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玉蘭
【摘要】牛津小學英語教材是按照教學大綱編寫的,是教師傳授英語知識的主要依據,是學生獲得英語知識,掌握英語交際技能和技巧的主要來源之一。教師如何正確把握牛津小學英語教材,充分體現英語的口語交際性;如何根據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不同年級階段的要求和內容設計出高品質、有成效的英語課;如何合理安排好各個板塊之間的聯系,把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學習能力結合起來,對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實施有效英語課堂教學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關鍵詞】細化教材口語交際有效課堂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交際是最基本的原則。一節有成效的英語課必然是一節師與生之間的交際互動課。教師如果想要把全班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讓他們多說多練,必然要求教師從教學的第一步備課開始。小學生處于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英語的能力和學習環境有限,這就更需要英語教師充分利用好牛津小學英語教材,充分發揮英語課本的作用,讓學生真正了解英語課本的作用,把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結合起來,合理使用教材,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怎樣鉆研牛津小學英語教材并合理運用教材?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都會有這種感覺,如果在課前對教材內容深入鉆研,對學生情況清楚了解,才能對課上的問題處理起來得心應手,干脆利落。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不但要深入教材,成為教學內容的知音,而且要跳出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成為學生的知音。
細化教材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教師深入鉆研教材目標、內容和重難點之后,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技巧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把各個教學板塊進行合理整合,完成英語課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機能。“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就要求教師能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下面就以4AUnit 6Whose gloves?為例談談教師如何在備課的過程中,體現英語口語交際性,提高課堂實效性。
一、 整體呈現,分層釋疑,注重交際完整性
整體語言教學法告訴我們語言是一個整體,任何企圖把語言肢解語音、詞匯、語法等都會使語言失去其完整性和真實性。在新語言材料的引入要求學生在運用所學的新語言之前,教師要呈現給學生新的語言材料,讓學生獲得第一次感知(輸入),使學生在學習的第一時間知道所學語言的音、形和義。因此,在教本單元各個板塊時教師都可以采用整體呈現的方式。如在設計四年級英語Whose dress is this?中的Story time板塊時,我以本單元的話題切入,提出主旨性問題Whose dress is this?讓學生邊看動畫,邊思考問題,從而激活學生思維。用選擇圖片的形式A蘇陽的照片B蘇陽的照片C楊玲的照片在學生對問題的答案了然于心時,說明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概念。接下來,教師通過學生的答案解決本課的難點:Whose引導的句型和名詞所有格s的含義,然后從整體入手,讓學生進入情境,去看一下她們是試了哪些衣服,學習本單元詞匯jeans。接著,問學生對于她們的衣服有什么樣的想法,引出本課句型The... is /are too... 和日常用語,從整體呈現單詞、句型、處理影響篇章理解的詞句。于是教師拋出更細的更深層次的問題問:為什么蘇陽和蘇海要這樣打扮?這樣穿讓人有什么樣的感覺?帶著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細讀文本,找出She looks so funny。最后,教師借助于板書,運用目的語進行整篇復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探究。
二、 主線貫穿,有效整合,注重交際情境性
眾所周知,小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英語會更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創設有效英語課堂的關鍵。相比較其他板塊而言,EFGH綜合板塊更需要教師的再創造。本單元的EFG閱讀表演板塊、語音板塊和活動板塊貫穿在綜合板塊的教學過程中,我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我以a happy party為主線,創設了情境:學生們在參加聚會時做了什么事情。語音板塊的人物起名字為Mile,他在去參加聚會時吃了好多東西。Helen和Mike則在討論設計應該穿什么衣服參加聚會,解決E部分和G部分的第二部分。Mile和朋友在去聚會的路上看到了小鳥把圍巾叼走了。Mile和朋友們在聚會中讀了一首詩。綜合板塊的整合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是十分艱巨的事情。因此,我們在教學綜合板塊的過程中,要將各個板塊之間的話題以主線貫穿,將本單元內容有效整合。
三、 以生為本,任務突顯,注重交際有效性
牛津小學英語,是以“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的原則,從話題、功能、結構和任務四個方面著手進行有效教學。在任務型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既是演員,又是觀眾”,所以在設計本單元BCD板塊時,我為學生們設立了本課時的任務:到商店去買衣服—試衣服—猜猜這些衣服是誰的這幾個環節,使之構成了一條任務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情境中先創設到商店購物的情境學習單詞,在購物的過程中談論衣物的大小長短,以個人或小組形式完成各項任務。在每一個任務結束時,都給予學生一定的評價,把知情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真正學有所得。在教師指導學生操練的過程中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在情境中操練。更要注意操練的寬度和廣度,整體操練和個別操練相結合,面對全體學生,尊重個性差異。
四、 學法指導,知能內化,注重交際策略性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具有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的能力。例如,教授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時,我為學生設計了明確課前預習的任務和目標。A板塊的預習任務是:1. 課前聽課文錄音之前,劃出不理解或不會讀的新單詞如:Try this one /this pair on.She looks so funny.在聽的過程中對生詞要重點聽,跟讀。2. 完成和課文內容相關的選擇填空,幫助學生理解本課內容。BCD板塊的預習任務是:1. 聽錄音預習單詞,做到讀音準確,詞義明確,對四會詞還要會拼寫正確。2. 預習句型,初步了解本課的語法點。 EFGH板塊的預習任務是:聽錄音,跟讀相關內容,聽讀并辨認輔音字母l和m在單詞中的發音。對于短文和小詩在聽的過程中可以標注好語調。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預習和復習的方法都十分重要。教學的更深層次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對學習方法的指導是相關重要的。
五、 活化教材,適度拓展,注重交際靈活性
不按常規順序安排教材環節順序,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本單元EFGH板塊中,我打亂了原來的順序,用a happy party作為主線,把四個板塊串聯起來。給了學生一個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教G板塊時,除讓學生掌握書中出現的單詞和句子之外,我還添加了mum,umbrella,my blue,doll,balloon等單詞的發音,這些具有相同發音的單詞,在教材原有的基礎上適度地拓展了一下,讓學生通過類比,強化了這兩個字母的發音。適度的拓展和延伸相關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教師一定要注意適量。
在英語教改的大背景下,教師如何合理運用教材,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牛津小學英語教材旨在為教學目標服務,教師和學生不應成為教材的奴隸。在這個主旨下,教師就要鉆研教本,細化教材,揣摩教法,在教材和學生之間充當好橋梁,為創設小學英語有效交際性課堂打下基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