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 張金萍
摘 要:在國際能源格局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中俄積極開展石油合作是互利共贏的選擇。雖然雙方在解決石油貿易議價問題上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但仍存在石油定價地位不平等、石油定價協商困難、俄羅斯政府信譽度較低等問題。目前,盡快調整中俄兩國石油合作議價方式,實現雙邊石油合作的互利共贏是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從中方角度來說,政府應從加強與俄羅斯的經濟關聯性、支持中俄石油企業一體化合作等方面不斷完善中俄石油合作價格機制,以深化中俄石油合作,保障中國能源安全。
關鍵詞:石油合作;價格機制;中國;俄羅斯
中圖分類號:F7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8-0039-03
[作者簡介]李晗(1992-),女,內蒙古赤峰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俄能源合作;張金萍(1969-),女,河北滄州人,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區域經貿合作。
自1992年葉利欽時期開始,中俄石油合作已走過24年歷程。近幾年來,兩國石油合作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簽訂了一系列具有實質性內容的協議和合同。2013年6月,中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公布的俄羅斯向我國增供原油長期貿易合同中,俄羅斯石油公司計劃在25年內對華供應約365億噸原油,總金額約2700億美元。2015年12月,中俄共同簽署了《中國石油和俄氣石油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共同在勘探、開發、油氣產品銷售、工程技術服務和裝備貿易等領域開展合作。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進口國和消費國,在中俄石油合作價格協商過程中一直處于劣勢地位。俄羅斯奉行的“石油外交”政策也為中俄石油合作價格的確定制造了一定的阻礙。在亞太地緣政治日趨復雜的新形勢下,不斷完善中俄石油合作價格機制,對進一步拓展雙方在石油領域的合作,維護兩國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中俄石油合作價格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石油定價地位不平等
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其稀缺性決定了它在國際貿易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石油輸出國累計開采量不斷增加,而石油總體蘊藏量不會大幅度同步攀升的情況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石油資源日益不足的沖突正愈演愈烈。俄羅斯作為世界能源大國,一直奉行的是實用主義的外交政策,能源外交是其恢復大國地位,增強全球影響力的有力途徑,希望每一次能源合作都能實現其利益最大化。隨著全球經濟快速發展,各國對石油需求持續上升,即使當前俄羅斯能源出口歐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俄羅斯石油出口仍保持持續增長態勢。雖然中國在2009年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原油生產國,但早在1993年就已成為石油凈進口國。隨著石油消費數量的不斷上漲以及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中國必須積極尋求與各國石油企業的合作,俄羅斯與中國地緣臨近,互為戰略伙伴關系,是合作的最佳伙伴。但中國、日本和歐洲各國在能源市場上的激烈競爭,造成需方市場不統一,俄羅斯供方地位一家獨大的局面,使俄羅斯在中俄石油貿易談判中占據主導地位。2015年,中國消費石油543億噸,凈進口328億噸,對外依存度高達606%。其中,從俄羅斯進口2668萬噸,占其石油出口總量的112%。2015年底,中國已經超越德國,成為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最多的國家。因此,中國在中俄雙邊石油貿易中始終處于劣勢地位,在石油價格制定上長期缺乏話語權,俄羅斯在與中國石油合作中不斷提高價格,導致中俄石油貿易談判前期久拖不決,俄方一再中斷談判進程。
(二)石油定價協商困難
