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良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 510507)
?
美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優化
——基于農產品質量視角
林景良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 510507)
以華盛頓州天使港市當地農產品供應鏈為例,分析供應鏈和產品質量的關系,提出充分利用當地農業資源,大規模和中小規模農產品供應鏈應該互補以提高農產品質量,發展當地經濟,提高就業率。
農產品;供應鏈;農產品質量;美國肉類質量
集中化、大規模化的美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具有提高農產品供應鏈的穩定性、降低供應鏈風險等優點。但大規模生產的農產品,特別是肉類,雖然有基本的質量安全保證,但質量往往不如當地小規模生產的農產品,與綠色農產品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如何平衡保護自然和保護人類自己的身體健康,是農產品供應鏈管理要解決的問題。筆者以華盛頓州天使港市為例,分析了美國農產品供應鏈的特點,對美國大規模農產品供應鏈和產地小規模農產品供應鏈進行比較,提出了優化農產品供應鏈以提高美國農產品質量的策略。
華盛頓州天使港市是一個只有幾萬人口的小城市,地廣人稀,人們分散居住。當地有沃爾瑪、好市多(Costco)、Safeway、Albertson等大型超市,銷售大量農產品,包括新鮮蔬菜、冰鮮肉類、冰凍肉類等。當地居民習慣從大型超市購買食品和農產品,幾乎每家都有大冰箱,可以儲藏大量的冰凍、冷鮮食物。當地還有一個較簡易的農產品市場,面積大概幾百平方米,有部分農產品是當地的農產品,也有部分是大型農業公司的農產品。
依賴超市的消費習慣削弱了當地農產品的生產及農業發展。從供應鏈的終端,即農產品市場來看,幾乎不存在農民自由交易的農貿市場,天使港市唯一的農貿市場每周六開放約5 h,每次約有10個攤主參加,其中僅有少量的農產品交易,非農產品銷售占50%以上,顧客也很稀少,總的農產品交易量很少。當地政府對農產品的加工、生產有嚴格的要求和限制,如對屠宰牲畜,不僅城區不能屠宰牲畜,即使在鄉村,對屠宰場地要求、屠宰設施要求等都有嚴格的限制,等于直接阻止了個體農戶加入農產品供應鏈。從農產品生產情況來看,天使港市地廣人稀,有大片肥沃土地和豐富的森林資源、海洋資源。大量的土地未被開墾,河流、海洋也保護得很好,捕魚、釣魚都需要許可證,并且很少進行水產養殖;森林里樹木茂密,野生動物眾多。總之,當地土地、水域資源幾乎是原生態的,沒有被利用起來供應農產品。
1.1 美國大規模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優點
1.1.1 提高了農產品供應鏈的穩定性。美國以大型超市、連鎖零售商為主導的農業生產平均規模較大,專業化程度較高,同時,由于美國農業生產以自由市場為主導,因此,農產品基地市場相對集中的局面逐漸形成。另外,美國高速公路、鐵路等運輸網絡非常發達,農產品運輸保鮮設備、現代化程度高,再加上數目眾多、經營規模比較強大的大型農產品零售連鎖終端。因此,客觀上就形成了農產品的貨源穩定、供貨及時,這進一步促成了以大型超市、連鎖經營商店為引導的農產品供應經營管理模式(圖1)[1]。這種集生產、銷售為一體,直接銜接農產品零售連鎖終端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是建立在農業生產者( 農業企業) 、農產品零售商等大規模經營基石之上。但與就近生產、就近供應的傳統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相比,該種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模式流通路徑長,同時需要對農產品進行清洗、加工、保鮮、庫存等,增加了額外的成本。
1.1.2 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創新。農業企業可以通過持續的農產品創新、銷售場所開拓、管理手段革新、技術創新等途徑來逐漸提升自身競爭力,如開發轉基因產品,提高抗蟲害能力,提高單產。最終,農業企業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發展目標定位將變得更為精準,不同農業企業之間的組織管理手段靈活性、彈性更強,進一步適應了美國農產品銷售市場需求[2]。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如美國消費者對轉基因等農產品的擔憂促使他們更希望食用就近生產的非轉基因農產品,成為促進當地農業發展的新動力。
1.1.3 有效降低農產品供應鏈的風險。美國將農業生產企業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產前、產后服務部門緊密地組合在一塊,此種模式有效地降低了農產品市場經營風險,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同時,由于農場生產的產品數量大、種類多、商品率高等特點,使得美國眾多農產品物流企業、代理企業、加工企業等直接參與到農產品供應核心鏈條之中。該鏈條直接承擔了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產品包裝、交通運輸、裝卸搬運、信息傳輸等一系列業務。另外,在同一條農產品供應鏈中,眾多農業生產主體根據“訂單交易原則”建立了互相信任、較為穩固的供需關系,極大地提高農業專業化生產的穩定性、適應性[3]。但這種大規模生產方式使小型農業、個體農業舉步維艱,甚至倒閉,不僅導致失業率的上升,也不利于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農業生產資源,不利于提高無公害、有機農產品的市場比例。
