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愷宇
跨專業商科仿真實訓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以寧波大學科技學院為例
□陳愷宇
實訓課程在當今高校特別是獨立院校的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意義,仿真實訓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其課程建設與其他課程也不盡相同。依據托布拉梅爾德的社會中心課程理論,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學習方式等方面對寧波大學科技學院跨專業商科仿真實訓的課程建設實踐進行反思。
跨專業;仿真實訓;課程建設
2014年,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斥巨資建起商科跨專業綜合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實驗中心建成以來,各項工作推進有條不紊。作為實驗中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跨專業商科仿真實訓課程自2015學年開設以來,取得了初步成效。本課題研究對象為該校跨專業商科仿真實訓課程建設的各項環節,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學生訓后的問卷調查,即基于713份參訓學生的問卷調查。
仿真實訓課程建設既是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作為一次教學反思,其研究意義主要體現在:①仿真實訓課程目標的實現程度與修訂;②結合社會重建主義課程理論,圍繞課程構成的要素,深入分析仿真實訓課程的實施效果;③反思并探究仿真實訓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矛盾與不足;④緊扣仿真實訓課程培養目標,提出合理化的改善建議與對策;⑤為其他獨立院校提供一個借鑒與參考。
結合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辦學定位,即實踐型的獨立院校,以及該課程的自身特點,本課題開展研究的理論基礎為布拉梅爾德的社會中心課程理論,主要從課程構成的幾大要素,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學習方式等,通過對參訓學生的問卷調查,重點分析仿真實訓過程中的得與失。
跨專業商科仿真實訓課程打破專業壁壘、采取學科交叉,對不同專業學生進行跨專業分組實訓,培養復合型商科人才。仿真實訓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在多媒體計算機上模擬真實實訓環境,實施實訓教學。該校的仿真實訓課程依托四川師范大學與金蝶軟件公司合作開發與維護的仿真虛擬系統,其所構建的虛擬環境,模擬真實的企業經營環境,具有真實環境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征。主要體現在:首先,設置了以汽車生產制造公司為中心的一系列相關虛擬組織。生產制造企業作為價值的生產者和實現者,較全面、典型地體現了企業運作與管理的一般規律。同時,在創造和實現價值中對人、財、物、信息等基本要素的需求和安排,必然涉及社會的其他經濟組織,如原材料與設備供應商、產品的購買者 (客戶)、銀行、信息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為管理協調上述不同主體經濟組織各種復雜的利益關系,又必然引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門等管理機構。虛擬組織的建立,一方面使模擬環境秩序化、具體化,另一方面也搭建起了實習的組織架構。其次,根據真實企業的職能、崗位設置要求,由實習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組建了可以運營的模擬公司。再次,通過對市場經濟活動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主要規律的把握,并將這些規律轉化為對模擬企業開展具體業務活動的各種約束條件——即業務規則,以及操作程序——即業務流程,使實習學生能夠按照接近現實企業經營規律、環境、條件、要求,經營模擬企業。最后,設計了使模擬企業及其運營規則具體化的大量仿真數據,這些數據反映了仿真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仿真企業的經營歷史和未來經營決策的背
景與條件。學生就是在這樣的仿真市場環境中,運用專業知識,參與企業的運作過程,模擬生產經營決策,及時處理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
1.課程目標
仿真實訓作為一門活動性課程,其開設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包括直接經驗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內的個體教育性經驗,通俗地講就是讓學生將大學所學知識通過該門課程得到靈活的運用與體現,增強其具體業務的處理能力。該課程的編排為連續12天的模擬行政班工作制,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側重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經驗,該課程重視過程性評價,側重考察學生的學習積累過程。
調查統計表明,參訓學生對于課程目標的清晰程度并不讓人滿意 (見表1),對課程目標非常清晰和清晰的占比不到一半,為45.9%。經過抽樣詢問,主要問題是:一方面,在仿真實訓課程的啟動會上,沒有將仿真實訓的課程目標與考核目標宣導清楚到位;另一方面,統計結果表明,有近八成的學生對于該課程的考核標準與評分細則是清楚的 (見表2),這說明大部分學生更加關注于經營結果而非經營過程中能力的提升。

表1 課程目標清晰度問卷統計結果

表2 課程考核標準與評分細則清晰度問卷統計結果
針對此問題,結合社會中心課程理論的課程目標改造核心內容,即設定課程目標的目的不是讓學生適應現存社會,而是要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會現實的技能。為此,一方面在啟動會上加強宣導課程目標外,另一方面要增加過程性指標的考核權重,比如學生出勤率、業務操作失誤率、業務合同簽訂率、方案執行率 (包括人力編制執行率、資金預算執行率)等。
2.課程內容
該校仿真實訓課程是將學生隨機安排在虛擬環境主體下的各個工作崗位 (會計專業學生除外,會計專業學生指定在各主體的會計崗)進行實訓,要求學生首先明確自身崗位職責與其崗位勝任素質模型,按照素質模型的要求來完成本次仿真實訓。作為一次崗位的先行體驗,筆者對參訓學生做了崗位勝任素質模型的匹配度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超過六成的學生課程設置的內容與自身崗位的勝任素質匹配 (見表3)。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首先,仿真實訓課程弱化了知識的傳授,要求學生靠平時的積累來應對所出現的問題,提升了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其次,通過12天的仿真實訓,學生對實訓系統經歷了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業務處理技能在自我摸索中不斷提升;再次,仿真實訓所構造出的競爭環境,以及不同學生在各主體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提升了學生的溝通力、領導力以及執行力等素質。但與此同時,仍有部分學生認為該課程與崗位勝任素質匹配度不高,下一步應細化崗位職責,提煉各崗位的勝任素質,結合當前社會對于該崗位的普遍要求,有選擇性地對現有的崗位勝任素質模型 (包括知識、技能及素質三方面)進行刪減,而這恰好符合社會中心課程理論內容。

