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摘 要】 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著功利化傾向、課程數量少和內容單一、培養過程不完善、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發展對策主要是:倡導創業教育的非功利觀念,構建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將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和引入創業教育師資,加大創業理論與創業教育的科研投入等。
【關鍵詞】 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問題;發展對策
創業教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開展了幾十年,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創業教育對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以美國斯坦福大學為例,斯坦福大學有著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該校的創業實踐也卓有成效,據統計,美國硅谷60%- 70%的企業是該校的學生和教師創辦的。
我國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有深遠的意義,一方面創業教育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最有效的措施,另一方面創業教育有利于培養具有綜合的創業素質的創業者和創新人才,促進新企業的誕生,促進社會經濟繁榮。我國的創業教育于20世紀末剛剛起步,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還是未能形成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仍存在不少問題。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創業教育的功利取向
關于創業教育功利取向認為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創辦實業,這導致很多人把創業教育看成了培養企業家的課程,是少數精英的教育,并以畢業生的創業率以及創業成功率作為評價創業教育成敗的標準,導致對創業教育的狹義的片面的理解。
2、創業課程數量少,形式單一
創業課程是創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業類課程應涵蓋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創業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美國的一些大學往往有幾十門創業課程,內容涵蓋創業構思、融資、設立管理等很多方面。[1]目前,我國的一些高校也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創業課程體系,如清華大學2015年開設了20多門創業在線課程并向社會開放。[2]但總的來說高校創業類課程數量少,課程形式比較單一,許多高校僅開設創業基礎課等公共必修課,部分高校仍舊把參加“挑戰杯”大賽看作是創業教育的重要方面,創業類課程的深度和廣度遠不能適應創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3、創業教育培養過程不完善
實踐表明及早開展創業教育會取得更大的成就,如美國的創業教育就是從小學開始的,形成了貫穿小學、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的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3]目前,我國高校大多沒有將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一些學校甚至僅把創業教育視為是就業工作的一部分,在學生即將畢業時開創業課程,此時,學生迫于考研、出國留學、考公務員、就業的壓力,往往難以保證出勤,難以系統的掌握創業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此外,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技能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臨近畢業開展創業課程已經錯過了培養創業綜合素質的最佳時機。
4、創業教育師資力量不足
首先,創業教育教師數量少。由于深厚的學科淵源,高校中的創業課程主要由商學院或管理學院的教師承擔全校的創業課程,人數遠遠不夠,輔之以一定數量的其他部門的教師,這些教師除了承擔自己所在部門的工作,還要從事創業教育教學,往往導致難以投入足夠的精力深入鉆研創業教育教學工作。師資力量緊張的問題往往通過擴大上課班級規模來解決。由此,課堂上老師難以和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影響了教學效果。
其次,創業教育教師沒有創業經歷。雖然有面向創業教育教師的各種培訓,但參加培訓的教師還只是少數,培訓的時間也較短,承擔創業課程的教師大多是“教中學”、“邊學邊教”。教師自身沒有系統的創業理論和知識,必然影響創業教育的效果。此外,創業教育教師往往沒有創業經歷,甚至沒有企業工作經驗,課堂上過多的集中于枯燥、空洞的理論介紹,難以滿足創業教育的要求。
5、創業研究投入不足
創業研究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即創業理論研究和創業教育研究。目前,在各個研究機構、高校的商學院和管理學院,創業研究仍然只是少數學者、教師的事情。一方面,創業理論主要是翻譯西方發達國家的理論,由于社會文化背景、經濟發展狀況、社會制度的不同,產生于西方國家的創業理論可能不完全適用于我國實際情況,承擔創業課程的大部分教師也缺乏專業理論背景,難以有效指導學生的創業實踐。此外,我國的創業教育主要效仿發達國家已有的模式和方法,而在發達國家取得顯著成效的創業教育,在我國實施效果卻不理想,除了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的差異,還在于教育體系的不同,在借鑒西方國家已有模式的基礎上,還應投入更多資源探索適合我國的創業教育方法。
二、發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幾點建議
1、倡導創業教育的非功利觀念
創業教育不應該只是少數人的教育,而是面向大眾的教育,創業精神對于創業者和在企事業單位中工作的人同樣重要,創業教育應該著眼于培養全體大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開拓精神、辨別機遇和風險的能力,而這些有利于受教育者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
2、構建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建立系統完善的創業類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應涉及創業理論、創業心理、創業風險、創業能力、創業法規等內容,使學生掌握系統和深化的創業的理論和知識。可在必修課程的基礎上增加創業選修課程,以便學生可以自主的選擇感興趣的課程。選修課的設置可以考慮結合學校所在地方經濟特點、學校特點以及創業熱點方向,可采取精簡、形式靈活多樣、課時靈活,考核方式靈活的形式。比如,黑龍江省的農林院校可以開設“綠色食品”相關的創業課程,可以側重于產品知識介紹、市場機會分析等內容。也可以結合創業熱點方向,開設內容精簡的微課,如“互聯網+”創業模式課程,可以側重于項目選擇、創業機會分析等內容。
3、將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精神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連續的、長期的過程。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應從本科新生入學起,培養創業意識,隨著創業課程的不斷的深入學習創業理論和知識,通過創業實踐,強化相應的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
4、培養和引入創業教育師資
加強創業教育師資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一方面,培養專職教師。擴大面向專職教師的創業教育培訓,使更多的專職教師能夠參加培訓。鼓勵并為高校教師創造機會到企業中去兼職及從事創業實踐,以深入了解企業實踐,把所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企業工作經驗,甚至創業經驗的積累,教師才能夠更好的理解和講授創業理論,指導學生的創業實踐。另一方面,引入兼職教師。積極引入企業的管理者、企業家、社會上的創業者,激勵他們走上大學講臺,與大學生分享管理企業的經驗和創業經驗,參加各種形式的創業活動,指導大學生的創業實踐。鼓勵教師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實踐的熱情,自主培養創業創新能力。
5、加大創業理論與創業教育的科研投入
首先,應開展我國文化背景下的創業理論的研究,這對于指導我國創業者的創業實踐意義深遠,同時提高學者、高校教師創業理論和知識水平,也將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其次,應加大對創業教育的科研投入。鼓勵更多的教師積極投身于創業教育研究中,探討出適合我國實際情況及大學生發展特點的創業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房國忠,劉宏妍.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6.12.
[2] 張兵.大學生創業教育效果的制約因素與提升對策[J].教育探索,2016.5.
[3] 池仁勇.美國的創業支援體系剖析[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1.1.
【作者簡介】
張 寧(1978-),山東單縣人,講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