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為例,分析了通過加強學前教育品牌建設對相關產業發展起到的有效帶動作用,總結了教育品牌建設經驗,主要是:加強頂層設計,明晰品牌定位;接軌市場需要,制定獨特人才培養方案;關注行業發展,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爭取社會公眾的認同,擴大社會的知名度。
【關鍵詞】 學前教育;品牌建設;產業發展;帶動作用;成就;經驗
黨的“十七大”第一次將“重視學前教育”寫進了工作報告,2010年7月頒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也將學前教育作為專項列出。作為西北省份的陜西,省政府也制定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意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O13年》和《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在陜西省各級政府持續關注和經費支持下,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學前教育事業在陜西省也有了較快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陜西學前教育產業的形成。在這一背景下,作為一個準公共事業機構,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科研能力的權威性和教育功能的引導性蘊含巨大的品牌效應。加強對學前教育品牌的建設,將會對產業發展的起到巨大的帶動作用。
一、教育品牌的內涵及特征
品牌是一種名稱、符號、標記或設計,以及它們的組合運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認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服務,并以此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服務區別開來。其深層次的內涵是商品和服務經營者信譽和影響的積淀,體現了知名高度、美譽高度、信任度和忠誠度,反映了經營主體的良好形象、良好信譽、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競爭力,是一種無形資產的總和。
教育品牌是從品牌中引申出來的概念,具有品牌構成的一般要素。狹義上講,教育品牌是指學校的外部標記(包括學校名稱、學校標識等);廣義上講,教育品牌是由學校名稱、學校標識、學術名師、優勢學科、特色專業、精品課程、專有技術、校園文化、管理思想與方法以及學生素質能力等一系列要素和子品牌構成的綜合體,是一個包含著多重含義的系統。其本質體現的是特定教育服務的社會定位、市場定位和文化內涵,及其教育服務質量的社會認可度。
二、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育品牌建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效應
首先,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育品牌建設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示范效應。品牌的產業帶動效應是指知名品牌的產品對企業發展的拉動,或名牌企業對城市經濟、地區經濟、甚至國家經濟的帶動作用。目前,陜西學前教育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但是各類幼兒園、早教機構及其他相關企業的運作仍處于初步階段,行業標準也未完備。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有一個相對知名的學前教育品牌,通過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借助自身教育科研優勢,為產業內的眾多行業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并成為產業內各類機構、企業參照的規范和標準,以此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其次,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育品牌建設能帶動相關產業的聚集效應。由于品牌影響消費決策的特性,教育品牌可以以索引方式,快捷、有效地引導消費決策,通過品牌導向,為消費者提供購買選擇,減少消費者購買風險,并成為未來購買的重要決策依據。消費者對教育品牌的信賴,產生了擴散效應,這就不僅使其所代表的核心產品獲得消費者的選擇,也使其衍生產品或下游產品也具有同樣的市場效應。教育品牌建設可以使作為消費者的學前教育機構、企業相信,通過陜西學前師范學院能夠獲得提供特定職業技能的勞動力市場,降低勞動力出現短缺的可能性,保證正常運轉;同時,優質的教育科研資源又可以促進其專業化投入和發展。故而,可以形成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的學前教育產業集群。這一產業集群的形成,又反過來促使聚集機構和企業的生產效能優于單個機構、企業,進而從技術、信息等的溢出中獲的更多的利益。
再次,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育品牌建設能帶動資本的組織效應。自黨的“十七大”將“重視學前教育”寫進了工作報告,尤其是隨著行業壁壘的逐步拆除,學前教育產業逐漸步入快速發展。面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以及外來學前教育機構、企業的競爭,本土學前教育機構和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市場化程度,從而在更為廣泛的市場渠道中吸引社會資本、獲取所需的資金。但是,社會資本通常只會親睞擁有優質教育資源和管理經驗的學前教育機構和企業。故而豎起一面富有影響力、號召力的品牌大旗,充分利用品牌對接學前教育機構和企業,可以助其擴大在市場上組織、吸引資本的強大效力。
最后,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育品牌建設能帶動消費導向效應。品牌對產業的重大作用之一體現在它是消費者購買決策的一個關鍵影響因素。教育品牌同樣具備消費者購買決策影響力。建設有消費者影響力的學前教育品牌,可以引導消費者的決策,通過品牌識別功能、契約功能、導購功能和購買風險降低功能,對于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購買行為以及忠誠度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
三、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育品牌建設的途徑
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明晰品牌定位。作為頂層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的品牌定位是指在綜合分析自身特色優勢與學校外部環境的基礎上,參照目標市場競爭者(其他高校)定位信息及目標市場消費者(學生及家長、企業等)需求信息,為自身制定明晰獨特的發展理念與方向,是讓自己的產品(學生)或服務(教育、科研等)與眾不同,從而引起消費者的特別關注。在當下高校同質化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借力學前教育事業快速發展,依托師范教育和教師培訓,以學前教育特色專業為切入點,跨越同質化障礙、實現差異化競爭和錯位式發展,使品牌信息凸顯在消費者眼前,并在消費者心理上占據特定位置。
二是要接軌市場需要,制定獨特人才培養方案。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根據學前教育工作特殊性及對實踐的側重性,在人才培養方案上,強化基礎,加強實踐,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側重藝術全技能訓練和實踐技能培訓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系統化訓練,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模式。在其他專業上,注重拓寬專業口徑,進行全校性課程體系的整合,向學前教育跨學科延伸。如環境與資源管理系開設的幼兒園管理專業,培養能夠從事各類學前教育機構的保教和辦公室、園長助理以及班級、教學活動整合與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管理、安全、后勤保障、餐飲與健康管理、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專業人才;生物科學與技術系開設學前教育方向的營養與保健專業,旨在培養能在學前教育機構從事保育、保健、營養等方面工作的專業人才。
三是要關注行業發展,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目前,作為創新成果策源地和輸出地的高校,同社會經濟和實踐的結合日益緊密。學校要以提高學校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為宗旨,通過加強契合企業需要,主動調整科研發展戰略、開展應用性研究,積極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推動產學研結合,切實促進產業升級、提升利潤空間,以社會影響推動品牌效應擴散。
最后,要爭取社會公眾的認同,擴大社會的知名度。作為陜西省重要師范院校和中小學教師、校園長和基礎教育管理干部培養培訓的重要基地的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可以向社會開放優質教育資源,利用傳統的培訓優勢,為學前教育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生涯成長服務,并為其職后提供持續、高效的教育培訓,打造職前職后一體化培訓體系。這既有助于進一步拓寬辦學空間,實現效益的最大化,也有助于加強學校與行業的聯系,提高社會公眾對學校學前教育品牌的認同感。
【參考文獻】
[1] 張聰.談品牌價值在構建學前教育戰略高地中的重要作用[J].形象展示,2015(8).
[2] 葉芳.戰略轉型背景下開放大學教育品牌建設的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8).
[3] 耿秀秀,王振洪.品牌視角下破解高職教育同質化的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4(1).
[4] 雷勇.學前教育專業品牌構建模式與策略[J].觀察,2012.12.
[5] 林慧.教育品牌戰略研究[J].商業時代,2008(11).
[6] 王策,賈軍,胡愛榮.高等教育的品牌效應[J].經濟論壇,2001(3).
【作者簡介】
張琸玡(1982-)女,陜西漢中人,現就職于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黨委組織部,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行政管理、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