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曉旭
一、舒伯特生平簡介
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茨·彼得·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1828)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音樂史上有著杰出的地位和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創作體裁廣泛,涉及交響曲、管弦樂曲、鍵盤曲(包括大量的小品、奏鳴曲等)、歌曲、合唱、室內樂、教堂音樂、歌劇以及舞臺劇作品等,其中藝術歌曲的成就最高,被人們譽為“藝術歌曲之王”。
在他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中,舒伯特創作了1000多部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歌劇音樂、22首鋼琴奏鳴曲、19首弦樂四重奏、10部交響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等。
二、 舒伯特鋼琴奏鳴曲概述
奏鳴曲是舒伯特鋼琴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的創作數量僅次于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初期,鋼琴奏鳴曲逐漸從興盛步入衰弱,作品也從對理性的崇尚轉向突出個人情感的表達。舒伯特將獨特的個性、優美動聽的旋律、靈活大膽的轉調以及具有創新的曲式結構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他創作生涯中的二十多首鋼琴奏鳴曲。舒伯特的奏鳴曲一般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為早期的探索時期,第二個時期是創作的成熟時期,而第三個時期則是晚期,也是舒伯特音樂創作的巔峰時期。
1. 探索時期(1815—1818)
舒伯特早期的作品,受到了古典時期奏鳴曲風格的影響,節奏簡潔、旋律線條清晰明亮,沒有使用過于復雜的音樂織體,音樂表達中也沒有較為明顯的力度變化。如果將古典時期的奏鳴曲看作是一位思維清晰明朗的“哲學家”,那舒伯特的奏鳴曲則是一位具有幻想抒情氣質的“詩人”。
2. 成熟時期(1823—1826)
這一時期,舒伯特的創作趨于成熟,專注于器樂、大型交響曲及鋼琴奏鳴曲的創作。就其鋼琴奏鳴曲這一體裁而言,在這一時期的創作中,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奏鳴曲本身的創作風格上,都和他早期作品截然不同,這一時期的作品擁有更加完整的結構,在整體創作手法上也趨于成熟,旋律剛柔并濟,形成了他所特有的作品風格。
3. 巔峰時期(1828)
在舒伯特巔峰時期的創作中,他的創作思想顯示出了更加成熟的一面。這種成熟無論從作品的內容還是藝術表現上都有所體現。就鋼琴作品而言,無論從技巧還是情感表達方面,比起早期的創作都有了重大、突出的發展。也是自這時開始,在舒伯特創作中最早出現了浪漫主義音樂所特有的音樂元素、音樂形象和音樂風格。在情感表現上,自由地展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抒情的特點;音樂節奏上,較之前的作品節奏變化更加豐富,節奏的運用也更加巧妙;旋律上突出抒情優美的特點,作品充滿無限韻味。
三、舒伯特藝術歌曲對鋼琴作品創作的影響
人們常說: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使詩變成音樂,而他的鋼琴曲則使音樂變成詩。作為具有詩人氣質的作曲家,將浪漫主義詩歌音樂化、音樂詩詞化,采取兼收并蓄的藝術態度,形成了他獨特鮮明的個人音樂風格。舒伯特的創作沒有摒棄古典傳統,但又力求擺脫其束縛,他的創作從內容、體裁、音樂語言、藝術形象和形式手法均富有浪漫主義氣息,并充分體現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特征。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可以看出詩意與音樂并重,其音樂十分清新、率直,那些充滿了無限韻味的藝術歌曲令人永遠難以忘記,并對舒伯特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他的鋼琴作品的創作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意義。
1. 旋律性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在他的創作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他所創作的奏鳴曲等鋼琴作品也深受其藝術歌曲的影響,這首先表現在作品的旋律性上。對有著浪漫主義憧憬并享有“藝術歌曲之王”稱號的舒伯特來說,創作中的重點在于既要掌握好古典奏鳴曲的傳統,又要尋找新的創作情感和審美觀。由于藝術歌曲對舒伯特鋼琴作品創作的影響,在鋼琴奏鳴曲創作中同樣重視旋律性,注重在如歌般的旋律中抒發個人情感、刻畫生動鮮明的音樂形象。無論是在藝術歌曲還是奏鳴曲中,舒伯特都將主題緊密地與其他音樂要素聯系在一起,互相依賴和影響,如節拍、節奏、調式等。就奏鳴曲而言,無論是哪個階段的作品,舒伯特的創作都將旋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2. 民族性
舒伯特的部分藝術歌曲創作中,旋律吸收了民族歌曲和大眾音樂的元素,如民歌和鄉間舞蹈元素等。他把這些民間因素加以吸收與創造,并憑借自己天真質樸、多愁善感的纖雅本性和天才創造力將其升華至最高的智慧水準。與藝術歌曲的創作一樣,在奏鳴曲的創作中也吸收了大量的民族素材,并經常采用富有民族氣息的旋律與調式進行創作,將具有民族特點的節奏與音樂元素融入作品中,這樣的創作手法極大豐富了音樂的內涵。由于舒伯特在創作藝術歌曲時將民間歌曲、舞蹈的節奏融入他的創作當中,所以鋼琴作品的創作也受到了民間音樂和舞蹈的影響,他將民間舞曲的節奏移植到自己的鋼琴音樂中,并使其得到了發展,這使他的鋼琴音樂同樣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味。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