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紅
湖南省岳陽市第七中學(以下簡稱“岳陽市七中”)成立于1982年,1998年掛牌成立岳陽市音樂學校,現有學生1819人,是華南師范大學、武漢音樂學院優質生源及教學的實習基地。2010年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自辦學34年以來,學校在湖南省內學生“三獨”比賽中獲一等獎31個、二等獎32個。近8年來,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等九大音樂學院的學生共176人。
如今岳陽市七中已成為一所較有成績的音樂藝術特色學校,其藝術之花為何常開不敗?
一、理念為先,藝術教育引方向
“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的靈魂, 堅持音樂藝術特色辦學,引領了學校的發展方向。岳陽市七中人懂得:“教育的成功就是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學校作為一所城區普通高中,大多數學生以低于市內4所省級示范性高中100分左右的文化成績進入,生源文化基礎薄弱,教學難度大,教學成就小。單一的文化升學率、文化平均分為指揮棒的評價機制,使得很多不同類型的學生難以享有文化學習上的成功,更加難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與發展的希望,其大多數學生將成為高考的“陪考生”,高中的“陪讀生”,教師也難以收獲教育成功的喜悅。發展音樂藝術特色教育,包容了學生的差異,使學生學習的成功不僅僅體現在文化成績上。發展音樂藝術特長,讓學生體驗到了藝術學習的成功與自我價值感,讓教師獲得了職業的尊嚴感和成就感,更為避免“千校一面,萬教一法”,為避免學校同質化辦學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學校提出“讓每一位學生享有音樂藝術特長,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藝術學習的成功”。自1998年來,一直堅持音樂藝術教育。《岳陽日報》先后5次報道學校音樂特色教育。
二、模式為范,開拓視野重管理
2016年1月,學校《音樂特色教育的實踐與研究》教研成果獲岳陽市首屆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音樂藝術生140人參加湖南省專業聯考,合格率為100%。主專業80分以上者52人。2016年高考二本以上錄取91人,二本以上錄取率達71%。
教育是讓師生享受幸福的事業,學校是讓師生收獲幸福的場所。藝術教育可以養就藝術素養,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讓一批有藝術興趣與天賦的學生在一塊藝術的園地中爭奇斗艷,讓藝術的真、善、美滲透于校園的“神經末梢”,感受藝術教育的成功與喜悅,弘揚藝術元素是岳陽市七中教育堅守者們回味無窮的幸福美酒。
岳陽市七中結合自身特點,形成了序列化的音樂藝術課程設置。一是學科課程制度化,藝術生的文化與專業課的課時比為5∶1。二是校本課程規范化,學校組織編寫了《器樂基礎教學》《聲樂學習基礎》《藝術高中樂理基礎教程》《影視表演入門》4本校本教材,其中《藝術高中樂理基礎教程》被評為岳陽市優秀校本教材。三是活動課程常規化,每周二、周四第八節課為全校活動時間,在校大力普及了音樂藝術教育,做到了開設項目多樣化,訓練內容序列化,輔導工作常規化。四是教學模式個性化,音樂藝術生主專業教學實行“一對一”,副專業教學實行“一對三”教學模式,樂理、視唱教學分A、B兩個層次進行小班制教學。在專業藝術教學中,“言教”為主變為“身教”為主。五是專業生管理班級化,全校高一至高三共12個音樂藝術班,學校單獨成立了藝教處,對專業進行分片管理。音樂藝術實行了專業教學、培訓管理集中化。
三、學生為本,尊重個性助發展
2015年8月9日,中國首屆竹笛藝術展演在岳陽市舉行,會后37名音樂專家與教授到學校進行了座談訪問,九大音樂學院的教授們對岳陽市七中音樂藝術教育工作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與意見,并紛紛題詞。人民音樂出版社總編張輝為學校藝術教育題詞“岳陽樓下藝術之花,洞庭湖畔枝繁葉茂,祝岳陽市七中音樂學校蓬勃發展、蒸蒸日上”。
從教育的產生、學校的誕生那天起,特色就與學校緊密結合了。雅典學校重文化學習,斯巴達學校重軍事鍛煉,柏拉圖的學園,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學校無不洋溢著獨特的魅力。近現代杜威的芝加哥的實驗學校,蘇霍姆林斯基的帕雷斯學校,陶行知的曉莊學校,其特色十分鮮明。
音樂藝術教育的特色不僅僅是藝術技能的教育,也是藝術素養的培養。學校藝術教育不能僅搞“精英”教育,而要進行“大眾”教育。學校針對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推動音樂藝術教育,實現肓人環境的全覆蓋。
學校“普、特”并舉,全校共有學生1800多人,現有音樂專業生班12個,音樂藝術生502人,開設了聲樂、器樂、舞蹈、播音主持、影視表演、模特六大門類,共22個小專業。堅持“讓音樂走進學生,讓音樂伴隨成長。”注重以藝術活動來推動音樂藝術教育的發展。學校讓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專業選擇,充分尊重了學生發展的多樣性與差異性。組建了90人的合唱團,60人的管樂團,50人的民樂團,60人的舞蹈團。成立了學生話劇社,現代流行音樂社,鍵盤樂社,打擊樂社等5個社團。在初中開展了音樂特長興趣培養活動,每周一第八節課開展活動。
四、教師為燭,照亮學生育人才
2011年,岳陽市七中劉芳老師在香港參加“紀念李斯特誕生100周年國際鋼琴比賽”中斬獲銅獎。自2011年至2015年,學校先后有青年教師張玉婷、文旭霞、段超在湖南省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及音樂錄像課競賽中分別獲得一、二等獎,陶婷婷、黃海丹、鄒蔚老師在岳陽市“金鶚杯”音樂科教學競賽中獲一等獎。
教師是學校的核心資源,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的永恒主題。擁有一支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思想過硬、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才能辦一所人民滿意的學校。岳陽市七中現有51名專任音樂教師,其中臨聘教師13人,大學客座教授5名。學校通過引進、聘請、轉型等途徑合理配備專業教師,以彌補專業師資結構的不足。學校大力開展音樂教師的學習培訓與提高研究,以引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培訓原則,以賽代訓的方式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每年選送2名優秀教師到武漢音樂學院繼續學習。美國著名鋼琴家胡逸梅、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史密斯先生、中國著名小提琴家杜俊良、武漢音樂學院秦丹教授等先后來校講學。“青藍工程”促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名師工程”提高教師職業認同感,“激勵機制”增強教師發展動力。現在,學校音樂教師擔任市級管弦樂、民樂協會會長2人,副會長3人,擔任省級協會副會長1人,理事3人,20人曾先后擔任省級、國家級考級評委。
超越自我,追求卓越。音樂藝術教育工作使岳陽市七中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束縛,充分調動了教師、學生乃至家長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了教學育人觀念。表現為“面向全體、個性發展”的育人理念和培養各種技能的人才觀念的變化,充分喚醒了學生自我意識,把學校看做是學生個性弘揚、主體凸現、煥發活力、體現價值的場所。也促進了課程觀念的變化,課程沒有主次之分,每一門課程都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同時讓學生在藝術教育活動中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湖南省岳陽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