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傳陽 賈建堯 王倩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餐飲業作為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在發展和轉型過程中也遇到了瓶頸。從“新常態”的視角探究我國餐飲業的發展,具有以下優勢:傳統餐飲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價格合理,品種豐富,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劣勢: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監管體系不健全,餐飲企業缺乏品牌營銷意識,缺乏專業管理人才;機遇:外賣平臺快速發展,管理升級,新社區餐飲需求膨脹;威脅:市場競爭加劇,全面進入“微利時代”。提出以下對策建議:政府加強扶持引導,完善行業監管體系,培育餐飲品牌,構建合理的人才結構。
關鍵詞:餐飲業;新常態;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F7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6)09-0071-03
[作者簡介]戴傳陽(1996-),男,漢族,天津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賈建堯(1996-),漢族,江蘇淮安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王倩(1997-),女,土家族,湖南常德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學界對我國新常態概念做出了界定,并圍繞其特征、發展規律、對策等進行了廣泛研究,主要分析了各行業如何進行戰略轉型,但對餐飲業的研究還較少。程小敏(2015)運用比重分析法分了新常態下中國餐飲業增長性的變化,提出重點企業與中堅企業同步兼顧的對策;沈毅,楊曉猛(2015)主張在新常態下,政府應出臺相關的法律政策,加大對市場環境的監管力度,而企業也應制定自己的發展規劃,以適應市場節奏的變化;成西翔(2015)在互聯網視角下研究了餐飲業的營銷模式,提出餐飲業的社會化營銷和傳統營銷應默契配合,進行優勢互補。
一、我國餐飲業發展現狀
(一)收入增速放緩
2013年全國餐飲業收入為252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是近20年來增速最低的年份。2014年有所回升,同比增長了97%,結束了餐飲業收入增速持續放緩的局面。2015年前5個月餐飲市場消費水平持續上升,但在6月份開始下降,到8月份時跌至低谷。其中高端餐飲業收入從2013年開始負增長,同比下降了18%。中型餐飲收入比2012年增加了2100億元,由此可知,中型餐飲業的發展狀況相對良好。
(二)餐飲企業轉型遭遇瓶頸
從2013年開始,一些餐飲企業為謀求更好的發展進行戰略轉型,期間主要面臨以下問題:一是難以收回成本,轉型需要耗費大量資金,需要對自身的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可能在轉型后成為大眾化產品,失去特色。二是轉型后品牌價值降低。在轉型過程中,對自己本身的消費群體可能是一種傷害,也會影響其品牌在主流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企業無法判別是否會失去忠實顧客。三是轉型后企業可能在短時間內沒有大的改變,這對經營者而言會是一個巨大的沖擊,使得經營者信心動搖,開始考慮是否退出市場。
二、我國餐飲業的SWOT分析
(一)優勢(S)
1傳統餐飲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五千年的餐飲文化造就了我國世界第一餐飲大國的地位,傳統飲食文化深入人心。中餐葷素搭配理念,使中餐在營養均衡上更加合理。相較于西餐來說,我國廣大消費者更傾向選擇中餐。
2價格合理,品種豐富
我國菜品種類繁多,從八大菜系到各地小吃名品,無不彰顯中餐品種的豐富多樣。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中餐進行了餐飲市場細分,分為高級宴會菜品和家常菜系,滿足了不同的顧客需求,相對于西餐來說價格更合理。
3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
隨著我國餐飲業的快速發展,很多企業越來越注重服務質量。不論是高檔飯店還是中小型餐飲企業,都努力提供良好的用餐環境和優質服務,使顧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二)劣勢(W)
1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監管體系不健全
近年來,我國頻現食品安全問題。從2006年媒體報道“地溝油”問題以來,食品安全問題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在2016年“315晚會”曝光“餓了嗎”后,食品安全問題又成為輿論焦點。種種現象表明,我國對餐飲業監管力度不夠,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對餐飲新領域缺乏有效管理,嚴重影響了餐飲業的聲譽和健康發展。
2餐飲企業缺乏品牌營銷意識
目前,我國大多數餐飲企業在營銷方面缺乏創新,大量的“老字號”由于缺乏品牌意識而紛紛倒閉。而一些新型的餐飲企業,因為缺乏歷史文化沉淀,又缺少品牌建設意識而無法很快打造自身品牌,導致餐飲品牌少且不斷流失的局面。
3缺乏專業管理人才
餐飲教育科研滯后,我國沒有專門的本科烹飪院校,餐飲職業經理人隊伍培養和專業培訓工作滯后。行業人員素質不高,缺乏高層管理人才和烹飪技術人才。尤其是中餐行業人員流動大,很難留住優秀人才。
(三)機遇(O)
1外賣平臺快速發展
