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敏
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一種特殊的組織形式,是對幼兒園基本體育活動組織形式的一種補充。農村幼兒園應發揮本土資源,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活動環境,開展多樣體育活動。
一、家園合力,收集農村特色資源
農村資源廣泛,有些還具有季節性,一下子都收集起來有一定困難,那怎么辦呢?《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和幼兒園是平等合作的關系。我們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
第一步:充分發揮家長的力量,通過微信群、QQ群等平臺真誠地邀請家長參與到收集活動中。為了避免家長不知道從何入手,到底收集哪些材料,教師可以列舉清單,但清單中的絕大部分材料是家長隨手可以收集到的,不需要花大力氣、大精力去收集的,這樣家長才會積極參與到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來。不到一個星期,在大家的努力下,就收集到了各種各樣的資源,有棉花、碎布、雞毛、沙子、磚瓦、漁網、稻草、竹子、木片……
第二步:和幼兒一起整理資源,將這些資源分類擺放,和幼兒探討這些材料怎樣運用到我們的戶外體育活動中。有的說用雞毛、碎布做成毽子;有的說用棉花、碎布做成漂亮的布飛碟;還有的說用竹子、漁網等制作球棒和門球……大家各抒己見,想法可真多呢!
二、就地取材,創造多樣活動器具
幼兒喜歡自然的材料,如樹葉、小石子、小樹枝等,只要在戶外活動,總能看見三五個幼兒撿起這些東西玩耍。在他們眼里,這些也是玩具,而且是更具“野趣”的玩具。于是,我們結合收集來的農村特色資源,充分挖掘這些資源的利用價值,和幼兒、家長一起制作出了別具一格的活動器具。如竹制品有馬頭竿、竹棒、竹梯、竹簍、竹桶、竹籃、竹墊等;木制品有凳子、樹枝彈弓、梅花樁、陀螺、球棒等;稻草制品有草人、草繩、草鞋、九宮格等。這些體育器具的投入,大大吸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幼兒通過觸摸、擺弄、跳躍等活動,不僅認識了各種材料的屬性,而且拓展了對體育活動玩具的經驗。
除了這些材料以外,園內的自然環境也能成為幼兒活動的樂園,于是我們教師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設置場地。如充分利用平整的水泥地、塑膠場地、大片的草地,設置了球類、車類、鉆爬等活動內容。除了平整的活動場地,自然彎曲的小路、水池、小山坡等,也都是適宜的場地。如幼兒繞小草坡騎自行車比在水泥地上騎更帶勁;在彎曲的小路上推獨輪車可是具有挑戰性的游戲;而在高低不平的小山坡上跑上跑下,在瓦罐上蹦來蹦去,無疑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
三、多元自選,創設良好活動環境
雖然利用農村資源自制的體育玩具更貼近幼兒的生活,又可一物多玩,趣味性也很強,但還需要老師將有限材料的利用率和功能性最大化,將幼兒發展所需的基本動作在有限的環境中呈現,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材料、玩伴和活動內容,使活動更具有開放性。
(1)在各個戶外體育活動內提供足夠種類和數量的材料和玩具,以供幼兒選擇和使用。如“跳躍區”可提供跳圈、跳袋等發展跳躍動作的材料;“平衡區”則提供平衡木、竹梯、小高蹺、梅花樁等發展平衡動作的材料。同時,根據游戲情節,提供多種輔助材料,促進幼兒動作技能的發展。如跳躍區“小松鼠摘果子”,放置輪胎、小竹竿等,設置游戲情節“跳過小河”“跳下山坡”“跳著摘果子”,發展幼兒從高處往下跳及立定跳遠的動作技能。
(2)創造性地利用農村特征的“自然玩具”。如用廢舊紙盒制成的“迷宮”在鉆爬區成了孩子們練習鉆爬的“秘密基地”,這些器材在鉆爬區中最受小班孩子喜歡。這些制作簡單、富有“野趣”的自然材料的提供,符合農村孩子的生活實際經驗,玩起來也就特別帶勁。
(3)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有趣的材料會引發幼兒的熱情和積極性,年齡越小這一特征越明顯。如在“投擲區”中,用紙箱制作了形象可愛的小動物,讓幼兒拋食物喂小動物。孩子一下子就被材料吸引,活動的積極性也就越來越高了。另外,教師可以靈活變換活動方式,使有限的活動材料具有可變性,那么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就會增加,在活動的過程中也會不斷變化玩法。
(4)有效利用園內的環境條件,合理布局和規劃場地,將大區域劃分成若干小區域,設置滿足不同幼兒發展需要的運動環境,實現六大活動區(小車區、跨跳區、民游區、鉆爬區、投擲區、平衡區)之間的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以及材料之間的互動。如戶外游戲“小小解放軍”:將鉆爬區的電網、墊子與跨跳區的高低杠、圈,以及投擲區的材料結合,游戲情景的創設,給了幼兒更大的參與活動的興趣。
農村資源有限,戶外精彩無限。我們應充分發揮農村資源的優勢,創設富有鄉土特色的體育活動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