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呂潔 李江
摘 要:互聯網思維改變了企業的傳統思維模式,并成為當下各行業的發展的必備要素。設計的互聯網思維模式下人人皆為設計師,傳統意義上設計師和用戶的邊界趨于模式,設計師的再定義以及設計師的存在價值值得探討。
關鍵詞:設計;設計師;互聯網;思維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ヂ摼W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互聯網成就的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思維方式?;ヂ摼W思維指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精神、價值、技術、方法、規則、機會來指導、處理、創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維方式。小米公司CEO雷軍認為互聯網思維是一種方法論,并且能在未來滲透各個行業?;ヂ摼W思維推動了企業的進步乃至整個社會的進程,也給設計帶了發展方向。
技術的發展導致觀念的發展,觀念的發展也將影響設計?;ヂ摼W思維作為一種觀念是互聯網技術創新的產物,技術創新拓展了設計的概念,必將給傳統的設計開辟新的發展路徑。設計的互聯網思維使設計師和消費者的身份不斷融合,其界限逐漸模糊,消費者越來越能夠發揮主動性參與設計并導向設計。
1 基于大數據的設計導向
與云計算相關的大數據計量器是互聯網技術的一大突破,其帶來的經濟效應可見一斑。凱文·凱利認為計量數據是經濟的助推器,數據比事物本身更具有價值,我們正在走向一個建立在數據的數據或元數據上的經濟。數據獲取的便利性、廉價性、快捷性提高了設計師的效率,另一方面則創造了巨大利潤。設計師根據數據信息分析和比較進行產品設計,最終設計出符合大眾需求和發展潮流的產品。小米手機作為首個成功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其成功被解讀為“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傳統企業的游戲規則”。它一改傳統手機系統“閉門造車”的模式,以用戶需求為導向,MIUI團隊通過收集來自微博、論壇等各個平臺的用戶數據以及反饋信息來設計,并以最快的速度更新系統功能,億萬小米用戶和粉絲成了小米的設計師。其成功的核心要素在于用互聯網所特有的思維方式進行產品研發和營銷,同時通過用戶體驗將互聯網用戶轉化為粉絲經濟。
互聯網思維下的銷售模式為消費者與廠商搭建了良好的溝通平臺,為消費者的咨詢、購買、售后服務、信息反饋等提供了便捷通道,同時生產者也能根據消費者反饋的信息來進行設計的創新和改良。瑞典快時尚服裝品牌H&M重視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的開發和應用,并堅持自營全球分店,從而保證信息順暢地流通。ICT系統連通了包括設計、采購、生產、配送和銷售在內的整個供應鏈,環環相扣。H&M的成功證明:設計的互聯網思維淡化了傳統設計產品設計-銷售-售后服務的界限,它不僅體現在產品外觀和內部結構設計上也同樣體現在產品生產和銷售的整個動態過程當中。在這個過程中,設計以消費者的建議和需求為導向,消費者真正意義上成為了消費的主體參與到產品設計中,而不是被動接受設計產品,消費者某種意義上成了設計師。
2 基于個性化服務的設計
隨著體驗經濟的發展,消費者要求表現自我意識、個人風格和審美情趣,反映在產品設計上的是產品越來越豐富化與個性化。一方面要求產品功能齊全、高效,適合于人的操作使用,另一方面又要滿足人們的審美和精神需求。一些企業鼓勵消費者參與性設計或者個性化定制產品,以滿足個性化需求?;趥€性化定制催生了互聯網設計的模塊化。模塊化設計是指在對一定范圍內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并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合可以構成不同的產品,以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的設計方法。
海爾集團則率先將這一模式應用于家電領域,為用戶提供了廚電、洗衣機、冰箱等產品個性化定制,以“模塊化”的手段實現了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耐克公司推出的NIKEid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包括鞋子外部裝飾、圖案、顏色服務。用戶通過NIKE APP或網上商城直接參與設計自己喜歡的鞋子設計。消費者參與個性化定制設計充分體現了設計的互聯網思維模式的開放性、智能化和人性化。設計對用戶透明化,不再是設計師的專屬,用戶參與設計,使設計師、用戶的思維共同作用,設計產品成了用戶的真正意義上的“必需品”。
設計的互聯網思維模式下人人皆為設計師,消費者通過間接或者直接的方式參與設計。這種趨勢愈演愈烈,傳統意義上設計作為“設計師的創造性活動”這一概念開始瓦解。設計師的工作有的部分被機器替代,有的部分被消費者替代,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模塊設計更是設計師創造性的殺手,有人質疑設計師的創造性價值何以體現?設計師在未來有無存在價值?
毫無疑問,設計師將會存在并且更能體現其設計的價值?;ヂ摼W思維模式下社會對于專業設計師的要求更高,設計師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技術創新使互聯網思維走向成熟,基于互聯網思維的設計思維也不斷更迭創新。以產品設計師為例,設計師不但要了解工業產品的造型方法和制造工藝, 而且還要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各個階段有著相當的了解, 比如:市場調查、流行趨勢、消費心理、營銷策略等。設計的互聯網思維在不斷淡化設計師職業的傳統邊界的同時也更能發揮設計師創造性跨界能力。
此外,設計師將單純服務設計升格為智能服務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服務設計中,設計師必須創造資源來連接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系統交互關系。設計不只是對用戶需求、產品終端、計算技術和互聯網的整合,還應該考慮服務于互聯網中某一個節點?;ヂ摼W是各種超人格的匯集地帶,設計的互聯網思維力求設計師把單點的極限匯聚起來,成為“超人”設計師。
參考文獻:
[1] 凱文·凱利(美).技術元素[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2] 蒂姆·布朗(英). IDEO,設計改變一切[M].侯婷,譯.萬卷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