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敏
摘要:中國跤術與柔道,兩者各具特色,但是也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在現代體育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在實際中將兩者相結合,尤其是在競技體育當中。本文就是基于這樣的視角,對兩者的相互關系進行重新梳理,找到兩者的結合點,從而確定中國跤術與柔道結合的有機趨勢。
關鍵詞:中國跤術;柔道技術;結合
一、引言
在我國處于封建時期時,由于閉關鎖國,再加上帝國主義鴉片的進入,我國國民的身體素質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人都被稱為“東亞病夫”。在之前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體育的發展處于極為緩慢的階段。這種緩慢的狀態和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有著緊密的聯系。然而,隨著我國國力的提高,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不僅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同時也在體育事業上可以與世界其它國家同臺競技。當然,在目前我國處于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們仍然需要大力發展體育事業,體育事業在很大程度上與國家政治的關系越來越緊密,體育事業的強弱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實力與國際地位的重要指標。同時,體育事業也成為展現一個國家經濟實力、政治地位、以及國際影響力的主要手段[1]。另外,傳承和保護傳統體育也是發展體育事業的重要意義之一,我們在發展體育事業的同時,應該去關注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在發展中求保護。使其能夠不斷地傳承和發展下去。中國跤術作為我國一項重要的體育項目就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
二、中國跤術
中國摔跤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根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摔跤活動。中國跤術從出現,一直到清朝時期已經發展成為具有比較高的水平,摔跤成為官方正式和民間非正式都比較喜愛的一項重要的體育運動。然而,之后,隨著社會局勢的變化,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后,摔跤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制約。直到現在,似乎跤術也并沒有像先前那樣蓬勃發展,受到熱烈歡迎。這其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原因。
然而,摔跤因為其本身的特點,不受場地限制,不受裝備的限制。只要在松軟的土地上,摔跤者便可以進行這項運動。這樣的特點也造就了其成本很低,廣大老百姓完全能夠接受,并且其強身健體的效果極佳,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因此,受到廣大基層群眾的喜愛。
三、柔道
柔道最初起源于日本,是由日本的柔術發展起來的。柔術的發展經歷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流派,后來經過日本的嘉納治五郎先生綜合了各派的特點,將柔術進行統一,并且起名為“柔道”。隨后,柔道開始在日本國內大規模地普及,甚至被稱為日本的“國術”。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紛紛開設柔道課程,成為了日本全民運動。由此可見,柔道在日本的地位之高。
后期,隨著柔道的發展,柔道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和推廣,并且發展成為一項世界性的體育運動,受到世界各國的接受。如今,柔道在世界的發展,已經發展至小孩、年輕人、老年人各個階段。
柔道傳入我國最早是在1979年,柔道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從受到廣泛追捧,又到被逐漸冷落,經歷了許多波動起伏。但是隨著人們思想的理性和柔道技術本身的改善,目前,柔道已經在我國形成了一套適合我國國民身體素質和身體條件,適合我國國內環境的柔道運動道路[2]。
四、中國跤術與柔道有機結合
摔跤術與柔道雖然是發展于不同國家,不同歷史時期,各自也有著不同的特征和不同受眾人群。然而,因為有著一些相似性,近些年來呈現出兩者有機結合的趨勢。
(一)跤術與柔道的相似性
跤術與柔道的相似之處,總體上需要從兩者起源說起,中國和日本同屬東亞國家,再加上在封建社會,日本文化受到中國極大影響。因此,跤術和柔道分別作為兩國的傳統體育項目,必然會有許多相似性。
第一,跤術和柔道場地要求簡單。跤術和柔道場地要求都極為簡單,而且不需要借助任何器材,實施起來簡單。是普通大眾最能夠接受的運動。第二,適合人群廣泛??v觀跤術和柔道的發展,兩者適宜的人群比較廣泛,尤其是柔道的傳播。而跤術雖然不像柔道一樣,廣泛分布在各個年齡階段。但是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卻是老老少少都愛的運動。第三,兩者都講求以柔克剛的內涵精神。雖然兩者在具體的對抗當中,又是動作速度是很快的,并且往往會有一定的身體碰撞與接觸,尤其是對于摔跤來說。但如果透過兩者的本質來看,這其中往往是“巧功夫”,其追求的也是以柔克剛的精神內涵。
縱觀日本柔道的長期發展歷史,它與中國跤術在動作方法上其實大同小異,有的只是名字存在一些差異。在早期柔道剛剛引入我國初期,國內許多人并不認同將柔道的技法運用到跤術當中。然而,隨著跤術和柔道兩者各自的發展。從近幾年的全國比賽中可以看出,中國跤法在柔道比賽中的運用越來越多。隨著中國柔道的發展,尤其是寢技法水平的提高,技術動作精巧復雜的中國跤術在柔道中的揉合也成為了必然趨勢[3]。
在我國的柔道發展過程中,以及近些年的比賽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中國與其它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劣勢。我國選手不管是在技能、技法上,還是在體能上,都需要提高。然而,隨著規則的逐漸改變,中國選手可以根據柔道的實際特點,在訓練過程當中,結合一些中國的跤法、跤術。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國選手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護我國傳統跤術的一些方法和技能。傳承和推廣我們的文化,使之發揚光大。
五、結語
中國跤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不僅有許多實用的技法,最重要的是,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然而,現在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跤術既沒有被列入奧運會行列,又沒有受到很好的重視。因此,跤術作為傳統體育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存在著嚴重的流失現象。傳統文化的精華記載著民族和國家的歷史,其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是不容我們忽視的,當然也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本文一方面是要說明跤術與柔道之間的異同,另一方面更要明確兩者的相似性,在此基礎上,提出兩者是有著結合的趨勢和可能的,并且這一結合的意義十分重大。當然,有關兩者結合的具體方法,兩者之間技法的比較與研究,已經超過了本文的研究范圍。具體的結合方式,會在其它研究中繼續深入挖掘。
參考文獻:
[1]王有基.關于中國跤術走向沒落的思考[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11(1):99
[2]程志山.中國柔道實戰技術訓練理論與方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
[3]張振芳.中國跤術與柔道技術的有機結合[J].教練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