2009年,中俄簽訂的“貸款換石油”協議中規定,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從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獲得總值為250億美元的貸款,俄羅斯從2011年到2030年向中國出口3億噸石油作為交換條件。但自從2011年1月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運營以來,受國際油價波動和雙邊計算公式不同等因素的影響,中俄雙方圍繞合同的準確性和應付油款的確定等問題不斷發生爭議。2013年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宣布可能會起訴中石油,理由是中石油對俄羅斯所供石油付款不足。出現所謂付款不足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雙方供油價格利率標準不同以及運費協商存在問題。在利率方面,中國一直堅持使用與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相掛鉤的浮動利率制,按照商業化原則操作,而俄羅斯則要求使用固定利率,并享受較低的援助性優惠。在運費方面,不同運輸起始地點所需運輸成本不同,中俄對石油運輸起始點的選擇也存在爭議。2011年中俄達成管道運輸原油協議后,中國認為價格應以阿穆爾州的斯科沃羅丁諾計算,俄方則認為應以濱海邊疆區港口科濟米諾原油價格為準。兩地運輸費用造成原油價差懸殊,斯科沃羅丁諾要比科濟米諾每噸便宜30美元。同時,俄方一直堅持運往中國的油價要比運往歐洲的低,原因是歐洲油氣運輸管道早已成熟,基本實現了成本折舊。事實上,俄羅斯油氣運往中國需要重新鋪設管道,并且東西伯利亞地區的油氣開發成本較高,俄方以此為理由曾多次抬高出口中國的石油價格。
(三)俄羅斯政府信譽度較低
俄羅斯對中國經濟依存度較低,石油價格談判的成敗對其國內經濟發展并無太大影響,迄今為止,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出口市場依舊是歐洲。為滿足其經濟戰略意圖,實現利益最大化,俄羅斯曾屢次違背協議單方面提高對中國的石油輸出價格,或在中國已支付預付款的情況下以各種理由拒絕如期履行合約。中俄簽訂的石油合作文件大多為備忘錄或者意向協議等不具有嚴格法律效力的文件。對俄羅斯而言,這些協議不過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以及烏克蘭事件后,歐美對其進行經濟制裁的情況下,為維持國內經濟穩定不得已作出的讓步。一旦俄羅斯克服目前的經濟發展困境,能否切實履行當前各項協議仍屬未知。普京重新執政以來,雖然意識到俄羅斯經濟過度依賴資源,需要重新調整國內經濟結構,但實際上只是形成了由順應普京的私營經濟寡頭和深得普京信任的官僚集團控制的新寡頭經濟,俄羅斯經濟的背后依舊是政治,石油合作意圖和趨勢很容易被這些代表政治利益的寡頭巨鱷們操控,影響中俄石油合作的正常進行。
二、完善中俄石油合作價格機制的對策建議
中俄石油合作是雙邊能源合作的主要內容,對擴大中俄經貿往來和提升雙方國際能源市場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中俄雙方應把握新形勢,抓住新機遇,積極解決石油合作價格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推動雙方在石油領域的深入合作。
(一)加強與俄羅斯的經濟關聯性
在歷次中俄石油合作談判過程中,俄方一直處于談判強勢地位,令中方在原油貿易中長期處于被動地位。中國要想改變在以石油為代表的中俄能源合作談判中的不利局面,就必須加強與俄羅斯國內經濟的關聯性。烏克蘭事件后,美國和歐洲各國對俄羅斯實行了大規模經濟制裁,同時伴隨著國際石油價格的大幅度下跌,俄羅斯迫切需要其他國家以投資等形式對其進行經濟援助。能源出口是俄羅斯確保其經濟社會發展并維護其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對能源企業吸引外資設置了較高的準入門檻。相較而言,投資和參與俄羅斯漁、林、農等產業的發展建設更為容易。中國可以著眼未來,在繼續強化與俄羅斯石油企業關聯度的同時,加大對俄羅斯國內各非支柱性產業領域的投資力度,以投資額度為依據交換俄羅斯石油能源。這種以投資換石油的價格機制可以逐漸提高俄羅斯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程度,改變中國在貸款換石油價格談判過程中的被動局面,增加中國在石油價格談判中的籌碼,實現與俄羅斯石油合作的平等互利。
(二)利用上合組織建立區域內價格協商機制
伴隨著經濟高速增長,中亞地區各國的石油需求量逐年增加。但到目前為止,該地區尚未形成標準的石油市場,石油合作缺乏相應的協調機制,能源供應可靠性問題變得尤為突出。上海合作組織自2001年成立以來,在促進地區安全穩定、維護成員國共同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加強。上合組織的發展代表著中亞各國政治經濟發展的目標和方向,也為各國能源領域合作提供了一個平等對話的平臺。中國應利用上合組織實現有關各方利益的宗旨,與中亞各國聯合構建能夠顧及能源出口國和能源進口國雙方能源安全的石油合作價格談判機制,明確區域內石油合作價格機制的基準利率和運費計算方法。同時,中國應發揮主導作用,督促各成員國簽訂框架內促進和保障能源合作順利進行的法律協議,既可以避免因政府信譽導致的空談式合作出現或違約行為的發生,也可以促進區域內能源合作和投資的便利化。
(三)充分把握俄羅斯國內能源政策變動趨勢
自普京執政以來,俄羅斯對外積極推行能源外交政策,但國內能源投資領域的制度安排頻繁變動,影響到中俄石油合作價格協商的順利進行。中國應充分掌握俄羅斯當前能源戰略的總體布局,并充分了解影響俄羅斯能源戰略走向的國際因素,準確把握俄羅斯未來相關能源政策的變動趨勢。首先,緊密聯系全球能源格局變化,針對俄羅斯不同時期的政策及時進行戰略性調整和安排。其次,考慮中俄能源供需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找到中俄能源戰略的契合點。第三,對雙方石油合作基礎和條件進行深入研究和評估,降低交易風險,做好投資、開發、合作等方面的戰略準備。通過對俄羅斯國內能源政策的正確解讀,把握俄羅斯能源政策走向,及時對中俄石油合作價格機制的運行方式進行相應調整,降低俄羅斯因實用外交目的單方面違約或不履約風險,保障中國對俄羅斯的石油進口安全。
