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
[摘要] 如何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對于思政課的教學及教師而言顯得尤為迫切。本文正是從這一迫切需要出發,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體驗和感悟,并通過調查研究,對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不夠的主要表現及教學吸引力不足的原因還有提升策略等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 獨立學院;思政課;教學吸引力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11-0081-03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綜合素質教育的核心。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對大學生政治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然而,在當代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國社會轉型期的背景條件下,人們政治意識淡化,加之獨立學院的特殊性,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還存在環境惡化、氛圍消解的趨勢,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感興趣,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反感、產生厭倦情緒等,因此,如何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就顯得尤為迫切。本文正是從這一迫切需要出發,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體驗和感悟,并通過調查研究,對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不夠的主要表現及教學吸引力不足的原因還有提升策略等進行分析探討。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問題的內涵因素
“吸引力”,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把事物或別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方面來”。這原本是一個物理學上的概念,而現在被廣泛應用于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學科中。“教學吸引力”就屬于教育學的范疇。所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就是學生想學,愿意學并且喜歡學思政課,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都能享受其中。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吸引力“主體”思政課教師、“客體”大學生、“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理論知識、“方式”教學方法手段、“環境”教學氛圍五大構成要素。可見,教學吸引力是教學實效性的前提,沒有教學吸引力,就談不上有教學效果,教學目標也不能實現。
二獨立學院思政課教學吸引力不夠的主要表現及原因剖析
在調查中發現,雖然有絕大多數同學認為思政課對提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一定的作用,也認為有必要開設這樣的課程,但卻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對這樣的課程不感興趣,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反感、產生厭倦情緒等,遲到、早退、曠課者有之,睡覺玩手機做其它事情者有之,而大都認為是思政課教學吸引力不夠導致的。究其原因,則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從學校的層面而言,作為獨立學院,由于其特殊的辦學模式和特點,以“通基礎、精專業、強外語、重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則往往會更加重視對大學生就業有明顯幫助的外語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而不同程度地忽視“思政課”這些對就業“沒有什么幫助”的“邊緣”課程。一個比較突出的表現就是在課程排課上,思政課要給專業課讓位,早上一二節不能排課,一般都安排在下午,有的甚至還安排在周五下午。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人一種錯覺,思政課無關緊要,學校都不怎么重視,這樣的時間安排更是給學生多了一個逃課的理由,更是覺得這是可有可無的課程。
其二,從大學生的層面而言,獨立學院的“90后”大學生都有一種特有的浮躁化、功利化的心理。這種心理致使部分大學生自我意識增強,注重張揚個性,關心自身利益,卻淡化了對國家、社會和他人的責任意識。在上課的時候也表現出明顯的個性化傾向,愿意去學對自己就業或是未來有幫助有價值的專業課以及自己喜歡的課程,而“思政課”因其實效性及價值不能立刻顯現則不愿意學類似的課程。比如在“你上思政課的原因?”問卷調查中發現,很多同學都覺得因為是學校開設,為了課程學分能順利畢業才去上思政課的,并不是自己主動選擇,主觀愿望想上的。所以有些思政課堂的抬頭率不到30%,大部分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而即使是那些抬頭的同學也未必是認真聽講的。
其三,從教師的層面而言,獨立學院思政課教學的師資力量不平衡,基本上是“兩頭大,中間小”的老教授和年輕教師的組合。而這在教學上的體現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調查中,有學生坦言喜歡老教授在課堂上分享的豐富閱歷和經驗,也有學生坦言喜歡年輕教師的活力和緊跟時代脈搏的分享,但不喜歡空洞說教、照本宣科,而更多的是希望閱歷、經驗和時代相結合,再融入教師的人格魅力,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所謂眾口難調,要滿足所有學生的愿望,如何塑造一個完美的思政課教師儼然成為一大難題。
其四,從教學內容的層面而言,由于教材的單一,且有部分內容與高中所學政治內容重復,這也是導致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在05方案即《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規定的四門必修課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而在調查中發現,學生對于這四門必修課的態度及熱情是逐年遞減的。在學生最喜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問卷統計中,370位同學參與此問題的調查,將近50%的學生最喜歡的思政課首選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其次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占29.5%,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占13.8%,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只有6.7%。而這也同時表明大學生更喜歡傾向于關注大學生活實際以及史實的課程,對于重復性內容較多且多理論和抽象原理的課程并不喜歡。
