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維軍
文件編號: 1003 - 7586(2016)11 - 0043 - 02
微課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學習資源,在教學實踐中能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合教學資源,突出重難點,使知識點條理清晰的作用。下面從創設課堂情境、建構課堂活動、課后延伸等方面闡述了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三實”,并從呈現方式、內容組織和評價系統等“三化”方面反思微課,希望能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教學案例。
1 微課的應用讓教學實現三“實”
微課學習的最大特點在于對傳統教學內容進行大膽突破,打破原有的預習學案為主、課堂講授為主、課后題目練習為主的單一學習形式。借助微課在課前、課堂、課后中的應用,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增加師生互動,使教師真正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問題探究的推動者,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1.1 將微課置于課前,讓教學準備更“充實”
課前,教師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貯備和新知識的交叉點制做簡明扼要的微課。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前觀看微視頻,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如在學習免疫調節之前,筆者通過收集彭媽媽助陣紅絲帶活動、卡通呈現艾滋病的致病機理、傳播途徑等資料,制作“我所了解的艾滋病”的微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預防艾滋病的重要性。該微課介紹了HIV病毒的特點、艾滋病的致病機理,引發學生思考免疫細胞起作用的過程以及T細胞的死亡會影響人體免疫系統的機理。同時,引發學生對紅絲帶活動的關注,培養學生敢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意識。這種聲像(卡通)結合的新方式將抽象的內容生動化,促使學生學會用所學的生物知識去預防傳染病或者幫助他人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困難,使學生能夠深刻地體會到生物與生活和社會密不可分的關系,更好地關愛自身、關注健康。
教師可利用一些跟教學有關的人物傳記、科學發現的過程以及生物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等制作成微課,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豐富他們的思想。例如:在學習“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之前,先通過孟德爾一生的微視頻資料來認識這位科學家,介紹其清貧的出身、修道士、學者以及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難,讓學生了解到孟德爾科學研究的事跡和突出貢獻。通過孟德爾的事跡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不輕視任何一門學科,具備勇于探索、孜孜不倦的實驗精神。
教師也可利用探究實驗的視覺沖擊力和想象力制作成微課,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究熱情。如“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這一探究實驗中顏色反應的微課,提前讓學生觀看,思考顏色產生的原因,由此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探究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在上課的過程中能夠帶著問題聽課,注意力更加集中,參與度更高,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1.2 將微課植入課堂,讓教學資源更“豐實”
教師可以在教學的導入、重點突破和知識體系構建等環節設計微視頻,將視頻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通過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呈現微課,豐富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借助視頻在課堂上更好地引導學生提問、交流、對話、質疑等,使課堂呈現一種新的活力,讓學生更好地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在教學導入環節,教師可根據知識點設計新穎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講解作好鋪墊。如在“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導入時,就可以通過觀看里約奧運會的射擊比賽,聯系生活常識和初中生物知識,讓學生思考控制運動員生命活動中心的位置。通過生活中的這些事件,讓學生了解這些事件的發生機理,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對重難點的點撥,教師同樣可以借助于微課。如在學習“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時,通過給出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裝片制作的視頻,讓學生了解裝片制作過程,總結歸納出制作的步驟及制作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又如,在《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的第一節教學中得出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個結論時,用計算機三維動畫模擬細胞內各個細胞器的分工與協作,加上旁白的語言,可以讓抽象的內容更直觀化。
在拓展延伸環節,教師借助微課引導學生總結學習內容的重點及規律。如在遺傳信息的表達和傳遞內容教學中,將遺傳信息的發現、遺傳物質的結構、DNA的復制、蛋白質的合成放在這同一個主題中。在學生觀看視頻時,教師提供配套的課前學案,利用有效的問題確保微課的效果。學生在完成視頻學習的基礎上,完成在線檢測。通過結合視頻、小組討論,經典習題視頻講解,最后由學生完成知識梳理,促進學生將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
1.3 將微課延伸課后,讓教學鞏固更“扎實”
微課可用于課后作業、課后自主探究的活動課或課后自主復習中,幫助學生鞏固重難點、易錯點,擴展學習、遷移應用,引出后續學習內容。如在學習減數分裂時,要求學生回看有絲分裂,顯然學生對細胞分裂中涉及的染色體變化產生了混淆。因此,教師在那些容易讓學生感到氣餒的地方提供視頻,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回顧,并通過習題反饋,在合適位置加入對應習題,使學生掌握得更為清晰。又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自然界最基礎的代謝過程,也是學業水平和高考的必考內容,對于這部分的內容考查要求也比較高。為了加強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認知,通過借用任春磊老師改編的《Superstar——致敬葉綠體》視頻,讓學生在朗朗上口的歌詞中鞏固學習。并通過錄制視頻講解題目,當有學生再犯同樣錯誤時,系統就會推送相關視頻或文章為他們答疑。這樣從而實現借助大數據,確定最適學習視頻。
2 微課的反思,讓未來走向三“化”
通過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借助微課有針對性地進行新知的學習或者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和補漏,從而實現個性化菜單式的學習,提高學習效果。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對如何改進也做了深入的思考,筆者希望通過反思,讓微課的未來走向三“化”。
2.1 呈現方式需多樣化
微課的表達方式可以多樣化,除PPT視頻、真人講解演示外,卡通動畫、電子白板等形式的加入會讓微課更加生動有趣,知識要點的呈現更加簡明,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符合其心理特點。此外,教師也可借鑒國外添加字幕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強調重難點。教師應當多嘗試自主學習類、討論類、探究學習類等有利于發揮學習者自主性的授課方式,真正改變傳統的課堂學習方式。
2.2 內容組織需系統化
微課配套資源的建設不僅可以含有多種題型的相關練習,還有知識地圖、學習任務、成績統計、獎勵制度、編輯個性化課程、自定學習計劃等,這樣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在線學習,并給予師生及時的教學反饋。知識地圖將零散的知識點人網絡圖的形式串起,為學生指明學習路徑,并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同時明確指出知識點所需掌握的技能,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2.3 評價系統需多元化
目前基于微課的差異教學其評價方式仍然是相關聯的練習,練習的編制也很傳統。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① 建立監管系統,加強對學生的監督,主要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困難;② 要對配套練習進行大膽創新,綜合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能力發展情況:③ 為學生制定一套成就制度,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表彰,以鼓勵并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綜上所述,微課用于教與學的探討與實踐,必將促進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廣大教師在微課的應用中,要能夠把握學情,認真做好教學設計,開發相應的學習資源,選擇合適的實施方式,組織好學習活動和學習評價,使得微課成為真正提高學生生物科學核心素養的有力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