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獲得33億美元的投資;滴滴戰略投資餓了么,并獲得阿里125億美元的投資;百度外賣進入新一輪投資大約3億美元;達達獲得3億美元投資。我國餐飲業正朝著電商方向快速發展,對于一些中小型餐飲企業來說,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
2管理升級
隨著時代的發展,餐飲業管理者的戰略目標也在與時俱進,許多店面由獨家經營發展為連鎖經營。企業已不再單純利用價格優勢吸引顧客,以“外婆家”為例,打造了自有品牌,通過企業文化的提升和品牌的打造,吸引了一批忠實的顧客。
3新社區餐飲需求膨脹
新社區往往以小家庭、流動人口組成,在主流消費人群普遍年輕化的趨勢下,社區餐飲業態也需要小而美。在廚房逐漸“消失”的年代里,社區餐飲將成為除超級購物中心以外第二個主要餐飲消費陣地。以“群生記”為例,他們采取了小店思維,實施單品+小食的戰略,得到了年輕消費群體的青睞。
(四)威脅(T)
1市場競爭加劇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的提出和電商的飛速發展,許多創業者將目光投入了餐飲業,而餐飲業本身市場容量已趨于飽和,由單純的質量競爭發展到了產品與企業品牌的競爭,這對每個經營者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
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外餐飲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其中以快餐和西餐為主,如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等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持續上升。國內餐飲企業與國外相比,在規模、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差距較大,競爭力較弱。
2全面進入“微利時代”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影響的持續加深,國內餐飲業也受到很大沖擊,食品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上升,管理人才匱乏、成本控制難等諸多問題日益凸顯,行業競爭愈演愈烈,餐飲業全面進入“微利時代”,傳統的管理、經營模式遭遇嚴峻挑戰。
三、對策建議
(一)政府層面
1加強扶持引導,完善行業監管體系
針對餐飲業的發展,政府應加強法律制度建設,如出臺餐飲業發展規劃、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營造餐飲業良好的發展環境,協調好各方關系,在輿論宣傳、政策導向、市場開發、技術引進、企業上市等方面予以扶持。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積極爭取財政研發和產業化基金,支持餐飲產業化、工業化、人才基地、技術創新、民生餐飲等關鍵項目建設。
2助力企業培育餐飲品牌
品牌是現代餐飲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政府應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針對性地引進具有代表性的國際、國內知名餐飲企業。振興老字號餐飲企業,引導其開拓創新,挖掘潛在消費者,并融入現代消費理念,提升老字號形象。將企業品牌培育與餐飲菜系、菜品創新和技術進步緊密結合,發揮名店、名菜、名師的品牌疊加效應,推動餐飲集聚化發展。
3構建合理的人才結構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培養和吸引各方面餐飲人才,是整個餐飲行業面臨的重要任務。各級政府應完善用人機制,在行業招聘中做到公開化、專業化,為餐飲業發展不斷注入新的血液。在信息系統方面應加大投入,建立餐飲人才信息庫,實現透明化、流程化,加強對人才資源的利用程度。此外應在高校內開設相關課程,提高餐飲業人才儲備。
(二)企業層面
1高端餐飲
在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后,高端餐飲發展嚴重受挫,總體發展形勢嚴峻,企業應加快戰略調整。在轉型過程中,餐飲業應做好品質和服務,迎接市場挑戰。當今時代,大眾消費者對餐飲消費的追求更多表現在品質和服務兩方面,所以說好的菜品和服務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高端餐飲企業應把握發展機遇,逐步向大眾消費靠攏,要緊密跟蹤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結構,要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戰略目標。要高度重視成本控制,提升利潤空間,嚴格控制加工和分配兩個環節,做好標準制定,減少浪費,實現資源利用高效化。
2中小型餐飲
中小型餐飲作為市場的主流,除了保持自身的優勢外,還應促進產品組合多元化。餐飲業在21世紀講究的是健康營養飲食,并且要綠色環保。餐飲連鎖企業在設計產品組合時,應將標志化和多元化相結合,除必備菜系“招牌”菜外,應注重創新,不斷變化菜品款式,不斷推陳出新,迎合消費者的需求,緊跟市場脈搏。同時,應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實行親情化、個性化服務。
[參考文獻]
[1]程小敏.新常態下對中國餐飲業增長性的思考[J].美食研究,2015(9).
[2]沈毅,楊曉猛.新常態下餐飲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基于大連市的實地調查[J].大連干部導刊,2015(5).
[3]金碚.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5(1).
[4]成希祥.互聯網經濟發展視角下餐飲業社會化營銷模式的研究[D].浙江:浙江大學,2015.
(責任編輯:張彤彤 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