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摘 ? 要:傳統和聲學把所有的和弦都歸為三度關系來解釋,并且力求和聲進行的完美和規范。但是現代流行音樂特別是爵士音樂的和聲已經高度復雜化和自由化,三度疊置雖然仍是和弦構成的基本原則,但已不是重要的解釋手段。這年頭可以這樣說:把幾個音合在一起發音就構成和弦。和聲的進行是否規范屬于次要問題,平行五、八度的錯誤基本上不予考慮。唯一的準則是:聽起來是否舒服、到位。流行音樂中復雜的加音和弦幾乎使你分不清和弦的功能性,流行音樂的常用和弦同名大小調混合在一起,莫名其妙的模進進行很難用古典的和聲理論來解釋。我們現在就進入現代和弦的奇妙世界。
關鍵詞:流行歌曲;特色和弦
中圖分類號:J624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072-02
一、離調和弦的運用
我們在根據旋律適當地使用七和弦,九和弦,掛留和弦來為我們的流行音樂增加和聲色彩的同時,也可以使用一些離調和弦來豐富我們的流行音樂和聲。離調和弦比前面的和弦使用起來要相對難一點,因為離調和弦要避免和弦中的調外音與旋律音沖突。比如我們在用重屬和弦D代替Ⅱ級小三和弦Dm時,如果旋律音出現了自然音4,那么重屬和弦D就不能用在這里,4與#4疊置的小二度會影響旋律的進行。常常離調和弦都是在調內和弦的基礎上改變三音來達到改變和聲色彩的效果,比如C大調中C換成Cm就成了離調和弦,a小調中Dm換成D就成了離調和弦。
重屬和弦直白地說就是屬和弦的屬和弦,相對與Ⅱ級小和弦而言,重屬和弦中的#4解決到5比Ⅱ級小和弦的4解決到5更有趨向性。重屬和弦適用性很強,很多歌曲都使用了重屬和弦,比如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主歌結束部分。當然,離調和弦也可以是七和弦,九和弦等等,如重屬七和弦D7也是很常用的。
大Ⅲ級和弦在C大調中是E,相對于調內和弦Em升高了3音,和重屬和弦一樣,這種用法強化了和聲進行。大調中的大Ⅲ級和弦也可以說是其小調中的屬和弦,因此常常也在大調歌曲離調期間用到,比如《那些年》中,主歌開始部分從Ⅴ級到Ⅵ級做阻礙進行的過程中插入了大Ⅲ級和弦作為過渡,這種用法給歌曲和聲增加不少動力。
C大調中大Ⅵ級和弦改變了原來Ⅵ級小和弦陰暗的色調,用大Ⅵ級和弦替換小Ⅵ級和弦會有比較強烈的色彩反差,用得恰當,大Ⅵ級和弦會有很好的效果。比如歌曲《是否》中主歌結束部分就用到了大Ⅵ級和弦,編曲者根據前面小Ⅱ級進行到大Ⅴ級進行模仿,從小Ⅲ級進行到Ⅵ級,這里就選用了大Ⅵ級和弦。
在小Ⅳ級和弦的運用上,有很多經典的作品,比如《聽海》中的前奏,C-Fm6-C-Fm6,營造出一種夜間海浪和海岸的意象。還有《說謊》,C-Fm營造出一種細膩的情感。小Ⅳ級和弦常常用來代替Ⅳ級和弦,有時也會用在歌曲的結束處,以強調歌曲的下屬功能。
Ⅴ級小和弦的運用不多,有時我們也能見到,例如《如果沒有你》中主歌開始就運用到了Gm作為C-F的經過和弦來豐富和聲色彩,當然這些和弦也可以算是可有可無的,但為了音樂最佳的效果,我們可以適當選用離調和弦作為經過和弦。
每一級的和弦都有其大小和弦的運用,Ⅶ級也不例外。Ⅶ級小三和弦Bm因為其含有#f音,在小調中有旋律小調的感覺,Ⅶ級大三和弦B比較有往Em的傾向,是小調中的重屬和弦。
降Ⅵ級和弦常常用在歌曲的結尾,使用降六級和弦結尾的歌曲,有一種宏偉壯觀的感覺,又因為它和小Ⅳ級和弦有兩個共同音bA音和C音,因此色彩上有小Ⅳ級和弦的感覺,但降
正Ⅵ級和弦是大三和弦,因此效果比較輝煌一些。
降Ⅶ級也是一個離調和弦,這個和弦常接在Ⅳ級之后,形成一個純五度的正格進行,這種進行帶有一種清新的意境,也有接Ⅰ級代替屬和弦用的。在歌曲的結束處,降Ⅵ級和降Ⅶ級常常連用,形成一個連續大三和弦的模進,bA-bB-C這進行和bA-C一樣,用在輝煌的結尾,比如《情人》前奏的結束部分。
降Ⅲ級在前面部分也已經提到過,但運用不多,歌曲《唯一》中用到作為Ⅲ級到Ⅱ級之間的過度。降Ⅲ級由bE,,bB三個組成,注定了它只能出現在旋律音為5的曲子中。
Ⅰ級七和弦也算是個離調和弦,這個和弦也常見,多用于Ⅰ級到Ⅳ級和弦的過度中,《我真的受傷了》就用到了這個進行。
二、根音的編配技巧