表3 課程內容與崗位勝任素質匹配度問卷統計結果
3.課程組織
該校的仿真實訓課程開設在大四上學期,參訓學生的專業背景包括工商管理、法學、國際貿易、金融學、會計學、物流管理與旅游管理等,每一批次參訓的學生從這些專業中抽選,形成一個人數大約在100~120之間的班級,并隨機分組至各個經營主體,按照行政班制,完成一個完整的公司經營年度來進行仿真實訓。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學生對于仿真實訓課程前后的總體組織與銜接滿意度超過85%(見表4),但對于教師配置,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不夠合理,矛盾最為突出的是沒有配備專門的會計學教師來全程跟進該課程,導致會計學生在處理公司的會計業務時出現無人可問的尷尬局面。根據社會中心課程理論,課程的安排要具有彈性,多種形式的活動形成學習單元,充分利用校內外的環境,學科必須重新組織,對課程重新認識,課程計劃無需事先制定等。目前,該校仿真實訓課程只配備2名專職教師,一名為系統主導教師,一名為實訓課程助教,針對該課程學習靈活等特點,可以分模塊分時段來配備教師,如制造主體和供應主體配備1名教師,會計學科配備1名教師,其他主體配備1名教師,形成4名教師加1名助教的師資配置,有效緩解學生無人可問、現有教師顧不過來的矛盾。此外,在仿真實訓課程實踐中,有80%的學生 (見表5)認為課程飽和度很大,每天都會有學生加班加點才能
完成當天工作,因此,近六成的學生建議拉長仿真實訓課程時間,由當前的12天增加到15天 (見表6)。對此,一方面引導學生做好時間管理與工作的統籌安排,另一方面仍需進行流程分析,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多余的工作流程。

表4 課程組織滿意度問卷統計結果

表5 課程飽和度問卷統計結果

表6 仿真實訓課程培訓時長問卷統計結果
4.學習方式
仿真實訓課程采用 “教師導讀,學生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課程的靈活性也充分體現在學習方式的靈活。在實訓過程中,教師不發表任何影響學生決策的建議,讓學生在虛擬的市場環境中體會經營的過程,進而增強學生的經營意識與競爭意識。許多學生為了達成自己的經營業績,主動搜集市場信息,主動篩選對自己有用的行業資訊進而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幫助學生認清崗位與自己。實踐表明,在仿真實訓課程的總體評價中,學生滿意度比其他課程高,源于該課程本身要求學生自主性學習和主動性學習。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仿真實訓課程對于學習方式的靈活,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 “高枕無憂”,恰恰相反,該課程要求教師更多關注學生經營決策的全過程,發掘其閃光點,同時做好氛圍的營造者,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競爭意識,進而實現課程目標。目前,該校仿真實訓課程已經構建起教學網站 (網站:http://fssys.ndky.edu.cn/)與微信公眾號 (微信號:ndkyfzsx)平臺,旨在加強與學生線上隨時隨地溝通,充分體現靈活地學習方式。
寧波大學科技學院仿真實訓課程開設一年以來,在學院領導與實訓中心各教師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滿意度評價非常高 (見表7),但同時也存在前文描述的突出問題。未來仿真實訓課程還將與校外企業緊密聯合,依托實訓中心平臺,將其打造為該校的精品課程。主要思路如下:首先,虛擬與實戰兼顧。每學年第二學期,實驗中心教學工作以學生的實習實戰為中心,通過引進多個優質企業到實驗中心,企業向仿真實訓后的學生宣講和面試,選拔優秀或有潛質的學生進入實習實戰,由企業提供給學生團隊創業孵化啟動資金和創業平臺,進而反向提高學生對虛擬仿真實訓的積極性。其次,設計系統性的實訓案例,將仿真實訓課程案例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針對目前該校師資較為緊張的局面,未來可對仿真實訓課程案例進行提煉與修訂,作為各科任教師日常的教學案例來進行輔導,待學生進入大四上學期的仿真實訓,逐步降低對教師的依賴,進而減少仿真實訓課程對于教師的配置。再次,注重校園與社會互動。仿真實訓在保障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下,適當地參與寧波市專業技能社會培訓項目,如:助理采購師、工業設計與品牌戰略高研班、嵌入式系統工程師、企業財務總監高研班、企業信息管理師、商業 (盈利)模式創新高級研修班、電子商務運營研修班等。最后,進一步強化校企合作與創新管理,逐步實現吸引企業進學校授課與宣講,輸出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崗前實訓,實現學校與社會的對接。

表7 仿真實訓課程總體評價問卷統計結果
[1]肖利秋,鐘平.高職商科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4,(8):67.
[2]靳玉樂.課程論(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72-75.
[3]張仁忠,劉曉君.高職院校仿真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6):174.
[4]呂秀娥,張海曉.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校內仿真實訓體系研究[J].財會通訊,2011,(5):160.
(編輯:秦俊嫄)
本文系2015年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教學研究項目“寧波大學科技學院跨專業商科仿真實訓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編號:院字〔2016〕4號)的研究成果。
G642.0
A
1671-0568(2016)32-0039-03
陳愷宇,工商管理學碩士,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