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作為組織經驗傳承和智慧沉淀的有效方式,內部課程開發與內訓師培養在企業中越來越受重視。但企業無法繞過這些坎兒——如何獲取業務部門的重視,實現組織規模化,降低專家經驗萃取的難度,提高課程成果的交付質量,使課程“即產即用”? 其實,這些坎兒也是企業內訓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對此,正略博學公司結合豐富的經驗,提煉出了組織內訓師培養及課程開發的一套重要方法。
項目立項 以終為始
為何要組織內訓師培養及課程開發?它可以對組織相關方提供哪些支持?哪些課題是業務部門真正需要的內容?依據怎樣的場景產出?為了回答以上問題,內訓項目首先需要“以終為始”地全盤策劃,避免項目的盲目開展及效果不佳。在項目前期,有三個成功因素至關重要。
精準選題
很多企業對于“課程選題的界定”并不重視,不管是由學員自主命題還是培訓部門推薦選題,都要確定其課題對業務提升、績效改進有所幫助,否則不但很難獲取業務部門的支持,產出的成果也難以分享落地。精準的課程選題直接影響開發的效率和效果,是項目策劃階段的重中之重。
在此,我們提出四點建議:一是要納入業務部門領導的意見;二是課題要結合企業發展戰略方向,貼近主流業務發展需求,緊扣工作中的難點問題;三是要使課題具備一定的通用性且受眾面廣;四是課題要足夠聚焦,可以徹底解決一個問題。比如,在銀行“如何做好對公新開戶的‘完美一刻鐘”都是比較精準、有內容的課題,而“新進員工柜面操作規范與風險控制培訓”“證券第三方存管清算業務介紹”這些泛泛而談的選題都有待商榷。
果斷取舍
從面授課到案例課,從演練課到微課,企業課程開發豐富的類型讓人應接不暇。很多企業開發課程是“跟著潮流走”,從最早追求大而全的面授課,到之后信奉高大上的案例教學課,15年又開始跟風追捧H5、動畫、視頻等各種炫酷的線上微課,嘗鮮各種形式,最終搞得大家都很疲憊,課程成果難以分享落地。
我們建議,在開始策劃項目時,就要考慮清楚項目目的,哪怕課程類型不同,也必須考慮課題內容、課題大小、開發人員水平、學習習慣、內部學習平臺支撐等諸多因素,否則會造成成果難產出、難落地、難迭代的情況。比如,面授標準課以知識傳授及技能輔導為主,通常是1~3小時的線下面授形式,如果組織業務太忙,沒時間集中培訓,這種類型只能被舍棄;而面授微課則是30~60分鐘的線下面授形式,適用于晨會、部門會議經驗分享等應用場景,雖然形式新穎有趣,也需要考慮內部是否有PC端或APP學習平臺承載支撐,以免造成開發成果的擱置或浪費。
慧眼舉薦
各個部門、條線的業務專家、績優員工都是課程開發的最佳人選,從他們身上能萃取出切實可用、對業務提升有幫助的經驗。很多企業苦惱于如何吸引這群人的加入,這也是前期宣傳策劃的重中之重。建議采用“推薦+報名”雙通道的形式,以“高手切磋”“參與榮譽”“發展通道”等標題吸引自主報名,或者用“最佳眼光獎”“幸運樂透獎”等標題提升領導和同事的參與興趣,從而舉薦出優秀人才。
干貨至上 拿走即用
為了解決“企業內生之痛”,我們于2015年推出了一款課程開發與師資培養產品——小Hi(見圖表1),希望將課程開發及內訓師培養做到極致。
為降低學員入門難度,提升學習吸收轉化率,我們主張告別單一的面授形式,將課程開發的步驟方法進行落地化、碎片化的拆分。提供“拿走即用的內容干貨”是小Hi線上MOOC學習的設計理念,其“十全十美”系列課程是對ADDIE更為簡化、細化的理解(見圖表2),每一步都配套一個上手即用的工具模板(見圖表3),讓學員在進入工作坊之前就能快速領會課程開發的關鍵步驟,搭建結構化思維,萃取隱性的知識經驗,再循序漸進地產出。
賽訓結合 創新運營
為了讓內訓不再痛苦,需要在項目中重視游戲化、社群化、賽訓結合等創新運營手段的運用,讓課程開發過程像闖關游戲般輕松有趣。其實,在項目運營過程中,從長圖文、海報、H5、宣傳片的創意設計,到各類淘汰賽、晉級賽、PK賽、踢館賽的策劃包裝,每一個細節都決定著項目成敗。
賽訓結合是企業內訓的常見手段,可由于賽訓策劃欠缺科學性、系統性,常會顧此失彼,本末倒置,以下是幾個需要規避的常見誤區:
一是賽訓的目標漂移,賽訓目標通常包括賽訓要產出怎樣形式的課,選出的人要怎么用,賽制的評價標準與環節需怎樣設計等。
二是過于追求刺激而有失公平,比如有些企業設計“800進40”的淘汰賽,其公平性和可執行性都有待考量,實際風險很大,比如這800人怎么評,誰來評,工作量有多大,評分的效度信度如何統一等。
三是宣傳的手段單一,品牌性弱,海報、易拉寶、視頻宣傳片等只是提升品牌影響力的一種手段,賽訓項目的品牌打造要盡可能擴大項目輻射范圍與聯結群體,如創立大眾評審、智囊團、評審團等多種角色,讓業務領導、課程目標學員參與其中,擴大項目輻射力(見圖表4)。
確保高質高效的成果交付
不出成果的課程開發培訓和不能將能力內化的內訓師培養都是無意義的。我們需要“即產即用”內訓項目效果的衡量標準,這對課程產出成果的完整性、實戰性、自我迭代性提出了較大挑戰。大多數傳統內訓項目難以達到如此效果,而小Hi通過兩個方面的努力得以成功。
第一,小Hi提供了一對一專屬的顧問輔導,直擊學員課件的難題挑戰,隨時隨地快速響應,讓學員少走彎路。輔導分為現場和遠程兩種方式,從邏輯結構、內容深度、教學設計、PPT美化等方面,對學員的成果提出詳細建議。此外,正略博學會分階段出具《課程體檢報告》,讓每個學員都可以從報告中快速鎖定差距,獲得學習資源。
第二,讓成果接受多方檢驗。我們在項目過程中安排了線上課程推介會、試講會等環節,讓領導、課程目標學員等相關群體提前參與,了解課程內容并判斷課程價值。這種方法不僅能對課程質量進行反饋把關,還可以為成果的推廣應用提前鋪墊。
小Hi產品猶如一份菜單,在線上、線下、輔導、機制打造等每個單點模塊中,都提供了標準化的操作思路和最優方案,并根據每個企業不同的應用場景,真正做到靈動隨需,應用百變(見圖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