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鄉鎮群眾重視精神文化生活,也有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而鄉鎮文體服務中心作為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如何更好地為群眾文化服務,成為很多地區都在學習的內容。本文通過分析鄉鎮文化服務中心的職能作用,總結目前在實際工作中的不足,最后結合各地區優秀的經驗,闡述了具體的重要的幾項工作經驗。
關鍵詞:鄉鎮文化服務中心;群眾文化;經驗
1 鄉鎮文化服務中心的職能作用
1.1 滿足群眾文化需求
隨著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使得更多的人們注重文化生活。管理學中有“馬斯洛需求理論”,人們已滿足了基本的生活的安全的需要,接下來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豐富發展。在黨和政府的政府領導下,鄉鎮經濟發展和不斷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群眾物質生活的逐步富裕,推動了廣大群眾在文化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農村群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強烈。越來越多的鄉村居民晚上到村里的球場或開闊的場地跳廣場舞,節假日很多村鎮都有秧歌隊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文化生活也是居民幸福生活指數的一個指標之一,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為了使更多的老百姓生活的健康幸福。鄉鎮文化服務中心作為直接面向農村地區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基層組織,其基本職能就是保障農村群眾文化權益,滿足其文化需求。
1.2 提升群眾文化素質
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尤其在舊時代人們思想相對腐朽、封建思想嚴重。但是如今的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發展的更加開放性和包容性,農村面貌如今已煥然一新。但是在很多地區因為受到整體的教育文化水平的限制,依然有很多鄉鎮整體的文化素質較低,因此會出現很多相對愚昧的思想行為。鄉鎮文化服務中心通過舉辦豐富多樣的健康的文化活動,不斷的感化引起農村居民,使大家的思想更加積極、科學和健康。十年前很多鄉鎮文化服務中心通過村村放電影的方式進行文化宣傳教育,如今鄉鎮文化服務中心可利用網絡等現代化手段,開展實用技術、技能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訓,提升農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培育社會主義新型農民。
1.3 培育農村文化人才
其實在農村有很多富有創意的潛在文化農民,但是因為整體的環境影響導致無法發揮或無法發現其具有的文化才能。鄉鎮文化服務中心就是這樣一個文化建設的大本營,提升農村群眾的素質時,發掘和培養農村文化人才。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不同的鄉鎮很多具有不同的鄉間民俗,不同的民俗具有多元化的藝術資源。鄉鎮文化站可以整合資源,對農村群眾中文藝愛好者進行培訓,扶持培養群眾文藝骨干,培育農民演出團體。積極為群眾搭建文化平臺,通過百姓參與和文化站的專業指導,創造的文化形式與百姓日常生活最貼近的,也是最受百姓喜聞樂見的。不信可以培育民間文化人才,而且能保證這些傳統文化能源源不斷地流傳下去。
2 我國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現狀
2.1 地方性基礎文化設施長期缺乏
文化服務中心的職能之一主要是突出“服務”二字,負責所轄鄉鎮群眾文化交接事務,很多無法進行正常的文化活動其中一個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資金的支持。地方政府需要重視才是獲得發展的第一步,地域性經濟實力不足,相關設備以及管理經驗難以及時更新,不能全面滲透核心引導理念。沒有有效的資金支持和財政投入的管理經驗的更新學習,文化站很多成為一個擺設,作為國家的職能部門之一,長久以往不僅滋生不良風氣,也會影響政府職能部門的形象,最終將制約文化事業的多元發展實效。
2.2 文化投入力度不足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文化事業建設與發展需要地區發展水平相對吻合、平行前進才能最健康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態。新農村建設使很多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良好,但是本地區的文化站并沒有發揮很好的作用,幫助群眾建立村鎮文化活動,即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沒有得到滿足,當然工作沒有進行到位的因素很多,工作人員的態度不足、站里的資金支持度不足、上級政府不夠重視等多種因素。綜合原因導致的無法直接貫徹文化生產資料要求,這對于民眾自我精神生活改造動力將是嚴重打擊。
3 鄉鎮文化服務中心在群眾文化開展中的經驗
結合我國鄉鎮發展的實際情況和目前已有將群眾文化活動開展較好的文化站的工作做法和經驗,作者總結以下幾點,希望通過借鑒相關的經驗將文化活動做好。
3.1 發揮鄉鎮政府的主導作用
方國苗(2014)通過調研總結分析得出:凡是鄉鎮文化服務做得好的地區,無一例外地都受到了鄉鎮政府的重視與支持。這些鄉鎮政府綜合文化站的發展需要和本地區的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通過大量的前期調查工作之后建立投入符合當地特色的保障機制。政府轉變文化觀念,讓每一位群眾都能享受到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為人民服務”,提高對保障農村群眾的文化權益、維護農民文化權利重要性的認識,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貫穿到鄉鎮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過程中。龍敏(2014)在探索文化站如何能更好地服務當地群眾的研究匯總提出,政府從改善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質量著眼,科學規劃鄉鎮文化服務中心設施設備的建設與使用。在政府的正確指導下,文化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農村群眾文化需求。在實施過程中,千萬不能脫離本地區的群眾特色、地區經濟發展、地區傳統文化,明確職能分工,改善服務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鄉鎮文化服務中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作用,盡可能多的開展與農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公共文化活動,從而促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繁榮與發展。
3.2 重視鄉鎮文化服務中心的內部建設
“名師出高徒”,雖然文化服務中心的隊伍不是作為老師對群眾進行專業指導,但是也只有綜合文化素質高的工作人員更能指導群眾的文化活動。目前全國最典型的三個地區組織進行的優秀文化活動的活動站,他們服務中心的內部建設做得都非常好。因此建立一支穩定高效的文化人才隊伍是高效開展群眾文化服務的重要環節之一。從源頭把關,制定鄉鎮文化服務中心的用人標準,優化人才隊伍結構。通過正規的公開招聘形式,選拔志愿服務農村基層文化的工作人員,政府主導下適當提高其福利待遇和生活水平。要加強農村文化隊伍的業務培訓工作,盡快提升他們的文化專業技能。鄉鎮文化服務中心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加大對自身文化工作人員的輔導和培訓工作,盡快培養一批農村文化骨干隊伍,建立文化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工作開展的最后成果需要接受檢驗,科學有效的績效評價機制,一定會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在開展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引入群眾的監督檢查機制,讓群眾參與其中,對群眾不認可、不滿意的文化工作人員實行整改,讓喜歡且有能力的農村文化工作人員施展才華。
4 結語
改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失衡,提升鄉鎮文化服務中心服務質量,努力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鄉鎮文化服務中心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加強自身的內部建設,健全農村群眾參與需求表達機制,不斷提升農村群眾的文化精神生活,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積極健康的文化活動中,全心全意為群眾做好文化服務。
參考文獻:
[1] 方國苗.新時期鄉鎮文化服務中心發展困境與對策思考——以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為例[D].安徽師范大學,2014.
[2] 龍敏.論鄉鎮文化站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新思路[J].商業文化,2014(10):127.
[3] 張永生,黃勤虎.淺析鄉鎮文化站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新思路[J].神州文化,2013(12):26
作者簡介:郭燕鵬(1981—),男,福建泉州人,專科,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小學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