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琨
在你的公司里打造一個創客團隊,讓他們釋放自己的熱情,追求自己的創意,而非強制他們去執行其他任務,這將使公司產生巨大的變革。
被《福布斯》雜志評選為“硅谷第一孵化器”的Founders Space在不少創客心中地位卓然,其創始人史蒂夫·霍夫曼(Steve Hoffman)近日在上海出席了行動教育集團主辦的“勢在·必行”轉型升級峰會,解讀了未來的科技和創新發展方向。本刊記者在活動間隙與這位思維敏捷的創客導師展開了一場近距離對話。
采訪過程中,喜歡自稱“Captain Hoff”的霍夫曼臉上始終洋溢著熱情的笑容,用生動的語言詮釋了他對“企業內部創客”的理解。
創新與創業碰撞后
將產生巨大能量
在《創客》一書中,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提出,“創客運動代表著由互聯網推動的創新與創造的改變”。過去20年,互聯網的發展見證了網絡創新與創業的極大繁榮,而今已經到了將這些繁榮從虛擬引向現實的時候。創業者與個人創新者的能量與創造力將重塑當前眾多領域。
霍夫曼對此亦有同感。創客最初的定義是“將創意落地,動手制造一些東西”,隨著經年累月的發展,逐漸和商業掛鉤,當年的創客到了今天或許大多數都會是創業者和企業家。“每個創新者都可以是創客,他們都產出創意,并致力于實現自己的創意。”霍夫曼表示,“創業者不一定是創客,但只要他們和創新者攜手,就有機會轉變為創客。”
他提到了一個經典的案例——蘋果公司的誕生。人人都知道蘋果的創始者是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而處于事業初創期的喬布斯身邊還有一位不容忽視的重要人物,即喬布斯過去的好友斯蒂夫·蓋瑞·沃茲尼亞克(Stephen Gary Wozniak)。兩人性格迥異,但一見如故。沃茲尼亞克對電子技術有著極大的興趣,時常會創作出一些屬于自己的設計,他和喬布斯在車庫里快速組裝出了就當時而言極為小巧輕便的個人電腦。喬布斯當即意識到了這種電腦在市場中的價值,產生了批量生產的想法,也為之后蘋果公司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在這個案例中,沃茲尼亞克是創新者,而喬布斯可以算作創業者。二者相遇,碰撞產出了巨大了能量,獲得了爆炸般的成功。”霍夫曼說。
創客擁有顛覆企業的潛力
不少企業已經開始在內部實施創客項目,鼓勵員工發展新的業務,促使他們提出新創意并實現這些創意。“你應當知道索尼帝國的久多良木健這個人。”霍夫曼興致勃勃地介紹。當初,索尼內部還不夠重視電子數碼產品,工作重心幾乎都在傳統家電領域。因某些契機而對數碼技術越來越熱愛的久多良木健在這種環境中飽受質疑,特別是當他將精力投入到游戲主機的開發中時,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這種孩子玩的東西能有多大的市場呢,純屬浪費時間。”然而,這款命名為PlayStation的游戲主機橫空出世之后,異常火爆,成為了索尼歷史最賺錢的產品,帶領索尼登上了家用游戲機市場的王者之位,現在PS也依然是索尼的主要業務。
“所以,在你的公司里打造一個創客團隊,讓他們釋放自己的熱情,追求自己的創意,而非強制他們去執行其他任務,這將使公司產生巨大的變革。”霍夫曼說,“有很多偉大的產品都來自某些現存公司的創客團隊。”
有一家公司名為Odeo。霍夫曼表示:“也許很多人沒聽過這家公司,但是他們一定都知道從這家公司誕生的某個產品。” Odeo是一家播客公司,供人們上傳一些音頻文件。這個業務很快就開始沒落,他們只能籌集風險投資,否則毫無發展出路。但是之后,Odeo另辟蹊徑,允許公司里的小團隊開始一些新嘗試。團隊成員產生了新的想法:“我們希望制造一些很短的信息,讓每個人可以到處發送,其他人也都能跟蹤這條信息。我們準備給這個信息設置了140字符的限制,因為這在美國大約是一條短信的長度,每條信息都可以通過SMS來發送。”他們推出這一平臺后,受到了廣泛關注。“你知道它是什么嗎?Twitter!”霍夫曼興奮地揭開謎底,“我們都知道Twitter,但未必知道它最初誕生何處。可如果這家公司之前一直保持原有的路線,沒有了推特,那么現在我們誰都不會知道這家公司。”
打造公司里的創客項目
“你需要建立一個團隊,和負責日常運營的團隊有所區分。”霍夫曼建議,“如果這個團隊平常也要做普通的日常工作,成為創客會很困難。”
挑戰信仰
霍夫曼表示,每個人都應當不斷挑戰自己原來相信的東西。有時創新也意味著對過去的信仰進行挑戰。創客項目啟動之前,人們可以寫下對現有業務的信仰,列一張清單,然后問自己:“現在有了新的技術,過去我們信仰的原則是否依舊行之有效?將來會不會發生改變?”此時,通過一些小實驗可以幫助你理清思路。只有挑戰傳統信仰的思維才有可能助力公司的轉型,呈現新的偉大事業。
企業家必須換種思維:“我沒什么輸不起的。如果我墨守成規,不用新技術做公司轉型,其他競爭對手就會這樣做,搶走我的客戶和市場。”
霍夫曼認為亞馬遜在這方面做的非常成功,他們一直在用新技術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收的錢卻越來越少,這像是一家初創公司的思維。“我們所有的公司和企業家,都應該有這種初創公司的思維,對現有的傳統業務進行全新思考。”
從小做大
