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祝
摘要:國畫,是在我國悠久歷史長河中形成的一種匯集了中華各個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傳統繪畫藝術,風格獨特,帶有神秘的東方色彩,在世界的美術領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成一派,備受推崇。在我國的國畫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鑒賞力與審美情趣有助于其創作出更好的作品,發揚國畫的魅力,弘揚國畫精神。本文主要闡述了在國畫教學中培養學生鑒賞力與審美情趣的策略,以期幫助學生更好地領略國畫藝術精髓,進行更加專業的國畫創作。
關鍵詞:國畫教學;鑒賞力;審美情趣;培養;策略
在我國的國畫教學中往往非常重視提升學生的繪畫技法,因為國畫是具有民族特色與韻味的,不論是材料、工具還是繪畫題材,都非常講究意境的表達,如山川、河水、花鳥等等,都是需要依靠繪畫技巧來創作出靈氣動人的作品,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打動人心。但是國畫教學不但要重視繪畫技能的培養,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鑒賞力與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對國畫的熱情,傾注更多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技能上得到更好的提升,同時也有益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一、國畫畫作審美標準
一幅好的國畫會蘊含很多信息在里面,在觀賞一幅畫作的時候,要欣賞繪畫技法,更重的是要透過畫作領悟到畫家的精神與要表達的意境。優秀的國畫畫家會非常注重筆墨技法,同時也會重視自身修養的提升,這也是作為一名中國畫家的傳統美德。一幅國畫的優劣是有標準的,首先,從整體的角度欣賞整幅畫作,在構圖與表現方面是否完善,如果畫作中透出了矯揉造作之感,就不會是一幅優秀的作品,同時畫作要重點突出。在筆墨風格方面,不但要具備自身的風格特色更應該與古代畫家的畫作有所區別,能夠在筆墨間體現變化,不落俗套,畫作中的每一筆都有來歷,給人一種千變萬化的感覺又耐人尋味。最后,畫作中韻味的體現,往往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一幅有韻味的作品能夠迅速吸引人的目光駐足欣賞。總之,一幅好的國畫畫作,不僅僅要有成熟脫俗的繪畫技法,更應該能夠顯露畫家的修養品性、精神與韻味,這種內在的東西能夠與觀賞者產生內心的共鳴。
二、國畫教學中鑒賞力和審美情趣的培養
(一)國畫欣賞
在進行國畫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國畫欣賞培養學生的鑒賞力與審美情趣十分必要。教師在學生欣賞國畫作品的同時,為學生講解其中的表現手法與繪畫技巧,并且提示學生關注畫作中滲透的精神思想與情趣所在,讓學生通過優秀畫作理解“以形傳神”、“氣韻生動”等畫理知識。
比如,在帶領學生欣賞《鳥石圖軸》時,可以為學生介紹作品的相關背景,如,該作品的作者是八大山人朱耷,在明末清初的畫壇頗負盛名,當時山河破碎,朱耷獨自居住,過著隱居的生活,也是因此,他的作品中蘊含著超凡脫俗的精神,同時也可以體現出他孤傲的性格特征,遺世獨立。學生通過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畫家的性格特征,了解畫作中蘊含的精神與意境。教師還應該通過這樣的畫作給學生介紹其藝術特征與繪畫技巧,這幅《鳥石圖軸》墨小多,但是非常靈動,境界感十足,從構圖角度來說運用的是虛實相生的手法,以少勝多、空而不空。造型方面追求一種“不似之似”的藝術特色。讓學生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也能夠與畫作內容產生共鳴,與其作者進行情感上的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一個具有感染力的、氣氛良好的課堂也是非常重要的。繪畫這種藝術與其他藝術之間的聯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如繪畫與音樂之間有著文化精神的契合,繪畫作品中的線韻和意境都具有音樂感。比如在欣賞《柳下眠琴圖》與唐伯虎的《抱琴歸去圖》時,因為這兩幅畫作都涉及到了中國的琴樂文化,了解我國的琴樂文化體會琴樂精神是非常有益的,不但更加易于學生理解畫作的內涵,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繪畫技法練習
中國的書法與國畫都非常重視運用線條表現功能,同時在執筆方法、筆法與墨法方面都是非常講究的,學生通過理解這些技法創造出來的繪畫效果,在自身畫作中充分利用表現自己的情感與思想,同時也能夠表達出一種天人合一、行云流水的美好境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勤于練習繪畫技法,在練習過程中理解書法入畫、書畫氣韻相生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列舉出詩書、印畫之間的關系,將這幾者融合在繪畫當中,同時親自示范筆墨技法,并且對經典的國畫作品進行講解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了解和學習其中的繪畫技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會更加樂于進行繪畫技法的練習,找到學習國畫的興趣。
此外,應該通過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比如組織學生觀看畫展,不但了解國畫,還可以了解一些油畫等其他畫作,讓學生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或者是聘請一些專業的畫家定期、不定期的對學生進行授課,給學生帶去不同的想法與畫作技巧,堅定學生學習國畫的信念,進而加強對國畫的研究,其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也會隨之增加。
(三)觀察生活
國畫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鑒賞力和審美情趣不能夠脫離生活實際,學生想要學好國畫也要從善于觀察生活開始。著名畫家齊白石,曾經為了將蝦畫的活靈活現對其進行了非常仔細地觀察,包括蝦的節數、形狀,游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姿態等等,而且每天都堅持觀察,之后潛心研究筆墨表現技法,最終利用生宣紙滲化、水漬疊印表現蝦的透明感,再用粗細線條的完美結合表現蝦的姿態。再比如,很多人都知道徐悲鴻畫馬是非常出名的,他在生活中對馬也進行了非常深入的觀察,而且還特意學習過馬的解剖,對馬的骨骼、肌肉等都是很熟悉的,當然,徐悲鴻借也會借助畫馬來表現自身的情感,甚至是可以體現出其憂心國家命運之情。
所以,學生在學習國畫的同時注意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也可以獲得很多有價值的素材,同時也可以培養自身的審美情趣,增加對國畫的學習熱情。
(四)鼓勵學生參與實踐
學生在國畫課堂上學到的繪畫技法需要通過實踐進行融匯貫通,理論與實踐相互補充,這樣一來才能夠給學生形成較為深刻的印象,記憶也就會比較牢固。同時通過參與實踐可以讓學生感悟到國畫的魅力從而對國畫產生更大的興趣,在國畫課堂上就會表現出更大的熱情,當學生更加深入地投入到國畫學習的課堂中,接受知識的過程就變得非常有趣,更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結束語:
總之,國畫教學中鑒賞力和審美情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與國畫繪畫技巧的傳授相比,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但是無論是繪畫技巧還是鑒賞力、審美情趣的培養都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合理引導與講解,同時更需要學生結合實踐,通過不斷的實踐將理論融入進去,并且在實踐中感悟國畫情感的表達與精神、個性的滲透,創作出個性且充滿靈氣的作品,為弘揚國畫精神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旭.淺談國畫教學中的民族元素提煉及釋放[J].卷宗,2014,(4):538-538,539.
[2]潘芳.試論高校國畫教學中實驗水墨的重要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5,(14):160-160.
[3]孫曉瑞.中國國畫教學的方式與特點[J].藝術科技,2014,27(3):376.
[4]趙愛軍.淺談國畫教學中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策略[J].金田,2015,(6):226-226.
[5]張月銘.探析高校國畫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神州(下旬刊),2014,(3):137-137.
[6]畢璐.針對國畫教學發展現狀的思考[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3,(28):58-58.
[7]何士揚.芻議國畫教學的“專業教育”與“人文熏修”[J].美術觀察,2011,(1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