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呀?”“我是營養師。”“真的啊?!吃什么可以減肥啊?”“那XXX(產品名)能不能吃啊?你給我配個食譜唄。”心中暗自嘆氣:“就知道會這樣……”不過講真,營養師真的這么全能嗎?
披著醫師的皮,干著食客的事兒
營養師最寬泛的定義是完成營養師培訓課程并取得專業資格認可的人。在臺灣地區,營養師還屬于醫護人員的行列,需要向衛生機關申請執照才行。營養師一般分為兩類:公共營養師和臨床營養師。
公共營養師是從事營養指導、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傳播,促進社會公眾健康工作的專業人員;臨床營養師,則是經過醫學院的系統學習、培訓,為亞健康群體和急、慢性病人提供營養治療的專業人員。目前,我國的營養師主要以公共營養師數量居多。
那這兩類營養師的門檻,有沒有區別呢?
答案是:有,而且區別還有點大。
從難易度來劃分,成為公共營養師的難度遠低于臨床營養師。臨床營養師的首要條件是:你首先要是一個醫學生,經過了正規的醫學體系人才培訓;而公共營養師,從2005年開始認證以來,并不要求學習者過去有醫學背景或醫學基礎知識,并在一些地區逐漸演變為交錢即可領證。兩相比較,成為一名公共營養師似乎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情。但相信聰明的你一定明白有證書并不等于有真本事這個道理。想要成為營養師,即使是看似容易的公共營養師,你也必須先練就一身必備的屬性才能繼續下去。
必備屬性:是吃貨,更是精分患者
成為營養師的必備屬性,可以用“五指神功”來總概,天賦可別亂點!
第 指:基礎屬性——吃貨本領
大家都知道,營養師主要就是通過“吃”來幫助人們獲得更健康的狀態。如果你自己都不懂吃,又如何去指導別人呢?因此吃貨屬性非常關鍵!請大膽地嘗遍各類食物,包括一些可能會令人厭惡的爭議之物。
為什么“吃貨屬性”會是最基本的呢?舉個“栗子”,你的咨詢者有缺鐵性貧血,而你的建議是在膳食中增加牛羊瘦肉的攝入,但咨詢者覺得外賣過于油膩想自己做,問你應該如何烹調(別不信,我還真遇到過……),你卻卡殼。這場景不僅尷尬,而且對咨詢者也不能起到很好的干預作用了。
并且在工作過程中,你需要不斷地和“過去怎么吃的”“未來該怎么吃”這兩個問題打交道,如果不是對“吃”了如指掌,請自行腦補你可能會面臨的崩潰場景:
“我昨晚吃的是餌塊。”“哦……”(我還沒吃過這個呢!)
“會不會是我炒草頭吃多了?”“這也有可能……”(草頭是什么鬼?!)
“那菲油果我還能吃嗎?”“這個嘛……”(你確定有這種水果?)
“我特喜歡喝湯,但煮魚湯總是不白為啥啊?”“呃……”(你問我,我問誰啊……)
……
其實早在學校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我們就飽受各種食物的“摧殘”了。你能想象面前放著兩塊奶油蛋糕叫你吃,但其實一塊是真奶油一塊是假奶油,讓你分別品嘗后分辨出真假么?反正實驗結束后,很多未來營養師都要腹瀉一周,癱軟N天,走路需要靠墻跟了。
此外,我們還需要學習各種烹調,如果你曾經是家里不進廚房的掌上明珠,那你就慘了,因為做完后的成品都需要你自己吃掉,我曾親眼目睹一名可愛的女生被自己煮的牛排難吃到嘔吐呢。
第 指:天賦屬性——記憶力
在公共營養師的學科知識體系中,理科成績就像果核,占35%,文科成績就像果肉,占65%。如果有良好的理科基礎,對專業領域的知識理解領會,會有Buff加成,但要是想純靠理解領會,是無法成為一個好的公共營養師的。畢竟公共營養師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中,有非常多東西你必須先背下來,哪怕是死記硬背。比如,供能營養素的定義、組成、生理意義與作用,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作用與缺乏癥狀,不同人群營養干預思路……這些都需要存在于你深深的腦海中,沒有半點取巧渠道。
第 指:靈光屬性——舉一反三來回轉
過去我和很多同行交流過,也面試過不少營養師,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人總是停留在“死讀書”的段位,僅僅只是將接觸到的知識裝進腦子里,不能利用發揮(要你何用)。
舉個“栗子”,專業書上關于甘油三酯的生理功能,有這樣一句描述:“節約蛋白質的利用,增加飽腹感”。如果只是將這描述背得滾瓜爛熟,并不會運用到實踐中,那么真的是一點用都沒有了。若是能與現實連接,對應到針對減肥人群的指導,提醒減肥者在膳食中合理攝入脂肪,就能減少肌肉的流失,也能減少饑餓感的折磨,輕松收獲更科學的瘦身效果。所以,把理論知識進行這樣的自我思考轉化,才能擁有你自己真正可用的武器。
第 指:加成屬性——精分變身
呃……好端端的營養師,咋說精分就精分呢?如果你只是想回答咨詢者的問題,這很容易,但如果想真正幫助咨詢者解決問題,你必須在每一次干預指導時,都精神分裂一次,將你自己換位為咨詢者,這樣才能提供更有價值的幫助。在講究“用戶體驗”4個字的今天,如果不能從咨詢者的角度思考“他為什么會問這樣的問題”“他可能是在怎樣的環境才導致如今的情況”,那么就很難真正幫助受眾解決問題了。營養干預本身見效就比較緩慢,若是在指導過程中還走偏了,那么咨詢者對你的專業度就會產生懷疑,進而質疑營養師行業的水平。
