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燕
【摘 要】學案導學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諧統一起來。學案是呈現教學內容的載體,導學是促進學生學好課程的途徑。唯有活用導學案才能實現激活網絡課堂,提高教學效果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學案導學 網絡課堂 原則 教學實踐
學案導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一改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式課堂,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諧統一起來,由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在傳統的網絡課堂上,“教學三部曲”是提出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說明;使用導學案后,新的教學過程變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分析。教師借助學案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最后進行歸納分析,從而完善知識結構。如何才能活用學案導學,激活網絡課堂呢?
一、規范學案,做好課前準備
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為了讓導學案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教師設計和編寫導學案時要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一)因材施教原則
這里的“材”既指教材,又指學生的實際情況。中職生接收能力有限,網絡的原理分析、分布計算、發展方向預測等內容過于晦澀難懂。教師要結合培養目標整合教材,刪減部分內容,將學習重點定位在認識網絡結構和模型,組建與規劃小型網絡,設計與開發簡單網站等方面。
(二)啟發性原則
學案導學是為了指導學生更好地自學、合作和探究。因此,學案中設置的問題最好能啟發學生思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共同探究,鍛煉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循序漸進原則
學案的設置應該有層次性和梯度性,要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由淺入深設置,最好添加拓展任務,讓學有余力的學生也有繼續探究的動力。唯有這樣,問題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
(四)兼顧協作原則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若想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案導學與小組合作密切配合,激活網絡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不失為最佳策略。
二、學案導學,開展教學實踐
學案導學的本質是指向學生的,是始于學生、基于學生、結于學生的,其實踐過程一定程度上能夠引導教師將關注的重點從課標與教材轉向學生,著眼于實際知識的習得、技能的獲致與人格的養成[1]。為了讓學案導學幫助學生習得知識、掌握技能,提升素養,我們進行了如下教學實踐。
(一)巧妙開端,激發學生的興趣
親其師才能重其道。學生喜歡教師,才會對教師所教的課程產生興趣,進而產生主動探究的內動力。教師除了要變“講臺演員”為“教育大師”,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之外,還要科學地規劃學案,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完成“知識接受者”向“主動探究者”的蛻變。
(二)科學實施,提高教學效果
對網絡課教學而言,許多內容的學習都是離不開小組合作的。教師唯有引導學生打造高效團隊,運用集體的智慧駕馭導學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制作雙絞線》時,我首先讓學生觀察雙絞線的結構,解決學案中的線序問題;接著讓學生跟隨微課視頻學做雙絞線,完善學案中的操作步驟;然后讓組長帶著組員開展小組討論,分析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交流解決方法;最后指導學生測試網線的連通性并總結雙絞線的原理。在學案設計時,我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層層遞進地設置問題,啟迪學生的智慧;在教學實踐時,我指導學生小組協作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探究;在歸納分析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分析疑難,做好稱職的教練。教師的科學指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的主動參與優化了教學效果,基本實現了教學雙贏。
(三)恰當比喻,突破難點問題
計算機網絡中有很多專業術語或模型理論性強,單純地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并掌握。這時教師要做智者,在用好導學案和指導學生小組協作的同時,發揮自己語言的魅力,恰當使用比喻,讓枯燥乏味的內容生動有趣。例如在講解TCP/IP和OSI/RM兩種體系結構時,我把OSI模型中的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分別比喻為老板、助理、秘書、送信員、控序工人、裝拆箱工人和運輸工人,告訴學生“TCP/IP模型其實是將前三個層結合為應用層控制軟件,將后兩個層合成為網絡接口層用來控制硬件,中間兩個層保持不變。從本質上講,只是老板為了獨攬大權不請助理和秘書,搬運工自己完成裝拆箱和運輸兩項工作以節約成本,兩者的功能沒有什么不同?!睂W生覺得比喻很形象,突破了理解的瓶頸,學習網絡的熱情日漸高漲。
三、用好學案,促進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有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考試與測驗。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為了讓導學案能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我從以下方面做了努力。
(一)添加拓展任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二)進行量化考評,把學案的完成情況作為成績的參照;
(三)配合質性評價,樹立典型,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
(四)強化教師評價,堅定學生學好網絡課程的信心。
學案是呈現教學內容的載體,導學是促進學生學好課程的途徑。教師唯有精心制作并活用導學案,合理應用于教學實踐,科學地進行教學評價,才能實現激活網絡課堂,提高教學效果的最終目標。我們既不能忽略教師“導”的作用,也不能忽視學案本身對教學實踐的積極導向作用,更不能無視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希望學案導學的明天會更好!
【參考文獻】
[1]余宏亮,吳海濤.試論學案導學的失范與規范[J].中國教育學刊,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