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環境設計專業作為一門綜合類的學科,在教學領域逐漸受到重視,依托于“工作室制”的教育模式也逐漸被應用于大多民辦高校中,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是近些年一種新興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夠通過良好環境的創設豐富學生的思維,使其逐漸養成與市場接軌的設計能力。因此,本文將以此為出發點,對當前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現狀做初步分析,并結合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淺談其在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旨在能夠為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及創新提供些許思路。
關鍵詞:“工作室制”;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0 前言
隨著社會的現代化發展,教育改革進程不斷深入,民辦高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此外,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空前提高,基于此,依托于“工作室制”的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育模式研究不僅是響應人們的號召,同時也是時代的需求,就目前來講,在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以及矛盾,作為一門綜合藝術類的學科,無論是教材內容抑或是教學方法都直接著教學效果以及教學質量,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專業教學的切實需求,針對此,依托于“工作室制”的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育模式研究逐漸成為一種必然。
1 “工作室制”的實踐教育模式
“工作室制”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相對于傳統封閉性教學而言,更加趨向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開放性與自由化是“工作室制”實踐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眾所周知,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創新逐漸成為時代的主體,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逐漸成為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教育重點,傳統的高等教育轉型為知識的創新教育已成必然,基于此,“工作室制”的實踐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工作室制”的實踐教學模式是傳統封閉式教學的一次巨大革新,堅持開放性與自由化的教學特點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民族的發展需要依賴于創新,環境設計的靈魂也在于創新,所以說,創新成為了環境設計專業的靈魂,“工作室制”的實踐教學模式正是基于實踐的創新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未來就業打下堅實基礎的同時,提高學生對社會與市場的適應力,并帶動學生的全面發展。[1]
2 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質量有待提高
一般來講,環境設計是一門綜合類的學科,并不是單獨存在,學科內容具有豐富性和交叉性,同時也是時間和空間的完美整合,環境設計的靈魂是創新和靈感,作為一門藝術類的學科,環境設計專業自然需要高質量的教學,同時也需要專業的領路人和個性化的教育方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靈感,創作出更有代表性和個人風格的作品,而非千篇一律的創作風格,這就需要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模式,以此滿足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創作需求和學習宗旨。但是,就目前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實踐模式來講,大班授課、枯燥的理論知識講解是其主要的教育模式,嚴重忽視對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同時對于創新理念的認識不夠,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創作的主觀想法,抄襲和復制成為其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緩解,由此可見,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與此同時,部分民辦高校為了收取更多的學生,導致其現有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學生對上課缺乏期待感,進而致使課堂授課質量不斷下降,從實踐結果來看,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仍有待提高和改革。
2.2 缺乏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換言之,教育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實踐,也是為了更好的實現學生就業,服務市場,目前,雖然很多民辦高校會與一些企業合作,為部分環境設計學生提供實習和實踐機會,但是能夠真正完成社會實踐,并從實踐過程中有所收獲的是少之又少,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大部分室內設計公司都無法接受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十分薄弱的學生,即便可以接受,數量也十分有限,所以大部分民辦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環節都是草草了事,敷衍和應付致使其嚴重缺乏實踐能力,在未來的就業過程中,無法很好地適應市場環境,甚至于社會脫節,進而導致就業困難,學非所用。[2]
2.3 教學模式封閉老舊,缺乏創新
通常情況下,民辦高校在錄用環境設計專業學生過程中,主要通過美術加試,由此可見,美術是環境設計的基礎,所以很多民辦高校將教育的重點放在美術上,缺乏對學生環境設計理念的灌輸和引導,同時由于教育模式缺乏創新,導致教育與時代發展相脫節,封閉老舊的教學模式與經濟技術發展形成鮮明對比,同時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經濟結合更是少之又少,這就導致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發展瓶頸,傳統的教學模式既然已經難以滿足專業教學的切實需求,就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出現,有利于深化產學研合作,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對于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創新教學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 依托于“工作室制”的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育模式研究