(四)推進中俄石油企業一體化合作和北極地區油氣勘探開發深度合作
近幾年,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薩哈林地區石油探明量不斷增加,但該地區自然環境惡劣,在地理位置上不具有對歐洲輸送石油的優勢。同時,俄羅斯國內勞動力和開發資金嚴重不足,導致該地區的石油資源遲遲得不到有效開采和利用。中國應以此為契機,加大對該地區的人力和資金的投入力度,爭取獲得俄方油氣資源的優先勘探開采權,或通過建立中俄雙方共同持股的合資石油公司,進入俄能源上游領域,實現中俄能源上下游一體化合作。
北極地區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川逐漸消融,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國逐漸將能源戰略目標向北極推進,都在努力爭取對北極能源資源的優先開采權。在俄羅斯當前國內經濟和對外交流面臨重重困難的形勢下,中國應抓住時機,加大與俄羅斯在北極地區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的深度合作,全面參與俄羅斯石油企業在北極的石油勘探開發、航道港口建設和輸送管道建設等項目。利用中國的直接投資者和參與者身份,剔除中俄石油合作中的國際油價波動和能源政策變動等外部影響因素,僅以兩國石油生產運輸成本、供給消費能力等內部因素為依據確定穩定的石油價格浮動范圍,完善中俄石油合作價格機制。
三、結語
石油合作在中俄能源合作領域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實現雙邊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的良性互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雖然目前在中俄石油價格談判過程中存在一些矛盾和障礙,但中俄雙方在各自的國際戰略上仍是互為依靠、相互借重的。目前,俄羅斯面臨西方國家的外部政治打壓和內部盧布貶值等經濟壓力,其參與東北亞地區能源合作的意愿不斷增強,這為中俄進一步密切石油貿易合作關系提供了契機。隨著國際能源關系格局和中俄兩國國力的不斷變化,中國應積極加強與俄羅斯經濟的關聯程度,不斷調整石油合作方式以及完善價格協商機制,中俄雙邊石油合作價格談判機制面臨的問題將逐漸得到解決,合作程度也將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劉立昌,李宏亮國內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研究及建議[J]經濟問題探索,2015(6):24-26
[2]潘巖新形勢下我國天然氣定價機制研究與建議[J]中國能源,2016(2):17-20
[3]趙先良,潘繼平中俄油氣合作重大進展及其潛在風險與對策[J]國際合作,2014(10):29-32
[4]于牧雁基于投資戰略選擇下的中俄石油貿易合作機制分析[J]南都學壇,2014(2):110-112
[5]張弘,張瑩梅能源定價機制及能源金融可持續發展策略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4(11):15-18
Abstract:Under the changing of international energy structure, carry out oil cooperation actively is a win-win choic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Although the trade has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but there are still existing problems,such as oil pricing status is not equal,oil pricing negotiation is difficulty, Russian governments reputation degree is low.At present,adjust the oil cooperation bargaining mode as soon as possible is the main problem that faced by China. From the Chinese point of view,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economic relevance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supports petroleum enterprise integr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improve Sino-Russian cooperation in the oil price mechanism,to improve the level of oi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and safeguard Chinas energy security.
Key words:oil cooperation; price mechanism; China; Russia
(責任編輯:喬虹 陳鴻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