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 于明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內核。調查顯示,在市場經濟的沖擊和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下,浙江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存在一些問題。構建浙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章認為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強化學校教育、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作用。
關鍵詞:浙江 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構建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1-219-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轉型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大學生的價值觀表現出多元性和復雜性傾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務。浙江省作為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市場經濟的沖擊以及各種文化思潮的交匯碰撞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更為深切。為了了解浙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狀及特點,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性,2016年9月,我們對浙江某些高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80份。為我們研究浙江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價值中最基本的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價值內核。黨的十八大報告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分別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公民個人層面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大學生的行為規范和價值判斷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從而引領青年學生廣泛認同并自覺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深層的精神內核。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命題,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大學生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更加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引領。
二、浙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浙江大學生價值觀積極向上,說明這些年來在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成效顯著,但部分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其價值觀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次調查中,對于長江大學生結梯救起江中2名小學生,而其中3名救人的同學溺水死亡的評價,39.8%的大學生認為因救人而犧牲的大學生明知自己水性不好還要下水救人,真是太不理智了。對于造成重大損失的自然災害,是否捐款捐物有29.6%的大學生選擇視情況而定,13.3%的大學生選擇與我沒關系。反映大學生價值取向功利性傾向明顯,講究享受、注重物質現實、將個人的利益而不是社會奉獻放在首位。只有29%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有必要如此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多元的社會思潮和復雜的社會環境對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造成了不小的消極影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安居樂業,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充滿信心。但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把我國社會轉型期間出現的貧富分化、貪污腐敗、誠信缺失等社會現實問題,歸因于社會主義制度。一些大學生由于歷史知識的匱乏和自身閱歷的不足,對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取得的成就缺乏了解。
改革開放以后,西方文化中的個人本位,強調個性權利的張揚,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部分學生重自我價值,輕社會價值,強調對自我需要和利益的滿足,不重視個人對集體、社會應盡的責任、義務和奉獻,強調個性意識,而集體意識卻趨于淡漠。調查顯示,當問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與個人理想哪個更重要時,17.6%的大學生認為共同理想重要,17.6%的大學生認為個人理想重要,38.5%的大學生認為兩者同樣重要。在一個人的價值取決于什么的多項選擇中,選擇的答案中含有金錢的多少的最多,占58.9%;而答案中含有對社會貢獻的大小選項的只占5.8%;其他選擇社會地位的高低、權力的大小、生活是否舒適、是否得到他人的尊重、知識的多少等選項的基本持平。反映大學生們更看重自己的發展,有的認為實現自我更重要,有的認為應該在奉獻社會的同時滿足自己的需要,持有只求對社會奉獻而不求回報人生信條的大學生比較少。
三、浙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靈魂,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上的,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才能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和整合功能。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引領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使大學生在文化沖突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的價值取向,自覺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大學生的思想基礎。
(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應當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要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舉措之一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文化強國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復興;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對本民族固有文化的歷史使命和發展前景的自覺與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必須建立在這種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基礎之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內容中既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時代特征,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成分,中國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來源。因此,在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與培育過程中,我們不能擯棄而是必須傳承與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三)強化學校教育
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把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在這些教育形式中,學校教育占主導地位。首先,各高校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育,使課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根據各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其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各門專業課程之中,結合各專業的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主要內容等納入整體教學布局和課程安排,做到專業教育和核心價值觀教育相融共進。第三,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鼓勵廣大師生開展相關科研工作、撰寫論文和專著,舉辦講座,組織專題討論、學術報告會等方式,在大學生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第四,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網絡文化建設,必須倡導主流社會價值觀念,遏制不良價值取向的信息在大學生中散播,并建立網頁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占領校園網絡思想陣地?;诰W絡微時代的特點,高校要多運用微信、微博、微視、微電影等新的傳播手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導。
(四)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作用
社會實踐起著連接學校與社會的重要作用,高校應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實踐教育中,充分發揮社會教育的導向作用。社會實踐能使大學生正面接觸社會、認識社會,親身感受到時代脈搏的跳動,真正地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使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達到知行合一。通過黨團活動、社區服務、志愿者活動、假期社會調研、支教和“三下鄉”活動等多種社會實踐形式,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核心價值觀,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此外,高校要進一步創新社會實踐的形式,拓寬社會實踐領域,用科學的實踐理論指導學生開展社會活動,逐漸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觀念。
[基金項目: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科研啟動項目(2016QDA032)]
參考文獻:
[1] 王麗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構建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 教育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光明日報,2009.5.26
[3] 歐陽軍喜,崔春雪.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山東社會科學,2013(3)
[4] 李麗娜,邊宏廣.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三個著力點.光明日報,2015.8.22
[5] 劉崢.大學生認同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中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6] 杜飛進.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8)
[7] 隋璐璐,王洛忠.在大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14(2)
(作者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思政部 浙江紹興 312000)
(作者簡介:李慧娟,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思政部副教授,博士;于明,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思政部副教授,從事思政教學及相關研究。)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