與很多企業家交流時,霍夫曼都會強調一點——從小做起。不要一開始就想做幾十億、幾百億美元的創新,或是讓公司里所有員工都去創新,而是一點一滴從小處著手。現今風靡全球的YouTube視頻網站最初只是給大家在網上通過視頻相親約會,隨之這個想法失敗了。但他們從失敗中發現人們很喜歡分享視頻,所以后來YouTube只做出了一點小改變——通過郵件將視頻鏈接發給別人,其他人點擊鏈接就可以瀏覽視頻。之后,視頻流量呈爆炸式增長,YouTube也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傳播網絡之一。一開始他們并沒有雄心壯志,只是從小事做起,最后成就了大事業。
專職創新
霍夫曼表示,公司當中的創客項目起步時,應該先建立一個小團隊專門做創新,大約2~5個人,人數不宜過多。這樣的創新團隊需要專注某個創新領域,做小范圍的實驗,比如說對分銷、物流進行創新,想想有沒有關于分銷產品的新方法;或者對制造領域創新,嘗試如何用新技術來改進制造流程,做一些小實驗,然后在公司里展示成果。讓團隊每一次只集中做某一項創新,不要多項進行。
以組建產品創新小組為例,需至少具備三類核心人物。第一類人必須了解公司的業務;第二類人需了解當今最新技術,以及如何應用最新技術進行創新;第三類人是設計師,擁有設計經驗,知道怎樣為你的員工、用戶、合作伙伴打造全新的體驗。
這種小范圍創新,將來會成長為有影響力的偉大事業。
限制預算
需要注意限制創新小組的預算,千萬別動輒給他們幾百萬美元,只需要給實驗夠用的資金即可。“這些創新小組的成員依靠的是他們的大腦和創意,如果給他們太多錢,你知道他們會怎么做呢?”霍夫曼警告說,“也許他們就會雇傭一些新成員,管理別人,而不是自己去創新。他們成為了職業經理人,而非創新者。”先用很少的預算在一個小范圍內進行實驗,當實驗展現出來的結果證明了他們可以發展一個偉大的事業時,再去給他們所需的更多資金支持,此時已經可以從創新跨越到實施環節。
假如這是一個關于產品的創客團隊。他們的任務是開發一個大型產品,那么就應該利用現有的所有資源、資金圍繞這個目的去工作。制造一個產品的模型,進行測試。不必將整個產品完工,只需想象它,然后制作一個視頻來展示它將來會是什么樣子。把該視頻給客戶看,如果客戶表示愿意下訂單,那么當足夠的客戶都下了訂單之后,你就可以開始正式生產這一產品了。“這就是創客做的事情。”霍夫曼說。
掌控時間
公司應該對創客團隊出成果的時間有一定要求。需要縮短他們實驗的時間,并且讓他們能夠在每個階段都吸取經驗教訓。例如,創客團隊產出了5個針對分銷的新創意,其中有一個創意的確行之有效,那么在下個月可以進一步部署,看看是否的確有成效。
霍夫曼強調:“給創客團隊的時間一定要短,作為一位改變現實的夢想家,喬布斯會告訴他的團隊成員:‘我知道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但是你們必須兩周內完成。最后他的團隊兩周內真的完成了。”
賦予自由
最后,對于創客而言,最重要的是給他們足夠的自由。他們需要充滿創造力,需要被允許去走各種各樣的道路,嘗試各種不同的事物。盡管其中很多都不奏效,但只要有一個成功,就能夠改造你的整個業務。
創客需要學習如何創新,與此同時公司也應該為他們創造安全的創新環境——允許他們的失敗,直至他們挖掘出真正的好想法,此時離成功已不遠。
用戶也會成為你的“創客”
客戶的參與會成就最棒的創新。當你和客戶溝通時,不要問客戶想要什么,而是要了解他們期望的結果是什么。福特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提到過:“當我們問客戶想要什么的時候,他們說想要速度更快的馬車。他們說想要馬車,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汽車的存在。”其實,這些客戶期望的結果是“速度更快”,而不是“馬車”,福特用汽車達到了客戶的期望。
最重要的一點在于,你應當傾聽客戶的心聲,知道他們痛點何在。只要你可以幫助他們解決最棘手的問題,那么你就會成為他們最佳合作伙伴,使他們愿意主動買你的產品,并有一個很好的忠誠度和黏度。
霍夫曼還提到了一種更絕妙的案例——讓用戶直接成為企業的“創客”。Groupon是美國的一個規模不小的網站,在線銷售優惠產品。它過去的名字是“The Point”,其用戶當中有這樣一群人,認為“我們需要團體折扣,只要聚在一起買東西就可以得到更便宜的價格”,這是一個新的創意。在該案例中,創客群體不是公司,而是用戶自身。用戶利用這個平臺,創建了新的商業模式。但The Point創始人沒有加入,他看到這些用戶的所作所為,提出反對:“這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我們的目標是賣掉產品,而不是幫人省錢。”幸而有一個投資者說服了創始人:“你應該聽用戶的想法,他們正在你的平臺上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他們是‘創客。”隨后,新網站Groupon誕生了。
“創客的未來前途無量。”霍夫曼說。每天都有新技術誕生,創客不一定需要開發新技術,他們可以獲取這種技術并研究如何使用這種技術去嘗試以前無人試過的事情。虛擬現實(VR)、納米機器人、增強現實(AR),這些技術逐漸在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甚至會改變你我互動、采訪的方式。”霍夫曼預言,“之后我們不會再像現在這樣做采訪,也許我們會在一個虛擬空間,我可以通過視覺演示,更加形象化地向你展示我的想法。”
這就是創客未來的發展。這就是創客將如何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