合作,同多樣的思想碰撞,實現同客體的新的相遇與對話,能產生并琢磨自己的思想。教師、學生同時在一個教室中參與教學活動,彼此之間可以很容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學習共同體。”
合作學習意味著將個人思想轉化為集體的智慧,將獨立學習模式切換為互惠互助模式。例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認識面積》一課要求學生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大小,這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利用提供的工具或自己喜歡的辦法進行比較,比比哪個小組的辦法多。孩子們認真地操作交流起來:有的想到了重疊的辦法;有的想到用直尺去量邊的長度;還有的用小方格或小紙條來測量……筆者把這些想法從各個小組中搜集起來,并讓這些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班中展示。孩子們認真傾聽,還將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和優化,認為測量的辦法更適合推廣。這樣的合作學習,給優等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讓他們享受思考的成就感,同時也為學困生答疑解惑,讓他們從同伴處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豁然開朗。筆者認為這樣的互動互助、交流分享,正是智慧數學課堂所需要的。
(四) 巧用總結延伸,體現數學價值
課堂中的總結環節往往被人們認為是一個簡單的形式,其實巧用課堂總結延伸,能再現教師的教學智慧,彰顯數學的價值,有著畫龍點睛之妙。例如《認識線段》《認識角》這樣的課例,在總結全課知識點后教師可以安排數學欣賞,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線段和角,感悟數學的實用價值。在總結時還可以帶著孩子們一起回顧知識學習的過程,總結學習過程中用到的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和觀察、比較、歸納發現等數學學習方法,為以后的學習積累經驗。
總之,智慧的課堂應是一段師生共同完成的生命旅程,要想課堂智慧滿滿,教師應創設有趣情境,激發學習需求,設計問題探究,促使學生自我建構,組織合作學習,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并巧妙利用總結延伸環節,讓學生習得學習方法,體會數學價值,只有這樣,才能讓智慧課堂真正煥發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