三增強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的途徑和措施
從以上調查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影響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提高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讓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成為大學生喜歡并受歡迎的課程,真正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就要從多途徑多渠道去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環境無疑是重要的因素。在當代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國社會轉型期的背景條件下,人們政治意識淡化,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還存在環境惡化、氛圍消解的趨勢。因此,要想讓大學生對思政課真正感興趣,就有必要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尤其是學校這一重要載體,要轉變理念,認清思政課對于大學生人格塑造、品德養成的重要性,擺正其合理重要的地位,予以足夠的重視,使思政課不再被“邊緣化”。一方面,可以在課程排課上,將思政課與專業課一樣平等對待,甚至思政課的重要性要超出專業課。這是守住課堂的主要陣地;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平臺上,將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有機結合。這是拓展第二課堂的很好途徑。學校通過課堂的主要陣地和第二課堂的配合,將對大學生的思想認知、政治態度、道德意愿、價值取向以及行為選擇起到很好地正面引導的作用。
2大學生要認清形勢,自覺培養責任意識。
調查中發現大學生覺得課程是否具有吸引力一則因為興趣,二則因為有用性。因此,被稱為洗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自然被排除在極具吸引力課程之外。盡管如此,作為當代大學生還是應該足夠清醒地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思政課雖然極具中國的特色,但也并不是我們國家所獨有的,可以說是世界共性的課程。每個國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國情開設相關的通識教育或是公民教育的政治課程,都在于培養國民的公民責任意識。有國家就有政治,有人就有思想,有學校就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從古希臘斯巴達教育,到今天的美國精神教育;從孔夫子設教授徒、傳播“禮”“仁”和“中庸”,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三政”(軍政、訓政和憲政)教育…… 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以往人類階級社會的全部歷史,相關實踐和理論,古今中外皆然,源遠流長。
而我們大學開設的四門思政必修課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主要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解決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的歷史,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著重講授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并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認識和分析現實問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偉大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以及各項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堅定性,積極投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而在學習這四門思政課程中培養的歷史思維能力、戰略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底線思維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可以讓大學生受益終生,在道德迷失時能夠堅守,在生活困惑時能夠擺脫,從容淡定地過好自己的精彩人生。因此,作為教育客體的學生,更應該學好思政課,培養自己的公民責任意識,愿意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己負責,需要勇于和善于面對現實,同時盡可能不虛度光陰;對社會負責,需要了解和適應所在社會,了解社會意識形態的主流,在職業人、公民人、道德人等多重身份中提高人文素養,不斷優化自身綜合素質。
3 加強教師的素質素養,提升人格魅力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古語言“親其師,信其道”,要想讓學生相信你所講的道理,必須先讓他們接受你的為人。孔子也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崇高的教師人格對于推動學生的心靈來說是無價的,教師修煉自身素養,完善自身人格至關重要。教師如果能在教育教學中展示教師的人格魅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人格效應,真正在人格上贏得學生的心,學生就會自然生成對教師的仰慕之情,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師的教育。調查中也發現,88%的學生都是因為先喜歡上老師,從而再喜歡上他的課。因此,要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教師人格魅力及內涵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作為思政課老師,自身的政治素養和專業素養不可或缺。自己要真學、真懂、真信,而且也不能背離主流價值,還要加深文化底蘊修養。如果僅僅停留在思政課課程教學的層面是遠遠不夠的。現在的“90后”大學生個性鮮明,容易接受新觀念,因此,思政課老師應加強自身修養,通過培訓進修等與時俱進地學習,汲取各學科如管理學、心理學、經濟學、法學、美學等學科的營養,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不斷地提高和擴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內化于思政課的教學中,這樣才能避免空洞的說教。
