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文媛 解嶸 丁海奎 范彥
[摘要] 對于高校教育工作而言,思想教育作為馬哲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貫徹傳輸的主要陣地,這一工作開展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到了學生的成長,同時也直接影響到了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基于大數據化時代下,對于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而言,在迎來全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如何借助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來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進而促進高校的穩健、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
[關鍵詞]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問題;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11-0054-02
一大數據的內涵與特點
當前在相關研究領域中尚未針對大數據這一名詞的內涵與定義給出統一的界定,概括而言,可將大數據理解為一種數據集,其中蘊含著巨大的且可被利用的信息資源,相應信息資源又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特點。在當前的應用實踐中,大數據技術能夠為實現對信息資源的充分挖掘并實現對數據信息的完善整體與高效分析與存儲奠定技術基礎。尤其是在網絡化時代下,作為信息化革命的產物,將再一次引起技術領域的深刻變革。而大數據時代所具備的特點為:
第一,信息量大且質量參差不齊。基于大數據時代下,借助網絡促使信息的傳播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束縛,進而能夠為社會各領域提供必要以信息資源,但是,相應信息質量參差不齊,虛假暴力以及色情信息內容侵蝕了人們的思想并給使用者帶來麻煩,所以如何實現對所需要信息的有效選擇,則成為了一大困擾。第二,信息傳播與更新的速度快并能夠實現多渠道的獲取。首先,在信息的傳播上,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呈現出了爆炸化的增長,不論在傳播上還是更新上都十分迅速,如何運用這些信息來服務于學習,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則是一大突出難題;同時,信息獲取的渠道打破了傳統媒介的束縛,通過智能手機、計算機、平板電腦等媒介都能夠實現對信息的及時有效獲取。第三,沖擊著人們的思想。基于多元化的網絡信息下,沖擊著人們的思想,加上當代大學生作為網絡應用的主體,其思想觀點與價值理念的形成都是融合了多種思想后而逐漸生成的,而不可避免的是外來思想會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一定的沖擊與影響。二基于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所迎來的機遇
基于大數據時代下,借助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對于高校而言,則給其在教育服務以及管理工作上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第一,實現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完善搭建。以往,學校在進行學生個人信息搜集的過程中,一般是以調查抽樣的方式來實現的,而在網絡化全面覆蓋大學校園的背景下,可以借助網絡來實現學生信息的搜集整理,進而以完善學生信息系統的構建來明確學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而為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信息基礎。第二,為高校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開辟新途徑,并實現相應教育網絡平臺的完善構建。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可借助網絡信息化平臺的完善搭建,將關于思政教育內容的信息進行發布與更新,并建立相應的博客論壇,開通思政教育專項微博,以相應信息的及時高效傳遞來強化思政教育的力度,為提高思政教育的質量并創辦全新的教育實施陣地奠定基礎。而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將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三基于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面臨的挑戰
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其在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全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極大挑戰。大量信息內容的涌入促使學生的思想價值理念等受到沖擊,進而影響到了大學生的行為,對于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則增加了教育的難度。具體而言,主要面臨的挑戰為:
1信息不對稱且個人隱私信息受到威脅
一方面,信息不對稱是網絡信息化時代下信息所具備的特征之一,對于市場雙方而言,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基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雙方所獲取的信息存在不對稱的現象。而從高校角度而言,雖然能夠實現大量信息資源的有效獲取,進而了解學生的發展信息,但是,在實際落實這一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其獲取信息的質量明顯偏低,進而也就無法充分的服務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另一方面,基于網絡時代下,個人信息的安全性則受到了較大的威脅,學生在利用網絡的過程中很多個人信息難以避免的會遭到泄露,同時,基于數據化信息管理模式下,本身就難以實現對數據信息安全性的有效維護,因此,這也給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挑戰。
2數據二次利用的風險大且信息差距大
首先,在數據的二次利用上,基于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數據會存在不真實且客觀的問題,甚至會存在一些具有誤導性的信息內容,而對于這些信息將會帶來的危害性則是難以進行有效預測的。所以,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而言,這一風險的存在將增加其工作的難度。其次,數字鴻溝的存在,促使信息差距大,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為了避免以及消除這一數據鴻溝為題,則就需要實現對信息數據的不斷搜集整理與分析,而如果該項工作落實不到位,則就會直接對該工作的開展造成一定的誤導。
3制度性鴻溝難以跨越
