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介紹了陜西干線公路管理體制與人力資源現狀,分析了陜西干線公路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進一步完善干線公路人力資源管理的建議:加快養護機制改革,著力解決人員經費矛盾;探索制訂全省公路養護從業人員定崗定員標準;探索人員合理退出機制和多種靈活的用人機制。
【關鍵詞】 公路;人力資源;現狀;對策
一、陜西干線公路管理體制與人力資源現狀
1、公路養管體制現狀
陜西公路管理體制在不同時期進行過幾次調整,先后實行過條條管理、塊塊管理、條塊管理。1989年陜西省政府將擔負國道、省道養建管理任務的全省十個公路管理總段成建制下放所在地市管理,干線公路實行“條塊結合”的管理體制。省級公路部門負責干線公路養建計劃的安排和資金撥付,各市政府負責人事、組織、編制。各市公路管理局隸屬于市交通局,業務由省級公路部門進行行業指導。各公路管理局下轄縣公路管理段,受各公路管理局垂直管理。2006年,陜西省進一步明確了省交通廳—省公路局—市交通局—市公路管理局的公路管理層級關系,對各市公路管理局與公路管理處進行了整合,陜西公路行業“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并沿用至今。
2、干線公路從業人員概況
截至2014年底,陜西全省10個公路管理局及其下屬縣公路管理段、養護道班共有在職職工13743人。按文化程度分: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184人,大學本科文化程度2195人,大專文化程度3694人,中專文化程度1597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6073人。按工作崗位分:管理崗位1471人,其中處級103人,科級733人,辦事員635人。專業技術人員2567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6人,副高級職稱358人,中級職稱925人,初級及以下職稱1268人。工人9705人,其中高級工4305人,中級工3074人,初級工1305人,技師898人,普通工人123人。按年齡結構分:30歲以下2048人;31—40歲4210人;41—50歲4918人;51歲以上2567人。除此之外,全省公路行業還有離退休人員9024人。
二、陜西干線公路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1、養人與養路的矛盾突出
由于當前陜西公路行業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省級公路部門負責干線公路養建計劃的安排和資金撥付,各市政府負責人事、組織、編制。這種體制導致管人與管事分離,行業對人員進入缺乏有效控制手段。一方面公路養護管理資金極其有限,而各公路管理局卻普遍存在嚴重超編現象。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實施燃油稅改革和二級收費公路撤站政策,原征稽人員和一部分二級公路收費人員進入公路養護管理崗位,使得公路養護管理人員隊伍更加龐大,導致公路行業人員包袱整體沉重,養人與養路矛盾突出。與此同時,公路行業職工績效工資調整后,人員工資逐步幅度提高,使得省級財政每年下達各市的費用遠遠不夠人員經費,僅漢中、商洛兩市,每年經費缺口都在3000萬左右。但為了保穩定、促和諧,不得不先保人員工資,正常的養護費用被嚴重擠占,致使“人吃路”的矛盾日益凸顯。
2、人員數量與質量不成正比
陜西全省公路行業職工人數總量較大,但是職工隊伍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一線高技術專業工人匱乏。當前公路職工隊伍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行業職工子弟或復員軍人;另一部分是交通技校畢業分配的學生,這些職工大多有一定的業務知識和專業素養,但由于在工作中缺乏再學習和有序的素質教育,知識更新較慢。例如,西安公路管理局部分養護單位養護工比例高達85%以上;銅川公路管理段、商南公路管理段專業技術人員分別僅占到總人數的14.8%和14.5%。
3、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
2010年起,陜西省實行道工只出不進的制度,一線道工的年齡結構逐步呈現老化趨勢。以銅川紅土養護站和榆林公路局為例:紅土養護站2014年有道工23人,平均年齡已達到45歲。榆林公路管理局在2007年至2013年的7年間僅接收人員11人,其中政策性安置人員則達到7人,而擁有高學歷、高技能的專業型人才則幾乎沒有。
4、人才分布不平衡
各級公路養護管理單位中,機關的技術骨干普遍比較密集,而基層的技術骨干相對較少,形成了一個不合理的“倒金字塔”。一方面,由于人員超編各級公路養護管理事業單位無法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補充養護人員。另一方面,行業基層單位現存的技術骨干逐步流向機關或者體制外,由此導致一些需要技術經驗的崗位出現人員斷層,有些縣段的道班班長甚至到了無人可選的地步。
三、進一步完善干線公路人力資源管理的建議
1、加快養護機制改革,著力解決人員經費矛盾
進一步推進和完善公路養護大(中)修工程市場化進程。全面實行公路養護小修和保養合同管理、定額核算、計量支付。依據養護工程定額和工程量核定養護經費,計量支付工程費用,著力明晰人員經費和養護費用的界限。以經費為杠桿,控制人員無序流入。加快養護運行機制改革,進一步推進機械化養護中心建設。實行機械化養護中心和養護道班事業性質企業化運作,建立競爭上崗、擇優任用、工效掛鉤、以崗定薪機制。
2、探索制訂全省公路養護從業人員定崗定員標準
逐步統一全省各級公路管理機構人員編制確定和人員結構標準,根據交通運輸部2010年頒布公路勞動定員標準,研究制定陜西省干線公路市、縣、機械化養護中心、養護道班(站)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比例,以及專業技術人員中初、中、高級職稱人員比例和道路工程師、橋梁工程師等各類技術人員比例,使人力資源管理通過信息化手段覆蓋到養護管理的各個環節,實現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與人力資源部門、財政部門共同研究,探索公路養護行業用人新機制。
3、探索人員合理退出機制和多種靈活的用人機制
根據勞動人事部《關于交通部門提前退休的特別繁重體力勞動工種的復函》(勞人護〔1982〕14號),公路養護工被列入特別繁重體力勞動工種,試行提前退休。但養老納入統籌后,部分市還未執行這一政策。應當積極與上級交通主管部門、人事部門等加強溝通聯系,推動公路養護工作為特殊勞動工種相關政策落實。通過落實政策,一是可以使一線道工享受提前退休政策,減輕人員經費壓力;二是通過自然減員,逐步壓縮冗余人員,同時有效補充行業急需的高技術復合型人才;三是可以按照日常保養社會化理念,通過采取勞務派遣的方式解決一線低技術含量養護人員不足的問題,同時降低養護成本。
【參考文獻】
[1] 蘇偉聰.公路行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9.4.
[2] 董海亮.公路人力資源管理的完善策略研究[J].財經界,2015(11).
[3] 嚴樹華.淺析公路行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信息,2008.20.
[4] 劉志功.新形勢下公路行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4.3.
[5] 郝婷.論公路行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相關問題及對策[J].人力資源管理,2014.8.
【作者簡介】
郭永亮(1981.3-)男,陜西西安人,研究生畢業于西北大學,經濟師,現供職于陜西省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