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婧然 傅婷婷
摘 要:在市場經濟下,經營績效是衡量我國企業綜合實力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分析股權結構和債務結構兩大資本結構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從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和發展能力四個角度進行衡量,選取以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前十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之和、資產負債率、存貸比作為解釋變量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商業銀行股權結構對績效幾乎不產生影響,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率與績效呈正相關關系,存貸比與銀行經營績效負相關。提出適度降低控制資產負債率,加大監管力度,完善股權分割制度等提升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資本結構;銀行績效;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8-0127-03
[作者簡介]祝婧然(1986-),女,黑龍江肇東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商業銀行、金融市場、公司治理;傅婷婷(1994-),女,江蘇鹽城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商業銀行、公司治理、財務管理。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經濟新常態視角下江蘇商業銀行經營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項目編號:2015SJD726);鹽城師范學院校級青年基金項目“鹽城市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與經營效率的相關性研究”(項目編號:15YCKWQ013)。
隨著國際環境出現的新變化,以上市銀行為代表的國內商業銀行面臨嚴峻的發展形勢,增長動力不足、金融風險上升、結構分化加劇。據2015年半年報顯示,16家上市銀行的營業收入總額高達1833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1646億元。在五大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三類銀行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最快的是城商行,達2578%,五大國有銀行的增速最慢,只有581%;凈利潤總額708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178億元,增速為258%,明顯降低;總資產高達11583萬億元,同比增長1099%,而部分銀行增速有所下降。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正處于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風險和商機并存。而資本結構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我國上市商業銀行能否實現績效最大化,鑒于此,本文從資本結構視角出發,探究資本結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進而發現不足并提出對策建議
一、資本結構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影響的理論分析
(一)股權結構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
1商業銀行股權集中度大的銀行,大股東持股比例高,擁有的剩余索取權也相對較大,所以更容易監管經理人行為,經理層的行為也會直接受大股東意見的影響。而監管不力時,大股東通常會因自身利益,去影響經理層做出不利于銀行長遠發展的決策,進而會使中小股東的利益受到影響,與利益最大化原則背道而馳,降低銀行績效。所以商業銀行的股權集中度過大,對銀行績效產生不良影響。2在股權非常分散的商業銀行,無一控股股東,監督經理層的成本高,而且占有的銀行收益分配比例也較小,所以不足以影響銀行監管。而監管不力時,經理層就會從自身利益出發做出損害其他股東利益的決策,小股東會拋售持有股票,導致股價下跌,同時對商業銀行經理的聲譽和形象也會造成損害。3銀行的經營績效也會受前幾名股東持股比例之和的影響。在前十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之和較大的情況下,尤其是每個股東的持股比例相對均勻時,更加關注銀行的內部管理,他們會更大程度關心自身利益,期待經營決策對自身有利,因此股東之間就會互相制約,最終抉擇出對股東集體利益最有益的決策,即股東利益最大化。
(二)債務結構對績效的影響
商業銀行債務結構的顯著特點是資產負債率高和債務結構分散。銀行經營績效能否有效提高與債務結構的合理性密切相關,因為債務資本占銀行所有資本的比重大,銀行形成非常高的代理成本。破產權是債權人實現對商業銀行控制的有效途徑。完善的破產法律和制度是債權人行使破產權的重要保障之一,而銀行業的行業特性及其債務結構的特殊性也影響債權人破產權力的行使。
二、資本結構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績效衡量方法與指標選取
1績效衡量方法
商業銀行的信息使用者很多,對銀行績效的評價內容及角度都不同。銀監局更多關注銀行的信用狀況,因此對信用的資產質量監管比較嚴格。銀行的經理層和股東更多通過內部經營管理業績來評價銀行績效;因為信息不充分,所以上市銀行的小股東及存款客戶通常通過信用評級來了解銀行經營狀況。綜上所述,信息使用者即銀行業績的評價主體,對銀行業的評價指標總結為: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和發展能力。
2指標選取
以銀行的績效為被解釋變量,具體而言,就是選取各上市商業銀行在樣本區間內的凈資產收益率作為績效的衡量指標。以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前十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之和、資產負債率、存貸比作為解釋變量,分別記為:P、X1、X2、X3、X4。其中,X1、X2、X3是對上市商業銀行資本結構的描述,X1、X2代表了銀行的股權結構,X3代表了銀行的債務結構。
(二)數據來源與模型構建
1數據來源
選取2009—2014年我國11家上市商業銀行的數據,分別為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數據來源于各銀行的半年報、巨潮網、知網數據。
2模型構建
通過面板數據模型的混合模型分析代表資本結構的各個變量對上市商業銀行績效的影響,建立模型如下:
Pit=α+αX1+bX2+cX3+dX4+β
(三)實證結果分析
1趨勢分析