1.2 美國大規模農產品供應鏈的缺點 雖然美國大規模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模式提供了品種豐富、產量巨大的農產品,并保證農產品供應鏈的穩定,但也有其不足之處。
1.2.1 未達到綠色供應鏈管理要求。美國以大型超市為主導的大規模農產品供應鏈,使得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了基本的保證,但總體上沒有利用美國廣大、豐富的土地資源提供更高水準的綠色、有機農產品,離綠色供應鏈管理要求有較大的差距。
1.2.2 限制了綠色供應鏈的發展。美國的大規模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模式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降低了人們對綠色食品的要求,不利于人們身體健康,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推動作用不明顯。美國城市化率達到了90%以上,公路便捷,汽車普及,美國人習慣到超市購買大量食品,然后放在家里大型冰箱里儲存;另外,美國人習慣燒烤肉類并添加各種口味較重的調味品,對肉類的質量不是很敏感。
1.2.3 社會效益有待提高。美國的大規模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模式,不利于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不利于提高當地的就業率,同時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在華盛頓州,大量的土地都被樹木和草地覆蓋,很少被開墾為耕地,農產品主要來自美國南方和墨西哥,而當地的農業就業機會不多,產生了大量的流浪漢。如果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發展當地綠色農產品生產,采用“農戶(或小農場)+社區(或消費者)”的傳統的供應鏈管理,可以繁榮當地農業經濟,提高就業率和人們的生活質量。
雖然美國農業發達,農產品數量和質量整體在全球領先,但美國相對地廣人稀,農業生產資源豐富,高度集中化、大規模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沒有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未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綠色農產品。因此,提出以下建議優化美國農產品供應鏈,尤其是對非大宗農產品,如蔬菜、瓜果、肉類等有現實意義。
2.1 完善農產品物流體系,發揮當地傳統農產品供應鏈的優勢 與現代化、集約化的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相比,傳統的農產品供應鏈雖然有其劣勢,但也有其自身天然的優勢。傳統的小規模農產品供應鏈見圖2。首先,該供應鏈緊貼市場,能迅速響應當地顧客的需求;其次,該供應鏈能有效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生產出更高的質量的農產品,甚至綠色農產品;第三,該供應鏈的中間環節少,減少了長距離的運輸、加工、保鮮等大量成本,提高效益;第四,該供應鏈能提高當地的就業率,發展當地經濟。
2015年初,華盛頓州天使港市對當地農業經濟政策做出了調整,降低了農產品加工、屠宰的限制要求,允許當地農戶、小農場在具備一定的基本設施的情況下屠宰和加工農產品。還需要恢復或建設當地農小型產品交易市場,恢復傳統的農產品供應鏈以提高農產品交易的時效和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

注:虛線代表的可缺少環節。Note: The dotted line represents a missing link. 圖2 傳統的小規模農產品供應鏈Fig.2 Traditional and small-sca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完善當地流通環節、建設當地農產品物流體系具體包括以下措施:第一,整合當地農資生產企業、農戶、農家店等資源,加大對農產品市場的扶持力度,由當地市場有效需求帶動當地農業產業化,提高當地農業生產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水平;第二,加強當地農產品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當地農產品市場建設、農產品倉儲,提高當地農產品的市場份額,有效提高初級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第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加強和完善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包括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系統、供求信息公共平臺、電子交易平臺等,如利用手機APP,促進當地農產品交易。
2.2 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提高農產品質量 美國很多地方空氣清新,河流、海水清澈,樹木、草地茂盛,野生動植物豐富,這種自然條件可以讓廣大民眾享受綠色、有機農產品。如在奧林匹亞國家公園,森林茂密,有大量枯樹枝可以利用這些樹木資源種植菌類,生產高質量的食用菌,滿足廣大市民的需要。
2.3 建立綠色農產品供應鏈管理體系 大型集中養殖場排出大量的廢氣、廢水,嚴重污染環境,同時降低了農產品的質量,提高了運輸量和碳排放,提高了農產品成本,不是環境友好型的供應鏈。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利用自然的生態平衡,建立綠色生態鏈,保護環境和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尤其是養殖業,以美國消費者喜愛的牛肉為例,以天然牧草為食物的放養牛肉不僅質量優于圈養的牛肉,更能讓牛和牧草和諧共存,保護環境。