其次,思政教師高雅、文明的言談舉止會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起著修正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師內在素養的外在體現,都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訪談中也有學生談到思政老師幽默的語言、有品位的鑒賞以及有氣質的穿衣都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思政老師還應塑造舉止優雅的品格魅力。
再者,作為思政老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真切關愛學生,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只有這樣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為思政課堂增添多一份吸引力。
4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
首先,思政課的時代性比較強,因此,對于思政課的教學內容要靈活整合,適當增減,與時代主題相應,而不是一味地按教材順序照本宣科,應該從教材體系走向教學體系,將教材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熱點、社會焦點相結合進行專題化教學。
其次,教學方法的改進創新也是提升思政課吸引力的重要措施。單純的傳統課堂講授法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還可以借鑒參與式教學法和體驗互動式教學法,比如小組討論探究、展示分享、情景表演、案例分析、知識競賽、辯論賽等等;從而使學生能在平等的交流中獲取信息,在坦誠的討論中受到啟迪,在激烈的辯論中尋找真諦,在共同的參與中一起成長。在自身的教學體驗中,學生反響比較大受益比較深刻的是在課堂中舉行的辯論賽。有設計過這樣的主題:“人生發展中,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還是努力比選擇更重要?”和“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這樣的辯論賽從辯手對前期資料的準備,到賽中的唇槍舌戰,再到賽后的總結分享,既體現了對知識的掌握貫通,又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學生也認為這樣的課堂更活躍更有吸引力。
此外,團體輔導技術如起始技術、過程技術和追蹤技術在思政課堂的應用也可以明顯吸引學生的眼球。事實上,團體輔導技術一開始是用于心理輔導的一種形式。在樊富珉撰寫的《團體心理咨詢》一書中指出,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是通過創建信任的團體氛圍, 鼓勵和引導團體圍繞共同關心的話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使成員在充分的互動中,分享多樣化的觀點和資源,并產生思想的碰撞和獲得內心的感悟,從而達到澄清觀念、提升認識、改變行為、促進人格健康成長的目的。而這與思政課的教學目標是一致的。因此將團體輔導技術遷移到思政課堂會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比如其起始技術中的“設問導入、懸念導入、視頻導入、歌曲導入、故事導入、情境導入、時事導入”都能夠很好地應用到思政課程的課前導入。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開始的新課導入學生就被深深地吸引了,那他也就愿意去探究去期待接下來的課程。而過程技術中運用的角色扮演、工作分配以及游戲活動則要根據不同的課程精心設計。本人在教學實踐中有設計過“價值觀澄清”的游戲活動,比如“價值觀拍賣會”“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樣”等,這是對學生影響最深刻的團體游戲活動,有大學生在全程用心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真情流露,情不自禁地落淚,也認真地思考了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接下來又應該如何行動。通過學生自己的自身體驗感悟去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等則比老師的單純的說教更有效。
當然,現在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如微信、微電影、微視頻等,亦或是走出校門、深入社會,到基層去,到工農群眾中去參與社會實踐等,將虛擬與現實、線上與線下、課上與課下有機結合起來,共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的影響和吸引力。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問題涉及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我們應該多層次、多維度去思考。要想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受大學生歡迎,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和大學生一起形成合力,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共同促進。唯有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才能真正實現其育人功能,成為大學生成長的需要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參考文獻
[1]王彥平. 增加高校思政教育吸引力路徑探討[J].科技展望, 2015(18).
[2]謝慧麗.新時期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研究[J].理論觀察, 2014(3).
[3]廖俊清,楊曉強.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探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12(11).
[4]彭建國 , 李彤 . 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問題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思想教育研究 ,2011(03).
[5]牛變秀.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提升策略探究[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1(4).
[6]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