3.1 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育是工藝美術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原生態藝術的一個分支,也是對美和個性的追求,從教育的目標上看,環境設計是為了創作出更優質、更個性化的作品,同時也是為了民族工藝美術文化的延續,甚至被認為是特色文化與審美的寄托,并借此獨特的方式來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在浮夸社會中完善人的修養,提升社會精神文明風氣建設。[3]基于此,首先要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從而實現環境設計教育的積極意義。
基于“工作室制”的教學,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實踐性,項目化工作實驗場地的構建,對于真實工作環境的模擬極其有利。通過各種設計元素的輔助,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當中不僅能夠有效鞏固專業的理論知識,對于創新思維的培養,更是有著積極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應當確保教師能夠具有相應的實踐技能,才能使其教學能力滿足民族工藝美術的設計需求。
3.2 積極承攬相關專業的市場項目
現代化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環境設計專業教育模式的發展需要依賴于創新,與此同時,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所以,要積極承攬環境設計專業的市場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經驗,“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主要是基于實踐的創新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對社會與市場的適應力,還能通過市場項目的承攬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就業基礎。
項目的市場化開展是決定工作室制的教學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對此,教師應當在環境設計美術市場中積極尋找合作項目。比如通過與裝飾公司的合作,來掌握環境設計最為前沿的動態,更好地發現問題以便于更好地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對當前的環境設計市場有著最直接的了解,通過不斷地積累經驗來拓展設計思路,提升綜合能力。[4]
3.3 完善考核評價標準
基于“工作室制”教學項目的實施,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生的一切工作進行及時的監督指導。與此同時要保證做到將考核評價標準最大程度予以完善。“工作室制”教學的重要意義就在于其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考核評價標準也應當脫離傳統模式的束縛,以啟發性為主,最大程度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4 創新教學模式
目前民辦高校在教育過程中忽略了對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使其缺乏創新精神,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實際需求相背離,很多學生的就業前景堪憂。針對此種現象,依托于“工作室制”的實踐教學模式對于改善傳統老舊教學模式,創建良好的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環境設計專業的就業能力重在設計能力,不僅需要制定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標準,同時還應當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多多采用激勵競技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比如在進行《設計創意與表達》課程教學時,可以借助工作室所承接的簡單工藝設計訂單項目,開展計時考核,全程對學生的操作步驟、設計細節等等進行記錄,并在項目結束時征詢客戶對于每款設計成果的滿意度,以此來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既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5]
4 結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手段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科學技術逐漸被滲入到各個領域當中,為各個領域帶來了極大的生產便利,其中也包括教育領域,“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在科學系統化升級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代表意義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手段,為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與此同時,現代化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將教育與經濟相結合,更好的響應了時代的需求,由于人們對于生活環境和居住空間的應用功能和審視功能的要求逐漸增多,人們開始關注關注風格設計創新,個性化成為人們的主要訴求,基于此,文化底蘊下藝術元素挖掘成為重點,所以說,培養學生的審美和創新意識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 工作室制”教育模式應運而生。
參考文獻:
[1] 胡大白,楊雪梅,張錫侯,羅煜,李高申,樊繼軒,湯保梅,王軍勝,時會永,李艷杰,董黎麗,褚清源,馮玉榮,陶繼新,劉萬福.民辦本科高校培養目標定位與育人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0(06):1-36.
[2] 黃璜,馬緣園.工作室建設與教學關系初探[J].新聞論壇,2012(06):60-61.
[3] 王正剛,李杰.工程背景下的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6):182-185.
[4] 王璞.吉林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背景下民辦高校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5(05):271.
[5] 2011年上海教育發展報告:邁向現代化的上海教育(摘要)[J].教育發展研究,2011(Z1):1-45.
作者簡介:鞏妍斐(1983—),女,河南人,碩士,鄭州科技學院藝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設計藝術學方面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