農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主要包括5個方面: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營銷和綠色物流。
2.3.1 綠色設計。綠色設計包括綠色產品設計和綠色包裝設計。綠色設計遵循“3R”(Reduce、Reuse、Recycle)原則,因此,與傳統農產品設計相區別,在綠色產品設計階段要充分考慮農產品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使設計結果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內資源利用、能量消耗和環境污染最小,如種植、養殖適應當地條件的農產品,少生產反季節的農產品,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干預。綠色包裝設計主要涉及到農產品包裝材料的選擇、節能設計、可回收設計和延長的生命周期設計等4個方面,如采用天然植物包裝材料,及時送貨和消費,減少農產品儲存等。
2.3.2 綠色采購。綠色采購主要涉及到種苗、飼料、農用物資如農藥、化肥等物資的采購,要求進行采購的農產品流通企業要建立環保意識和安全意識,從安全角度和環境角度對采購過程進行改進和優化。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利用有機肥生產有機農產品,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美國相對地廣人稀,有條件利用當地資源生產有機農產品。
2.3.3 綠色生產。采用傳統的種植、養殖方式,生產有機農產品,避免會有害物質排入水(如化肥、農藥) 和大氣中。
2.3.4 綠色營銷。以人體健康和減少環境污染為出發點,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生產者、流通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農產品綠色營銷的內涵可以從3個層面理解:其一,節約原材料,以保護農產品企業持續發展需要的各種資源;其二,確保農產品安全、營養和方便,以利于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提升;其三,引導綠色消費,培養人們的綠色意識,優化人類的生存環境。 如利用當地社區優勢、人們的口碑,加強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聯系,降低銷售成本。
2.3.5 綠色物流。綠色物流不僅包括從原材料的獲取、產品生產、包裝、運輸、倉儲、直至送達最終用戶手中的前向物流過程的綠色化,而且還包括廢棄物回收與處置的逆向物流,目的是減少資源的消耗,降低農產品損耗率,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如汽車在美國普及率很高,充分利用家庭轎車實現當地農產品的物流配送,在加油站、交通要道等地開設農產品市場,方便消費者選購農產品。
[1] 蘭萍. 全球化背景下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及對策研究[J].北方經貿,2005(12):15-17.
[2] 曹芳,王凱.農業產業鏈管理理論與實踐研究綜述[J].農業技術經濟,2004(1):71 -76.
[3] 徐震宇,何樹東. 如何進行供應鏈管理[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The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US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LIN Jing-liang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
Taking the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in Port Angeles, Washington Stat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chain and product quality, then suggests to make full use of local agricultural resources, combine the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and small-scal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together 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to develop the local economy and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rate.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Meat product quality in the USA
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課題(14G71);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院2011年重點課題(xyzd1107)。
林景良(1974- ),男,福建武平人,副教授,碩士,從事企業管理研究。
2016-09-21
F 273
A
0517-6611(2016)32-02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