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發現場,警察們依靠指紋識別追蹤真兇;影視大片中,神情淡定的主角靠著指紋打卡輕松進入機密的實驗室;假日里與異地的朋友發個紅包聯絡感情,只需要在手機上輕輕一觸,虛擬紅包就已經飛向了屏幕那一端……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已經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一部分,可是讓這一切能夠順利實現和發生的主角——指紋,你對獨一無二的它,又了解多少呢?
出現吧,指紋!
嫌犯作案時留下指紋印,卻無法用肉眼識別的情況常常令人頭疼,但指紋印上總會留下手指表面的微量物質,如油脂、鹽份和氨基酸等。因此,我們只需檢測這些微量物質,就能讓指紋顯示出來。
① 粉末顯現法:選擇與物體表面顏色反差較大的金屬或非金屬粉末,利用指印具有低粘合度的特點,將無色指印變成加層的有色指印。
② 熏染法: 對無色汗垢指印染色以達到顯現目的。
③ 硝酸銀法:汗液中98%以上的物質是水分,1.5%是各種有機物或無機物,其中包括氯化鈉。硝酸銀與氯化鈉發生化學反應,經光照后分解出銀離子,從而顯現出灰黑色指印。硝酸銀法對淺色紙張和本色竹木制品上的陳舊無色汗垢指印特別有效。
④ 8-羥基喹啉法:該物質呈白色或淡黃色結晶粉末,沸點低。加溫升華后可與汗液中的金屬陽離子結合,生成各種熒光物質,用紫外線照射,即可發生淺藍色熒光而顯現指印。
⑤ 激光照射法:利用激光照射物質表面,可使無色指印中的微量物質發出熒光,對于紙張、玻璃、木材、塑料、紡織品和金屬受體上的無色指印都有很好的顯現效果。
指紋在手,定罪帶走?
雖然指紋具有人各不同、終生不變和觸物留痕的特點,但被用來查證、揭露和證實犯罪時,指紋的證明力仍然較為有限。指紋只能證明犯罪嫌疑人到過現場,要充分證實其參與了犯罪,還需要其他旁證予以證實。僅僅根據一個指紋就得出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判斷太過武斷,且不夠客觀。
另一方面,并不是兩枚指紋看起來一樣就可以被采信作為證據。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曾對認定同一的兩枚指紋細節特征符合點的數目作出過明確規定,大多數確定為12 點,最少的為8點,最多的則達到16至17點。在我國,指紋鑒定技術采取了一種靈活而更實事求是的原則:質與量的結合或統一。即在檢驗鑒定中,要把細節特征的數量同它在指紋中的總出現率、所在指紋某區域中的出現率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斷。
身份識別的其他方式
千萬不要以為身份識別只有指紋這一種方式,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已經開發出越來越多的生物識別技術,讓自己變得無可替代。
聲紋識別:是指用電聲學儀器顯示的攜帶言語信息的聲波頻譜。人類語言的產生是人體語言中樞與發音器官之間一個復雜的生理物理過程,人在講話時使用的發聲器官,如舌、牙齒、喉頭、肺、鼻腔在尺寸和形態方面每個人的差異很大,所以能夠依靠每個人的聲紋頻率進行身份識別。
虹膜識別:是基于眼睛的虹膜所進行的身份識別。人的眼睛結構由鞏膜、虹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等部分組成,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包含很多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細節特征。而且虹膜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后,在整個生命歷程中都會保持不變。這些特征決定了虹膜的唯一性,同時也決定了身份識別的唯一性。
靜脈識別:靜脈識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靜脈識別儀取得個人靜脈分布圖,依靠專用比對算法從靜脈分布圖提取特征值;另一種方式是通過紅外線 CCD攝像頭獲取手指、手掌、手背靜脈的圖像,將靜脈的數字圖像存貯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特征值存儲。然后運用先進的濾波、圖像二值化、細化手段對數字圖像提取特征,采用復雜的匹配算法同存儲在主機中靜脈特征值比對匹配,從而對個人進行身份鑒定,確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