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 葛樹慧
【摘要】我國大學英語數字化教材出版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代,但在出版實踐中仍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文章在指出大學英語教材數字化出版的必要性和分析其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思路,以應對其發行面臨的挑戰,為大學英語數字化教材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材;數字化;必要性;現狀;建設思路
【作者單位】趙君,中國礦業大學外文學院;葛樹慧,中國礦業大學外文學院。
隨著數字化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現代教材觀的改變,我國數字化教材開發和出版步入了蓬勃發展的時代。數字化教材因具備便捷性、智能化、可視化、環保性、信息多元性等特點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極大便利,各種數字化教材應運而生。大學英語數字教材主要包括電腦課件、網絡課程、網絡視聽材料、音像制品以及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試題庫和練習題庫等,實現了大學英語教材的多維性,將課上和課下學習有效地結合在一起,為師生提供了互動平臺,衍生了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本文在指出大學英語教材數字化出版的必要性和分析其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思路,以應對其面臨的挑戰,為大學英語數字化教材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一、大學英語教材數字化出版必要性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應用的快速發展,以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等閱讀終端的迅速普及,數字閱讀帶來的多維性和便利性使人們在獲取信息與閱讀習慣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數字化閱讀模式成為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重要閱讀方式。大學英語教材數字化出版契合了學生的閱讀習慣,是科技進步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大學英語教材數字化出版對大學英語教學具有變革性的意義,對教師和學生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對教師而言,數字化出版使他們獲取教學資源的渠道變得更加多樣,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同時,他們運用教學資源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對學生而言,全方位、海量、多維性的數字化學習資源拓展了他們的學習渠道,讓他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知識,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另外,數字化資源學習將課堂延伸到課堂以外,有效地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而在學習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學生則需要甄別和選擇。數字文化自然生成的 DIY 學習理念已成為一種網絡的標志性文化符號。這種文化理念培養的往往是一種互動精神,而互動能協助學生成長,培育其開發自身的價值,訓練其分析力、評估力、批判力和幫助他人的能力。
二、大學英語教材數字化出版現狀
數字化發展成為現階段教材出版的新思路。目前,有不少出版社都在大學英語數字化教材領域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影響力較大的有高等教育出版社與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聯合開發的《大學體驗英語系列教材》配套數字化教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配套數字化教材,以及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開發研制的與教材配套的“全新版大學英語教學軟件”等。在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下,一些出版社獲得了數字化教材項目立項,如浙江大學出版社的“創新實用英語立體化教材”項目。數字化教材的開發為知識傳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衍生了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推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也促進了教材出版業的革新發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大學英語數字化教材在出版實踐中仍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1.數字化模式有待完善
高校教材數字化出版主要有網絡教學平臺模式和電子書包模式。網絡教學平臺模式主要指出版社與網絡公司合作,開發在線學習平臺,提供包括數字內容在內的各種延伸服務。電子書包模式是指出版社與電子閱讀器開發商合作,將教材制作成電子書存入閱讀器并投入市場。目前,國內出版社在兩方面都有所嘗試。各出版社與網絡公司合作,建設了與教材相配套的大學英語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課程學習資源和試題庫等,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和渠道,然而這些教材的資源主要應用于電腦終端,忽視了對學生使用率較高的手機移動終端的建設。專業的數據庫和配套的服務支撐平臺建設相對滯后,亟待解決。另外,受到價格及出版模式變化等因素的影響,電子書包模式的開發尚處于試驗階段,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2.紙質教材內容的簡單數字轉換
目前,大學英語教材的數字化出版仍停留在簡單的數字轉換層面,大多是將紙質教材內容通過數字技術轉換到課件、光盤或者網絡學習平臺上,呈現了數字化教材與傳統紙質教材內容基本一致的局面。數字教材不僅應在技術層面上有別于傳統紙質教材,更應該在內容上與紙質教材有所區別,以體現數字教材的特點和優勢。目前這種簡單化的電子加工使數字教材淪為紙質教材的翻版,無法滿足師生對個性化教學的渴望,更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數字化教材的研發應充分考慮與紙質教材匹配資源的整合和開發,以完善教學資源,達到重構教材和教學過程的目的。
3.版權問題
網絡發展使信息傳播便捷化,數字教材的內容很容易被隨意復制、轉載、盜版,對版權保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在我國,傳統的紙質教材有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但數字出版發展迅速,相關的法律條文尚未做到細致規范,涉及數字版權的案例越來越多,版權保護陷入困境。版權問題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作者、出版社和網絡出版商的權益如何分配,二是作品在網絡傳播中權益如何得到保護。版權保護機制的健全和完善,已成為推動教材數字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家版權局正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積極修訂著作權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后的著作權法會為大學英語教材數字化出版營造健康的發展環境。
三、大學英語教材數字化出版建設思路
1.推廣大學英語電子書教材
在英美國家,出版社對電子書教材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愛丁堡大學出版社率先對電子書教材進行了嘗試,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商培生教育集團也雄心勃勃地進軍電子書教材市場。與國外電子書教材發展相比,我國電子書教材仍處于實驗階段,是數字化教材建設的薄弱環節,急需加強建設,以滿足使用的需求。
電子書教材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產物。
(1)電子書教材具有便捷性。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閱讀終端可以儲存所需要的電子書教材,便于攜帶,不占空間,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閱讀器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
