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215600)
黃瓊玉●
?
淺談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
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215600)
黃瓊玉●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改進實驗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從“問題式”、“自主式”、“合作探究式”等各種實驗教學方式的闡述,從多方面來激發學習興趣,使化學成為學生們喜愛的學科.
實驗教學;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種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心理學和教學實踐都表明,就大多數學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懸殊,而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存在較大差異.在非智力因素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諸多因素中,興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興趣學生就失去了求知的原動力,沒有興趣發明創造也就失去了精神源泉,由此可見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教師所肩負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和關鍵.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化學實驗教學是利用實驗操作或化學變化引起學生感知,形成短時感覺貯存;通過教學,使學生選擇知覺,引起注意,將信息“攝入”意識,進行記憶;經過思維或動手操作,形成化學實驗能力,并引起興趣,激發動機.因此,化學實驗教學順應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化學教學達到優化的最成功手段之一.作為一名中學化學教師,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優化實驗教學,創造條件激發學生對化學課的興趣,使學生能自覺、持久、主動地學習化學.
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焦慮心理,它是學生對新知識企盼的興趣來源.在教學中抓住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識規律,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可以在進行演示實驗前先有效地設計問題,學生在這些問題的啟示和要求下有目的地觀察實驗,并積極思考探究,找出答案.這樣代替了平鋪直敘的講述,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習興趣.
以“氨的噴泉實驗”為例:
第一步,提問或啟發學生思考,在進行噴泉實驗時應考慮哪些方面的問題?
第二步,學生充分思考后提出應考慮以下:
(1)收集氨的燒瓶有何要求?
(2)如何操作能引發噴泉?
(3)為什么能引發噴泉?
解 (1)電路圖如圖8
(2)RL=62/3.6=10Ω,當P滑到a端時,
UL=6V,UR0=U-UL=6V,
當P滑到b端時,
UL=UR0′=3V,
Uab=U-UL′-UR0′=12-3-3=6V,
由Uab∶UL=Rab∶RL,6∶3=Rab∶10∶10.
∴Rab=20Ω,即最大阻值Rm=20Ω.
第三步,指導學生根據以上的討論仔細觀察實驗:
1.在干燥的燒瓶內充滿氨,塞上帶有玻璃管和膠頭滴管(預先吸入少量水)的膠塞,燒杯中盛有滴有酚酞的水溶液.組裝好實驗裝置.
2.打開橡皮管上的止水夾,擠壓膠頭滴管,觀察現象.
第四步,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向燒瓶中擠水后,由于NH3極易溶于水,造成瓶內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燒杯中的水就被壓入燒瓶中.
第五步,及時引導學生思考:
(1)中學中除了NH3外還有哪些氣體也能設計出美麗的噴泉?
(2)在生活中遇見的如公園中的噴泉或火山爆發等現象與NH3的噴泉有何異同點?能否在實驗室模擬“火山爆發”?……在這些問題的推波助瀾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達到了頂峰,所獲得的不再僅僅是書上的幾句噴泉實驗的原理,而是觀察實驗,探索實驗的樂趣.
因此,在演示實驗過程中,教師應有目的地通過一些問題來指導學生觀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將其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并引導學生提出疑問,積極思考.這不僅培養了學生敏銳的觀察力,還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提高了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并進實驗,它是教師講授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做實驗,觀察現象.由于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不僅在思想上,而且在行動上參與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加強了學生的感知認識,激發學習興趣,促進知識掌握.
例如,關于“鋁的化合物的兩性”實驗:
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書本上的實驗步驟進行演示,學生很可能只記住現象而并沒有真正弄懂其中試劑過量與少量對實驗的影響,也就沒能達到教學目的.所以可以給學生AlCl3與NaOH試劑,讓他們自己動手,其間可以發現學生的現象各不相同.從表面看來,好像都是AlCl3與NaOH反應,為什么現象會不同呢?這時,應讓學生自己來解決問題,通過與周圍同學的實驗的對比、討論,找出異同點,最終得出結論:因為該實驗的現象直接受兩試劑的滴加順序及加的量的不同而不同.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先生成Al(OH)3沉淀,由于NaOH過量,而Al(OH)3沉淀具有兩性,生成的Al(OH)3又溶解于過量的NaOH溶液中,生成NaAlO2溶液;而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Al(OH)3沉淀,但生成的Al(OH)3沉淀不與過量的AlCl3溶液反應,所以,產生沉淀,沉淀不溶解.