在和弦之中,根音是最重要的音,我們稱之為bass,bass翻譯為貝斯,和大提琴一樣,是一種演奏低音的樂器。流行音樂和聲進行以原位為主,但根據低音旋律或和聲色彩的需要,很多情況都用轉位的和弦代替原位的和弦,流行音樂中轉位的低音就會與原位的不一樣。原位的和弦在色彩上比較直觀一些,力量稍強一些,轉位的和弦帶有低音功能的色彩,力量稍弱。例如K46和弦,也就是Ⅰ級三和弦的第二轉位,C大調上是513,因為低音是5,因此有屬功能的傾向性。轉位低音在流行音樂的標記上會用/來標記,比如Em/B就是以B音作為根音的Em和弦,Dm7/F就是以F音作為根音的Dm7和弦。流行音樂中使用轉位和弦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為配合低音旋律而使用轉位和弦,另外一種是交替低音。
經過式低音:第一種使用方法比較常見,比如C大調里的進行C-G/B-Am-Em/G-F-C/E-Dm-G,這段和聲使用了低音下行二度的級進,低音C-B-A-G-F-E-D-G旋律與歌曲旋律高低對應,增強了音樂的旋律感。這段經典的進行被稱為萬能和弦,因為這種進行太普遍了,有很多流行歌曲都在使用,比如張學友的《祝福》主歌,五月天的《知足》主歌,周華健的《朋友》等等。也有改變和聲但低音不變的進行,比如C-Em/B-Am-C/G-F-Em
-Dm-G,這些和弦是可以看情況和前面那種進行互換的。在小調上萬能和弦的進行就是Am-Em/G-F-C/E-Dm-Am/C-Bdim7
-E,比如《天空之城》。還有一些進行也挺出名,但相對萬能和弦作出了一些改變,使用了原位和弦,比如卡農進行C-G-Am-Em-F-C-F-G。
下行二度級進,也可以是半音階的方式來實現。比如《匆匆那年》就用到了Am-E/#G-G-D/#F-F,這一段出現在前奏和主歌部分。
流行音樂和聲編配中低音的進行不一定完全依賴轉位,常常可以是經過性的低音。比如歐美歌曲《apologize》,原版中是Am-Dm/F-C-G/B,大提琴低音的首調唱法是6-4-1-7,每個和弦各四拍,我們可以進行改編,變成6 - - (5) / 4 - - (5) / 1 - - - / 7 - - (5)/,這樣聽起來更有另一番感覺。
交替低音:使用轉位和弦的第二種情況是交替低音,這種在舞曲還有古典音樂中較常見一些,比如《匈牙利舞曲5號》。交替低音,常用和弦的三音或五音和和弦的根音進行交換。使用交替低音的音樂作品,大多表現出熱烈歡快的情緒。
三、轉調的方法和技巧
在古典音樂中,轉調的現象很常見,而且一首作品里不止轉調一兩次。而在流行音樂中常常只是轉到平行小調,即使是轉調也不會太頻繁。但是懂得一些轉調方面的知識可以豐富和聲色彩,而且在有的旋律進行當中,轉調也是很有必要的。
轉調分為近關系轉調和遠關系轉調,流行歌曲里面平行大小調轉調常常出現。比如黃家駒的《午夜怨曲》當中,歌曲的前奏和主歌部分主要是小調的感覺,到了副歌部分使用了C-Am-F-G的重復,歌曲已經由小調轉向了它的平行大調。
有時候為了突出歌曲的高潮部分,編曲者常常在原調的基礎上轉向高一個半音或一個全音的調,比如C大調轉到bD大調或許D大調,也有轉到bE大調的。這樣對歌曲的整體情緒有一個推動力。比如鄧紫棋版本的《喜歡你》,就是由F大調轉到了G大調,通過大六級和弦作為新調屬和弦過渡。還有《童話》,副歌部分由C大調轉到D大調,由D大調轉到E大調。轉調重要的是找到新調和舊調共同的和弦,通過共同和弦的連接,就比較容易達到轉調的目的。
四、結語
流行音樂中的和聲豐富多彩,通過研究發現和聲在當前流行音樂中的特點,而這些特點正是當前流行音樂制作中的一些規律。學習和研究和弦和聲功能的連接,和聲色彩的變化,和聲學的技巧,這些技巧被廣泛應用于現代流行音樂的編配中,適用性比較強,對音樂理論初學者和愛好者有一定的幫助和啟示。
參考文獻:
[1]任達敏.流行音樂與爵士樂和聲學[J].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2]張寶國.流行鋼琴即興伴奏基礎教程[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
[3]何初,何山.流行鋼琴即興伴奏教程[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