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紅旗學校(341404)
張文瑜●
?
初中物理解題常見錯題類型分析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紅旗學校(341404)
張文瑜●
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逐漸的看重,而物理課程的教育,對于學生來說,能夠培養學生科學的進行問題解答,但是學好物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對于心智不成熟的初中階段學生,常會在解題的過程中,思維出現混淆,導致解題出錯;對此本文就初中物理解題常見錯題類型,結合其實例進行分析,希望對于我國物理教學水平的提升,有著積極促進的意義.
初中物理;解題;錯題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解題的過程中,常常會受到物理概念混淆、公式條件應用不明確,以及思維定時錯誤等方面的影響;隨著知識量的增加、積累,一旦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后期的知識內容就更容易出現錯誤的情況,為其理論實踐的應用,學習興趣,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產生較大的影響,對此加強此方面的研究,為學生物理解題縷好思路,明確概念意圖,是非常有必要的.
物理概念,是知識點經過濃縮表達出來的,學生不能只看概念敘述的表象,更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但是學生由于理解水平有限,對于一系列隱含的信息不能及時的發現,從而導致解題出錯.
例如,物理機械功方面的習題,“某人用手將一物體豎直舉高2m和用機械效率為80%的斜面將它升高2 m,比較兩種情況?”
A.用手舉高時做功多 B.用斜面升高時做功多
C.兩種情況做功一樣多 D.兩種情況都不做功
正確答案是B,其中人用手將一物體豎直舉高2m時,人做功與物體有用功相同,此時做到功為W=Gh;當采用斜面升高時,人做功為Gh/80%;對此答案為用斜面升高時做功多;學生錯誤的理解,常認為高度一致,做的功應當是相同,或是利用人的功乘以機械效率,得以答案用手舉高時做功多;對此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要多利用公式進行分析,使其概念題更加的科學.
物理中公式多且應用條件有限,同時很多的公式,還有很多的變形公式,基礎不牢的學生,或是審題不夠的學生,常會出現公式用混的情況,從而出現錯題的情況.像是壓強P公式,P=F/S,雖然是通用公式,但是壓力F指的是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不是指重力;受力面積S指受力面積是指兩物體有相互接觸的部分.
例如,習題“一只底面積為S的平底箱子,當它放在面積為2S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時,箱子對桌面的壓強為p當放在面積為S/2的水平凳面上時,箱子對凳面的壓強P′;求P與P′之間的關系?”正確答案是P′=2P;但是很多的學生認為是兩者相同,忽視了P=F/S的應用條件,其中S指力作用的面積,S/2的水平凳面,有效面積為S/2,對此根據公式,得出P′=2P.
物理思維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教師也要時常注重學生思維的引導,從而更好的讓學生利用舊知識,靈活的應對性知識習題;但是很多的學生,并沒有做好心理防備,形成了古板、機械化的解題思維,利用以往的知識,詮釋新知識,必然會導致習題解釋的缺陷,從而出現錯題的情況.
例如,習題“如圖1所示,不計重力的杠桿OB可繞O點轉動,重為6N的重物P懸掛在杠桿的中點A處,拉力F與杠桿成30°角,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請在圖中畫出拉力F1的力臂,并求出拉力的大小F等于多少?”
正確答案,學生可以沿箭頭方向延長BF1,過O點做垂線垂直于BF1,得直角三角形,根據直角三角形定理得出,OF1=OB/2,再根據杠桿原理,F1·OF1=P·OA即F1=P=6N.學生在經過此題講述后,很多的學生會沿用此題的解題思維,進行相似題型的解釋,但是理論上不一定是通順的.例如,相似的習題“小明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掛鉤碼前,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上每格距離相等,桿上A、B、C、D的位置如圖2所示,當A點掛4個鉤碼時,下列操作中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A.B點掛5個鉤碼 B.C點掛4個
C.D點掛1個 D.D點掛2個
此類相似的杠桿習題,考驗學生對于概念的參透能力;要是完全按照以上的解題思路進行解題,思路完全是不同的;對此學生要是根據上述習題解題規律,將其思維定勢到此題上,那勢必會導致錯題,也說明了思維的應用,要以杠桿原理的概念為基礎.
解題思路為,首先明確左側掛鉤力與力臂的積,即4個掛鉤重力4F,與3個小格長度3L的乘積為12FL.對此對其各個選項分別按照上述方法進行相乘,得出答案4D,即2F×6L=12FL.
綜上所述,通過對于初中物理解題常見錯題類型的分析,發現學生出現解題錯誤的原因,與自身的物理基礎知識掌握不全面、審題不夠細致、公式應用條件不明確,以及思維不夠靈活等有一定的原因,對此加強學生舊知識的鞏固練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多給學生一些理論實踐綜合操作的機會,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同時也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將其物理理論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為其生活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1]黃海先.初中物理常見易錯題類型分析及對策[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6,02:53-54.
[2]陳英花.初中生物理錯題管理現狀的調查與分析[D].河南師范大學,2012.
[3]劉征禧.例談初中物理解題中的常見錯誤類型[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2,10:46-47.
G632
B
1008-0333(2016)29-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