可以看出,在樣本區間內,上述商業銀行的績效整體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態勢,2015年達到最低,僅為1515%;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在小范圍內上下波動,結合前者的變動趨勢發現,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不明顯。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與績效的走勢基本一致,說明兩者之間可能呈正相關關系。資產負債率雖然變動不明顯,相對穩定,但與績效比較可以看出,在多數時間段內,績效的下降正對應了資產負債率的上升,兩者之間可能呈負相關關系。存貸比整體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態勢,2011年達到最低,2015年達到最高,同樣與績效對應比較可以發現,在多數時間段內,績效的下降也對應了存貸比的上升,兩者之間可能呈負相關關系。
2面板數據分析
采用Eviews6軟件對上述模型進行面板數據回歸,結果如下:
在5%的置信區間內,X1對商業銀行績效的負影響沒有通過t檢驗,同樣X2對績效的正影響在5%的置信區間內也沒能通過檢驗。由此可得:X1、X2代表的商業銀行股權結構對績效幾乎不產生影響。而這與現實中正常的上市公司以及上文的假設并不相同,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國上市銀行的控股股東基本為國有企業,這種“一股獨大”的狀態和政府的調控政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資源配置方面能夠相應地享受到政府轉移的利益,進而能夠抵消一些大股東因自身利益而做出不良決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在5%的置信區間內,X3通過了t檢驗,說明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率與績效呈正相關關系,即資產負債率越高,銀行績效越好;反之,則越差。這既與假設一致,而且與1984年Myers和Majluf 提出的優序融資理論一致。根據優序融資理論,在銀行有資金需求時,會首先考慮使用自身在經營中積累的利潤,這是因為利用自有資金不僅成本低,而且也不會受到資金使用方面的限制。可是銀行積累的利潤是有限的,而且國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立時間不長,所積累的利潤難以滿足銀行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資金缺口。這時銀行往往會考慮通過債務來籌集資金,發行股票銀行能夠籌集大量的長期資金,但是這種外源資本方式會稀釋銀行的股東權益和每股凈收益,因此最終銀行才會選擇股權融資。伴隨銀行規模的持續擴大,銀行自身的管理能力以及金融創新能力也都在持續提高,使銀行的盈利能力不斷增強,所以銀行可供自己使用的利潤越來越多,資產負債率也隨之降低,即上市商業銀行的績效與資產負債率負相關。在5%的置信區間內,X4也通過了t檢驗,存貸比與銀行經營績效負相關,即存貸比比值越小,銀行績效越好;反之,則越差。理由是吸納社會上的閑置資金是銀行最基本的業務,并且利用吸收的存款發放貸款,而由此產生的存貸利息差就是銀行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也就是說存款是銀行取得利潤的基礎。銀行存款合約的持有人跟正常的工商企業的債權人不同,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存款合約的持有人能夠隨時向銀行發出提取現金的要求。伴隨銀行吸納存款的增加,存款合約持有人提取現金需求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所以銀行的破產風險也就增加了。銀行的股東破產風險主要是該銀行的股東承擔,而凈資產收益率反映股東權益的盈利能力,由存款增加帶來的破產風險降低了商業銀行股東的盈利能力。
三、提升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對策建議
(一)適度降低控制資產負債率
高資產負債率、高財務杠桿,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一般特征。本文實證結果表明,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率與績效是負相關關系,我國16家上市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率多高達90%以上,甚至是92%以上,銀行資產負債率仍有很大調整空間。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一些國家的銀行資本負債率超過了150%,這是因為銀行在大量吸收存款的同時又利用這部分資金作為負債,為銀行本身創造利潤。而銀行因為有信用保障不擔心出現“擠兌”現象,可以承擔較高的資產負債率。當銀行的資產負債率非常接近1時,并且資產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價值又大幅降低,銀行可能會出現資不抵債的現象,導致銀行不能正常經營,甚至出現破產危機,這時銀行績效無從談起。我國商業銀行應適度降低資產負債率,從95%降到90%,甚至到85%,以促進銀行績效的提高。
(二)加大監管力度,完善股權分割制度
加大對上市商業銀行的監管力度,健全法律法規體系。要求上市銀行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準確、及時地向社會公開與證券相關的各種信息,健全股票評級制度,以促進上市銀行提高經營質量,更好地維護投資者權益,繼續完善資本市場,對因違法違規對投資者造成損害的上市銀行加大懲罰力度。目前,限制銀行股東實施外部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國內的股市分割問題。我國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還存在一定比例的非流通股,導致銀行股權不能有效流動,投資者很難采用并購交易的方式實現控制權的轉移。為了實現上市商業銀行股票全流通,在操作策略上應采取分流化解方式。
[參考文獻]
[1]Kim, S,Eric S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the Agency Costs of Debt in Corporate Debt Policy[J]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86(21):131-144
[2]Benjamin Maury, Anete PajusteMultiple Large Shareholders and Firm Value[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5(29)
[3]柴琳我國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5(65)
[4]陳偉雄淺談我國商業銀行資本結構與經營績效的關系[J]財政金融,2015(170)
[5]王一棟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2012(12):104-108
[6]廟久芝,董繼剛商業銀行資本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盈利性和成長性的考量[J]金融發展研究,2011(9)
[7]史潔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與資本結構關系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34)
(責任編輯:張彤彤 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