所以,我曾被同事們戲稱“心里住著一千個女人”(咳咳,不是你們想的那樣啦!),就是因為每次面對不同人的咨詢,我總是習慣性將自己想象成咨詢者,從他們的角度來提供營養干預指導,才能確保在最短的時間里提供最合適的建議。
第 指:特殊屬性——幽默感
幽默感在任何一個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都是值得善加利用的。幽默地舉“栗子”,更是可以幫助外行(也就是你的咨詢者)輕易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使干預更為有效。
比如,現在有不少小姑娘信奉“吃淀粉長肉”的說法,覺得不吃淀粉就能避免長肉。那么問題來了,供能營養素只有三種:碳水化合物(淀粉)、蛋白質、脂肪,不吃淀粉只吃蛋白質和脂肪就不會長肉的話,就好比你不想花錢,于是出門從不帶錢包,卻用手機支付寶和信用卡刷刷刷,再告訴自己“我一分錢都沒有花”。
再舉個“栗子”,總有人說剛運動結束坐下來屁股會變大,要是真的那就太好了,胸小的妹子們趕緊運動結束后把胸放凳子上吧,天然豐胸好辦法啊!(望天嘆氣ing……)
既然五項屬性都掌握了,那么我們接著往下看。
能力要求★★☆
前面已經提及,想獲得一張公共營養師認證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掌握基礎知識也只需死記硬背即可,而這對于經過高考洗禮的你而言,簡直就是小Case,難度不足一顆星。
不過想熟練掌握“五指神功”,能力要求兩星半,想成為行業翹楚,除了“五指神功”外,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信息的挖掘整合能力、演講能力、營銷能力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作為公共營養師,你需要不斷為受眾提供膳食指導干預,不斷制作食譜,不斷分析不同人的身體情況,并根據不同的表現總結每個人的營養情況,再制定干預方案……有些時候還得身兼數職提供一些升值服務,變身心理咨詢師、廚師、穿搭達人……綜合一算,能力需求兩星半比較合適。
疲勞程度★★★
正常而言,營養師基本不需要風里來雨里去,也不會出現很嚴重的通宵熬夜,因此疲勞程度并不算太高。
但這并不是所有營養師的情況。就公共營養師來說,一部分能成為社區營養師還是坐班制的,還有相當一部分營養師,在做著別的事情,比如:
保健品銷售。不少報考公共營養師的人,都是為了拿到證書后,更好地從事一些保健產品的銷售或導購,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產品功用以便介紹產品;另一方面,也更容易樹立專業度使客戶產生信任感。但這個就比較累了,尤其是駐守門店或各超市賣場,可能會面臨長時間的站立,對體力有一定要求。
健身教練。有一些熱愛運動的人也會考一個營養師證書,有的只是希望合理安排自己的訓練,而有的則是為做健身教練提供幫助。國內的大多數健身教練也是比較辛苦的,有時候作息不規律,一天工作時間可能會超過14個小時。
還有的人供職于配餐軟件、微商、企業培訓等,畢竟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公共營養師的出路也越來越多元化。
精神壓力★★★
公共營養師的工作很多都是重復的,因此需要耐得住寂寞才能看得見繁華,否則光每天制定食譜,就是一件讓人抓狂的事情。看似千篇一律的食譜餐單,每一份其實都需要做出細微調整,做到后面很容易讓人產生“這份我是不是做重復了”的幻覺。
賺錢能力★★★
寫在第一句!別看現在只有三顆星,但潛力是很大的!公共營養師,過去想憑著這個行業賺大錢,那基本是別想了。即使發展到現在,全國公共營養師月收入水平基本在3~7k左右,并不算特別高薪。但技能扎實點、經驗豐富的話,還是能踏上高薪的道路。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越來越強,營養行業的未來也就越來越有“錢”途咯。比如,通過自媒體的方式,專注傳播優質靠譜的健康營養知識,幫助更多人得到正確的干預,這是十分靠譜的變現渠道;做專業的企業健康培訓,也就是講課,收入當然也是非常可觀的啦。
因此回到開頭,這個行業的未來吸金潛力是很大的。
前方預警!道路有坑,小心跳
“公共營養師”前景堪憂啊!(不是剛說潛力巨大嗎,這里又說堪憂?別逗了!)
前面說,營養師分了兩類,一類是公共營養師,一類是臨床營養師。從2005年到2015年,公共營養師的認證正好進行了10年。但從2015年開始,上海交通大學首次進行了中國注冊營養師的試點考試。從目前試點的情況來看,能參加考試的人僅為應屆醫學院學生,已經畢業步入工作或無醫學院學歷背景的,均無法參加認證考試。也就是說,公共營養師的認證考試受到了限制。
并且,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關于“公共營養師”未來將何去何從的聲音,因此我也不憚以最壞的結果來揣度,“公共營養師”這個稱號也許將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未來的營養師將由審查更加嚴格的注冊營養師替代。不過,這也許能整改過去營養師參差不齊的情況,是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