這樣,把一個驗證性演示實驗改為動手的并進實驗,使學生自己動手,學會質疑、釋疑,在解決問題獲得新知的同時又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心情,激發他們樂于探求的愿望.應該明確,教師在看到學生中出現不同現象時,并不說“不”或“錯”,而是從教學中的權威變成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而學生通過親自經歷的對比實驗中、矛盾中增強了求知欲望,從而激發了學習興趣,這種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也才是新課程所提倡的.
教學中不能簡單地根據教材,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教學,要針對實驗內容進行處理,對某些演示實驗可以改成學生探究性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親自動手.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的意識和能力.”
例如在進行“乙烯的制取及其性質檢驗”教學中,筆者并沒有先在講臺上演示一系列過程,而是告訴學生實驗室制取C2H4的化學方程式,然后指導學生由這方程式考慮:
(1)裝置類型如何?
(2)實驗過程中有哪些雜質?如何將其檢驗并除去?
(3)如何檢驗C2H4的不飽和性與可燃性?
通過分析,由學生自行設計裝置,因為該實驗相對較復雜,所以可以分組合作,大家互幫互助,取長補短,很快每組的裝置都設計好了.當各組呈現出來時,大家精心比較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并及時糾正.比如溫度計是否使用及水銀球所在的位置等問題很快都解決了,而大家爭議較多的是C2H4中的雜質問題,其實C2H4中主要雜質SO2會影響C2H4不飽和性的檢驗,必須要先除去,有些同學想到但缺少了“檢驗是否除盡SO2”那部分裝置.最終大家達成一致,得到了正確的結果:品紅(檢驗SO2)——NaOH(除SO2)——品紅(確定SO2是否除盡)——酸性KMnO4溶液(檢驗C2H4).這樣,在基本上沒有老師參與的情況下大家完成了一個比較復雜的實驗,最后大家用自己搭的裝置完成了該實驗.每位同學對該實驗應該都會銘記于心了,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合作探究的精神,讓學習不再被動與枯燥,而是充滿樂趣.使學生從內心體驗到他們親自動手實踐而帶來的喜悅、驚訝和滿足感,有意識地把實驗所帶來的直覺興趣引導到化學變化的因果關系或對實驗本質的研究上來,有目的地激發和培養學生持久的認知興趣,使之不僅成為做好化學實驗的動力,也成為促進學生心理品質良好發展的重要因素.
當然,除了以上幾點,通過實驗激發學習興趣還有很多其他方面.比如適當增加一些趣味實驗、化學魔術, 諸如“空杯生牛奶”、“雨落紅花綠葉出”、“魔棍點燈”,再加上一杯“酸酸的果汁”,可謂是色香味俱全.經過這一調理,學生的興趣還不來嗎?;另外,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增強實驗與實際生活、生產的聯系,如在學生學習了氯氣的性質后,可以組織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對自來水的成分進行實驗探究,學生通過對自來水成分的實驗探究,激起了他們對身邊水環境探究或污水處理的興趣;當然,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彌補實際實驗教學中的一些不足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多媒體課件綜合了圖象、圖形、動畫、聲音、文本,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特別是新穎性、趣味性、多樣性的信息作用于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的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動處于最佳狀態.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維的動力.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中學階段,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熱愛化學、選擇化學,要多方面協作,在實驗教學中既要有硬件方面的滿足,又要有軟件方面的準備,還要有充滿人文關懷的環境.我想,只要化學教師多作思考,多作努力,化學一定會成為很多同學喜愛的學科.
G632
B
1008-0333(2016)29-0084-02