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發貴
摘要:對于美術教學來說,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還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很多美術創作也是在審美能力的基礎上而產生的,因此,一定要重視審美能力對學生的影響,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也是高校美術教育的重點。本文將從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入手,重點研究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高校;美術教學;學生;審美能力
前言
以往的美術教育中并沒有將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作為重點,只是單純的向學生介紹美術知識,教給學生必要的繪畫技巧,隨著時代發展,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傳統美術教學的弊端,這就需要不斷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審美意識,最終促進學生繪畫能夠提升。
一、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還能凈化學生心靈,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以讓學生發現生活美與藝術美,讓學生從普通的生活與事物中感受更多的美感,增強學生對世界的認知能力,繪制出更加讓人滿意的作品[1]。縱觀所有美術家,之所以在美術領域上取得成就,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實現的,審美能力占據主要作用,他們通過自己的感悟,將現實生活現象融入到藝術創作中,進而獲得大眾的認可。
二、美術教育中審美教育的內涵與意義
所謂的審美教育就是運用美術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發現美、詮釋美,進而實現創造美的目標,以便為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與價值觀[2]。要做好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就要避免局限在美術作品或其他藝術作品的研究上,還要多關心身邊的事物,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悟,以便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與價值觀念。
為滿足社會對美術人才的需要,各個高校也逐漸加大了對美術教育中審美教育的重視,要求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便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美術人才,推動我國美術事業進一步發展。
三、高校美術教育中審美能力培養的主要內容
在高校美術教育的審美能力培養中,主要包括培養學生的審美理解力,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要避免一味利用感官培養學生,還要重視心靈感應的應用,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在高校美術教育中,還要防止出現僅通過靜態意識角度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情況的發生,重視實際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3]。教師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應將怎樣有效運用美術技巧創作美術作品作為重點,讓學生學會運用物質形態展示自己構思的想法與思想感情。
四、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方式方法
(一)美術理論知識的應用
很多高校美術專業的學生都缺乏審美能力,這主要與他們在中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中只注重繪畫技能的提升有關,基本上所有的美術生在進入大學以前并不了解什么是美術審美,只是單純的學習美術知識與繪畫技巧,因此,他們在美術創作上的成就并不大,很多學生都出現了繪畫雷同的情況[4]。基于此,作為高校美術教育工作者應認識到美術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將審美能力培養應用到美術教育中,為學生講述審美知識對美術創作的意義,引導學生怎樣欣賞美術作品,以便為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奠定基礎,以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美術作品的應用
要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應將美術作品應用到美術審美教育中,讓學生通過欣賞美術作品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之所以美術作品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在于它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在于它可以讓學生對美術知識產生更加直觀的感受。美術作品欣賞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眼界,還可以增加學生知識面,更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悟能力,所以,高校美術教師,應經常舉辦美術畫展等活動讓學生參觀,并在活動中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給學生帶來更為直接的感受。
其次,高校美術教師也可以舉辦美術作品評比,教師與學生分別進行美術創作,共同分析美術作品,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創作作品,并將作品展示給大家,然后先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闡述,指出自己認為需要提高之處,主要闡述內容為美術作品的創作構思、造型色彩等,接下來教師與其他同學就針對該學生的作品進行研究,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師總結與概括學生所提出的觀點,指出學生作品中的優點與不足,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避免出現審美課堂枯燥的情況,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5]。
最后,高校美術教師要做到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將審美方法傳授給學生,這也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方式。只有讓學生掌握了審美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種教育方式也是與現代素質教育相吻合的。對于美術教育來說,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應從美術形式與藝術形象入手,并以此為基礎,全面了解美術作品,分析美術作品的特點。如在欣賞梵高的作品時,教師應讓學生先了解梵高生平,在了解梵高的生活環境,并讓學生將人物生平與作品聯系在一起,進而分析出作品特點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深意,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對作品有更深層次的感悟,也會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感情,由此創作出來的作品也將更具特點,減少雷同的出現。
(三)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將動手能力應用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中,并不是傳統教育中提高學生繪畫技能的訓練,而是讓學生掌握美術創作中所使用的材料與具體繪畫方法,并在此基礎上了解作者傳達的思想狀態與心境情感。通過動手能力也可以提升學生對美的感受,讓美上升到一定高度。
為做好這一工作,教師應將多媒體等教學設備應用到教學中,這樣不僅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還能增強學生的內在審美能力。如在美術審美能力培養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將音樂應用進來,由于兩者都屬于藝術范疇,所以它們之間也有一定的互通性,都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學生就可以邊進行美術創作,邊欣賞音樂,所創作的作品也會更具內涵[6]。如在讓學生創作與家鄉有關的作品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日本作曲家宗次郎的《故鄉的原風景》,由于兩者都是與家鄉有關的作品,所以給學生帶來的感受也會有很多,學生的作品也將超出原有水平。
(四)美術教師做好教學改革
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還需要美術教師做好教學改革,順應時代變化,為社會培養優秀美術人才。首先,高校美術教師應認識到時代正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中,因此,應根據實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現階段,不少高校美術教師依然在使用原有的教學方式,將教學重點落在學生繪畫技能提升上,對學生新型作品不能認可,使得學生創新能力差,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十分老舊,難以給人帶來耳目一新之感。針對這種情況,要求高校美術教師積極學習國家新觀念與政策,擺脫原有教學模式,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將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作為重點,提高學生的作品鑒賞能力,
其次,高校美術教師還要將新型教學體系應用到教學中,讓學生走出課堂,學會在自然中發現藝術,并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作富有內涵的作品,教師應認識到學生是教學主體,自己則主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在學生創作中為其提供建設性意見,幫助學生完成美術創作。如在關于環境的美術創作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做準備,讓學生走進自然,一周后上交作品,學生的作品就會各不相一,有些是對環境現狀的描繪,有些則是為未來環境的闡述,有些則是環境現狀與未來環境的對比,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從原有模式中解脫出來,創作出讓人滿意的作品。
結論
高校美術教育主要是為國家培養優秀美術人才,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美術創作需要創新思維,而創新思維往往與審美能力有關,缺少了審美,學生的作品也就缺乏了新意,學生也不會被社會所接受,所以,高校美術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這也是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劉亞梅.論高校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1:109-110.
[2]謝智敏.高校美術欣賞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5,09:118+120.
[3]高潔.高校美術教育審美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8:178-179.
[4]曾淑梅.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考試周刊,2014,51:169.
[5]李楊.淺談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3,09:138-139.
[6]司艷玲.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5,03: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