基于信息化、網絡時代下,基于原有制度下,難以實現對隱私信息的安全性進行有效保護,在虛擬的網絡社會中,如果只是憑借技術手段來實現對這一風險問題的解決,在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則還是會導致一系列新問題的產生,此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制度難以跟得上信息文化發展需求的步伐,進而致使網絡虛擬社會出現混亂狀態。此種情況下,基于相應制度性鴻溝難以跨越,導致高校在借助網絡化平臺來落實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又不得不面對這一風險所帶來的挑戰。
四基于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創新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1借助這一技術平臺的搭建來構架全新教育陣地
在實際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對于高校而言,要想積極發揮出大數據時代下這一技術所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全新發展機遇,則就要提高對大數據技術的重視程度,積極的挖掘大數據技術的利用價值。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則需要借助這一技術的應用來搭建全新的信息管理平臺,結合目前高校各項教育與管理活動的主要開展方向,以大數據技術來實現對信息全面搜集與整理,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方向來擬定基于思政教育主題下的活動課題;也可將其應用于圖書館檢索系統之中,明確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向,為實現有針對性教育內容的落實奠定基礎。
2以教育服務功能的充分發揮來實現該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
在當前的網絡化形式下,大學生已經成為應用網絡的一大主體,其生活與學習中處處都可見到網絡的身影,因此,在實際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可借助相應網絡博客論壇的搭建,及時搜集整理相關的信息內容,針對學生平時交流探討的話題,及時掌握相應信息內容中存在的偏激思想等,以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與引導,確保在這一開放的交流平臺中,學校能夠以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來充分的服務于學生的成長。同時,為了實現與學生的更好交流,還可利用微信等全新平臺來及時獲取相應的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并針對所存在的問題積極的給予幫助與引導,以及時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確保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并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3建立信息監督機制并實現就業指導的落實
首先,要實現思政教育品牌形象的塑造。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隱私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嚴重威脅,對于學生個人信息內容,為了避免遭到泄露而被懷有不良企圖的人所利用,則就需要以完善監督機制的構建來確保學生個人隱私信息的安全性。為了確保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能夠借助大數據技術來進一步的服務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輔助高校專業教育工作以提升教育服務質量,就需要強化自身的品牌形象意識理念,以確保在實際落實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不大提高管理方法的科學性。其次,在創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是按對不同數據信息的有效管理,并明確數據信息內容間的關系,以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在此過程中,利用這一全新技術手段來實現對當前就業需求信息的有效分析與整理,引導學生逐漸實現自身職業生涯的規劃。
4不斷強化工作的實效性
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標在于實現馬克思主義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遞,確保當代大學生能夠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不動搖,并具備著較強的政治信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能夠承擔起建設社會、服務社會的責任,進而通過不斷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政治素養與思想道德品質,實現社會主義合格建設接班人的培養。因此,借助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在實際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強化自身的數據意識,以提升自身的服務績效,進而強化該項工作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要想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進而借助大數據技術的優勢來實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并提升該項工作的服務質量,則就需要在明確大數據時代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積極借助這一技術來實現全新工作陣營的搭建,并立足于大數據技術下來實現工作方法的不斷創新,進而才能夠從根本上發揮出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參考文獻
[1]梁家峰,亓振華.適應與創新:大數據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06):63-67.
[2]蔣紅.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與對策[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4):46-49.
[3]李懷杰,夏虎.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48-51.
[4]李鵬,王艷杰.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2):73-75.
[5]逄索,魏星.大數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J].思想理論教育,2015(06):72-75.
[6]王暉慧,王暉瑜.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J].新聞戰線,2015(06):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