(2)電子書教材具有時效性。與傳統紙質教材相比,電子書教材可以隨時更新內容,具有更新周期短、頻次高的特點。并且,出版商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將最新版本的電子教材傳輸到教師和學生手中,解決了傳統紙質教材更新耗費時間長的問題。
(3)電子書教材具有環保性。電子書教材能避免紙質教材出版發行造成的資源損耗,可以有效保護環境。另外,電子書教材具有容易復制的特點,可以降低發行成本,實現“按需印刷”,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2.不斷完善大學英語數字化教學資源
在大學英語數字化教材出版過程中,出版社應避免簡單的數字化轉換,推進與教材內容相匹配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整合,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
(1)大學英語數字化出版應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多元化
首先,大學英語數字化教學資源在內容上要呈現豐富性和多元化。大學英語教學面對的學生來自不同專業、不同領域,他們對英語學習內容訴求存在差異性。教學資源學科內容的定位既要考慮到學生專業需求,又要考慮到教學資源的普適性。大學英語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學科內容應定位為具有“共核性”的通識類基礎學科知識,既要涉及人文類也要涉及科學類,包括歷史、語言、文化、人類、科技發展、科技方法、科技倫理等,以保證學科內容的豐富性。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還要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因此,教學資源在學科內容上要呈現多元化,盡量涉及世界各地文化、風俗及價值體系,既要涉及英語國家文化,又要涉及非英語國家文化,幫助學生通曉各類文化特點,拓展文化視閾,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度和包容度。此外,數字化教學資源還應增加現行教材中忽視的中國文化的比重,培養兼具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學生。
其次,大學英語數字化教學資源在表現形式上要呈現多元化。教材編寫者要將與教材主題、知識點相關的優質資源進行深度挖掘,以直觀的圖文、動畫、音頻、視頻等多元化表現形式,多維度、多角度地呈現教學內容,多方位地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下自主學習,完成語言習得。
(2)大學英語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
目前,在校的大學生都是在信息爆炸時代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通過新聞媒體、網絡等多種途徑接觸、了解外面的世界,熱衷于聽英美流行歌曲,追美劇、英劇、好萊塢電影,聽TED演講。教材的編寫者應該通過訪談、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所關注的領域,并在此基礎上,增強數字化教學資源與學生熟悉領域的聯系,使數字化教學資源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3)大學英語數字化教學資源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更應該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編寫者可以設置具有啟發性、探索性、合作性的項目式任務,給學生創造思考、討論和深度學習的機會。學生通過搜集資料、分析、比較、相互探討等一系列過程,完成自主學習,提高了分析能力、評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協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3.開發手機終端數字化資源,制定個性化學習資源
作為閱讀的新載體,智能手機具有多媒體、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檢索便捷、可參與互動等特征,是數字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新媒體技術的成熟,手機用戶群規模逐漸增大,手機閱讀成為我國成年人數字化閱讀的重要方式。當前在校的大學生大多是90后,他們是在電子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中成長的一代,獲取電子信息能力較強,手機是他們必備的通訊和學習工具。
手機外形小巧,便于攜帶,手機閱讀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具有碎片化特點。學生可以在課間、排隊時、入睡前以及休息間隙進行手機閱讀,接觸大學英語數字化教學資源。因此,手機終端的數字化資源開發應該突出碎片化特點,其內容應該是短小精悍的,是教材學習內容的重要補充和延伸。教材編寫者可以設計制作主題明確、形式活潑、時長5—10分鐘的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微課教程或音視頻資料,確保給學生提供其所需要的文化語境。學生可以通過隨時隨地的碎片化學習來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拓展自己的視野。
手機閱讀具有主動性和個性化的特點。用手機來進行學習的過程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手機使用者可以通過手機搜索功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自主學習是一種自我學習和自我探索的過程,具有強烈的個性化特點。這就要求教材編寫者在資源整合中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在數字化出版中做到因材施教,將數字化資源的語料學科內容和語料語言難易程度納入考量范圍,使不同學科、不同英語語言水平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找到與自己學習需求契合度高的學習資源,形成自我認同感,促使學生完成學習。教材編寫者還應該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為來自不同專業和學科,有著不同學習需求和英語學習習慣的學生開發個性化的App,比如英文版的中國文化APP、英美文化APP、英文閱讀APP等;設立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學習資源平臺,為不同學習水平、不同學習興趣的學生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學習資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需求、語言水平、知識背景和思維結構,選擇性地學習數字化教學資源,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4.加強服務支撐平臺建設
配套服務平臺是大學英語教材數字化出版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傳統的服務平臺通常提供諸如最基本的在線問答幫助和圖書查詢等服務,除了這些,數字化出版背景下的服務平臺還應提供基于數字化教材資源的增值服務。大學英語數字化教材服務平臺所提供的增值服務應以師生的教學需求為導向,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師生的疑問,提供學習途徑、教學理論等相關信息及其他個性化需求。因此,服務平臺應實現售前咨詢和演示教學材料的需求,實現用戶對教材產品個性化訂制、教材開發者與使用者之間互動交流等功能。
大學英語教材數字化出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數字化教材的全方位、多維性、智能化和便攜性使學生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隨時隨地學習,教學模式更加靈活,趨于多元化。毫無疑問,數字化出版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起到前所未有的積極作用。
[1]馬新年. 數字化教材對高等教育產生的影響[J]. 計算機時代,2013(4).
[2]彭威. 大學英語紙質及數字教材編寫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9).
[3]吳曉東.高校教材數字化出版的困惑與思考[J].編輯之友,2011(11).
[4]陳益芳. 高等學校教材數字化發展探析[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4).
[5]張青妹. 微媒體語境下外語數字化教材編寫策略研究[J]. 中國大學教學,2015 (3).
[6]晉來超. 大學英語教材數字出版初探[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10).
[7]夏之翠.我國數字化教材未來發展淺析[J].出版廣角,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